教案是提升教师们个人教学能力的重要关键,教案可以使老师们较好的掌握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猫的课件及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新|课|标|第|一|网
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叫什么?当a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
()2=______;()2=_______;()2=_______.
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
同理可得:()2=2,()2=9,()2=3,()2=,()2=,()2=0,所以
()2=a(a≥0)
例1计算
1.()22.(3)23.()24.()2
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2=a(a≥0)的结论解题.
解:()2=,(3)2=32�6�1()2=32�6�15=45,
()2=,()2=.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x|k|b|1.c|o|m
()2()2()2()2(4)2
四、应用拓展
例2计算
1.()2(x≥0)2.()23.()2
4.()2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
(4)4x2-12x+9=(2x)2-2�6�12x�6�1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a2+2a+1
(4)∵4x2-12x+9=(2x)2-2�6�12x�6�1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2)x4-4(3)2x2-3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2.(1)、(2)p9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b.3c.2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0c.a
二、填空题
1.(-)2=________.
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2)3.4(3)(4)x(x≥0)
3.已知+=0,求x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2)x4-9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2.c
二、1.32.非负数
三、1.(1)()2=9(2)-()2=-3(3)()2=×6=
(4)(-3)2=9×=6(5)-6
2.(1)5=()2(2)3.4=()2
(3)=()2(4)x=()2(x≥0)
3.xy=34=81
4.(1)x2-2=(x+)(x-)
(2)x4-9=(x2+3)(x2-3)=(x2+3)(x+)(x-)
(3)略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明确初三学习现状和中考考情况,了解老师,增进师生情感,和谐课堂氛围。
2、明确初三各科学习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充分做好学习准备。
3、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怀着梦想开始前进。
二、学习重点:
了解现状,明确方法和要求,树立信心。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__年x月x号
四、学习方法:
交流,探讨,讲故事,诵读,记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候课:
同学们欣赏歌曲,准备好课堂笔记
2、上课导入,师生认识:
用激情和信心开始第一课。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4、交流梦想和信心对于初三的意义:
你有梦想吗?你对初三学习的信心如何?
5、了解中考情况,交流各科学习现状。
你的语文学习现状如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6、探讨语文学习方法:
(可从态度、方法、练习、积累、整理、书写等方面)你觉得在初三,语文这一科应该怎样学更有利、更高效?(板书)
7、明确语文基本要求:
初三一年里,我们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最起码应该有哪些?(板书)
8、作业布置:
①专备一个随笔摘抄本,写第一篇随笔《初三了,我怎样学好语文》
②复习必修一课本文言文《劝学》,背诵默写全文。
③开始每节讲课前的三分钟基础提能训练。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μ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为达成目标奠定基础,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潜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通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巨大的潜在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努力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通过对发掘潜能的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水平,为战胜自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 1.了解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且是多方面的。
2.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发现 1.提高认识和发掘潜能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2.提高激励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让他们感受到潜力的巨大,从而树立自尊自信,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
2.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学生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潜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并理解发现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猫的课件及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练习从不同方向进行序数点数的方法。
2.激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游戏的乐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若干,立体狼堡一座、小手贴
2.塑料泡沫垫拼贴的狼堡
活动过程:
1.接到电话,羊村里的羊儿们都被灰太狼他们抓到狼堡里去了,我们要怎么办?先来看看狼堡的地形,观察使几层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
2.在立体狼堡上分别找灰太狼、红太狼、小白狼住在几层楼的第几个房间?(强调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种方法,在立体狼堡上左边和下面贴上一只点数的小手)。
3.认识地上的狼堡图,回忆灰太狼、红太狼、小白狼住在几层楼的第几个房间,贴上相应的图片,别进了狼儿的房间。
4.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胸饰,按照指令找相应的房间。
5.教师在相应的房间放上羊儿,请小动物听指令营救羊儿。
6.在欢快的气氛中将羊儿送回羊村。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