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音乐教案7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Lonesome

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制定有趣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江南好音乐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好音乐教案7篇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难点:唱准波音记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二、引导掌握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二)唱江南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师:我们看了江南的景,欣赏了江南的音乐,也唱起了江南的歌,现在你对江南有什么话说吗?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看见了什么?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有些难度,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也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老师便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指导学生的朗读。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最后,老师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诗歌描绘的美丽的景象,再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1.古诗的语言比较精练,有些词句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能把握教学“度”。现在,老师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更要学会设定适合学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揠苗助长”。

2.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3.教学时,要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教学中指导朗读时,老师采用了“和老师比一比”的方法,结果发现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练习朗读时表现得非常认真。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3

第七单元 江南小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运用。

2、能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走近江南

1、导入

师:吟诵《忆江南》。

2、交流

学生谈谈所了解的江南。

3、揭题

师: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委婉动听的江南音乐吧。(板书:江南小曲)

二、游历江南

1、田间跟唱

师:同学们,现在正是插秧季节,你们看,不少人正在愉快地劳动,嘴里还唱着秧田歌。让我们去听听吧。

(课件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

a、听赏与感受

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然后老师范唱不带波音的《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演唱的不同之处,体会波音的妙处。

b、认识波音记号

师: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在这首秧田歌里,波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a、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用口哨吹一吹

b、再次播放《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聆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c、跟唱

2、庭院咏花

师:江南的花多、花美早已闻名天下,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公主的主题音乐就取材于中国的一种以花命名的江南小曲,你知道这种花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到苏州的庭院中去观赏茉莉花吧。

a、赏花

(伴随着优美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展示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让学生观赏,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茉莉花。

b、咏花

师: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和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不同地域都流传着不同曲调的《茉莉花》。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欣赏。

提问:这首歌是用什么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

(课件展示:柔美、抒情的声音; 喜爱、赞美的情绪演唱;)

a、学唱

用闻花香时吸气的感觉随琴哼唱旋律。

学生自主划拍视唱旋律,找出难点,师生突破,然后跟琴依谱唱词两遍。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把歌曲表现得更完善?

老师归纳

全班声情并茂地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两遍。

c、拓展

师: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有题为《茉莉花》的民歌,学会了江苏的《茉莉花》后,我们再来听听《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听赏《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学生在听到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部分轻声跟唱。

老师小结:同样是赞美茉莉花,但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性格、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音乐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音乐柔美清秀;北方音乐热情高亢。这正是我国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那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以后,老师将带大家去更多地方,去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自主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采茶舞曲》的音乐跳一跳。

2、能积极参与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的活动,再一次感受江南小曲抒情、委婉、流畅细腻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江南的美景甜歌,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享受江南。

二、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课件展示茉莉花盛开的江南美景。)

2、说一说

a、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b、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c、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介绍演奏古筝的姿势,并学一学。

3、动一动(主题欣赏)

(引导学生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a、随乐曲动一动,想象自己正在美丽如画的湖畔一边演奏古筝,一边欣赏美景。

b、想象自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欣赏着江南美景。

c、随乐哼唱主题音乐并参与表现。

三、听赏《采茶舞曲》、活动《采茶舞》

1、情境导入

师:作为一个江南人每天都在这种美景中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当漫山遍野都长满翠绿的新茶时,江南的人们会做什么呢?美丽的江南又将出现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2、听赏《采茶舞曲》

a、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情绪以及采茶时的热闹场面。

(课件展示:采茶场景)

b、随乐曲,试着模仿课件中采茶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境。

3、活动“采茶舞”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江南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加入了他们采茶的队伍。其实采茶是很讲究手法的,手法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让我们来学一学他们采茶时的动作吧。

a、试着学一学“采茶舞”的动作。

b、随乐曲跳一跳“采茶舞”。

c、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

(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创设采茶的场景。)

4、全体学生齐跳“采茶舞”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还在听赏采茶舞曲的同时,加入了采茶的队伍,跳了“采茶舞”,又再一次共同领略了江南的美景,感受了江南人民采茶时的热闹场面,收获可不少。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江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是一首采莲歌。歌曲曲风活泼,意境欢快,歌曲内容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也形象地体现了鱼儿逗戏莲叶的情景,易于幼儿理解。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江南》描写的情景,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活泼快乐的意境。

2.区分并交换角色,通过捉小鱼的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熟悉《江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用肢体动作表现《江南》的情景。

活动难点:

区分并换角色,连贯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江南》,黄、绿、蓝三色标记;幼儿学过古诗《江南》。

活动过程:

一、用肢体动作表现《江南》景象

1.回顾古诗《江南》。

提问:古诗里写了谁?他们在干嘛?

2.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鱼和莲叶嬉戏的情景。

3.尝试在身体的不同方位表现莲叶。

二、鱼戏莲叶

1.教师示范鱼戏莲叶的动作。

提问:鱼儿做了哪些动作来逗戏莲叶的?

2.幼儿当小鱼,教师当莲叶尝试表演鱼儿逗莲叶的动作。

提问:莲叶做什么动作的时候小鱼来逗莲叶?莲叶睁开眼睛的时候小鱼怎么样了?

3.教师扮莲叶,幼儿当小鱼完整表演一遍。

4.师幼换角色,表演一遍。

三、游戏:鱼戏莲叶

1.小黄鱼逗戏莲叶。

提问:哪一句的时候找到朋友的,哪一句的时候摆出莲叶造型的?

2.分别请带绿色标签和蓝色标签的幼儿当小鱼各游戏一次。

四、游戏:捉小鱼

1.讨论捉小鱼的玩法。

2.尝试张网、收网游戏环节。

3.完整游戏一次,提问:老师在游戏结束时说了一句什么话?

4.通过教师:“小黄鱼回去,小绿鱼出来”等指令交换游戏角色分别请小绿鱼和小蓝鱼完整游戏1次。

延伸活动:

思考: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来交换角色?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5

一、能安静的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

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和音乐情境,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能通过音乐学习体验,进一步热爱大自然,热爱民族音乐。教学重点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教学难点唱好歌曲第五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教学准备cai课件 电子琴教学过程一、走进江南1师生互动吟诵《忆江南》……..是啊,江南可谓山美,水美,曲更美,让我们一边听着江南小曲,一边去领略江南的美景吧。

二、 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cai展示江南美景以及美丽的茉莉

(2)说一说①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②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③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

三、唱江南(演唱《茉莉花》

1 激情导入师:江南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描写江南景色的乐曲也是这样的美!那江南的歌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赏一首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2、听一听听赏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3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 让生随歌曲旋律哼唱

5 生随音乐伴奏演唱全曲

6 说一说,唱一唱(解决难点)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1)说说自己的感受①引导学生想像自己闻着茉莉花的香味,正要摘花。②体会自己想摘花又舍不得摘的心情。③带着对茉莉花爱惜的心情,唱一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2)随cai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3)课件展示:艺术拓展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学会了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而《茉莉花》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让它响彻世界音乐之林!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 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 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 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 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发明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 、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 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只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质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考虑乐曲分为几局部?

d)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优美、第二局部欢快)

2、 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局部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示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 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同学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和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同学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同学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4、舞江南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评价

1.能否分辨乐曲第二局部的结构。

2.能否初步干支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3.能否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4.能否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江南小镇房子的基本构造,学习设计、表现江南小镇的房子。

2.体验作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具:江南大拼图一个、长条展板一个、音乐《望江南》、

学具:衬衫盒人手一个、黑色和白色颜料、水粉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

二、观察拼图画面,了解江南房子的基本构造。

1.提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房子吗?

2.教师小结:这张美丽的拼图是一张表现有着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黑黑的屋顶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梯形的,在白白的墙壁上有的还会开上一个小小的窗户。

三、示范画屋子,掌握屋顶与墙的组合。

1.教师:这么美的江南水乡的房子今天我们要用彩绘的方法来画。

2.教师示范画梯形屋顶的房子。

3.很多房子在一起时我们要先画最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并且要注意,前面的大,后面的小,同时后面的房子可能会被前面的房子挡住了,看不见的地方就不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这江南的房子屋顶从不同方向看还会有不同的形状。现在就请你们来画了张江南小城的房子,好吗?

2.要求:最近的房子要画在纸的最前靠下方的位置,远处的房子可以稍小一点并可以不画全,黑白两色不要混在一起。

3.幼儿操作,师指导。

五、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