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为了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植树去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植树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情景体验法、动手操作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活动开始部分
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
回答问题。
介绍认识的树。
通过提问导入活动,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基本部分
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
观看画面,回答教师的提问。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通过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提问:“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总结: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
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
回答提问,判断图片的正确与否。
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
植树去教案篇2
植树节快到了,三月的天空温暖和很多,路边的大树在随风舞动,植树节的日子快到了,这是春天的气息,这是大地母亲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植树节的味道越来越近了,每年我们的小朋友都会到郊区植树,为城市的绿化做出自己小小的义务。义务植树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球人类的义务。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并懂得在植树节里我们要干什么。
2.了解树和人类的重要关系,知道如何爱护花草树木。
3.体验种树、浇树保护环境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沙尘暴的图片、小水桶、小铲子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尘暴的危害
1.教师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的自身感受。
2.比较沙尘暴与绿色环境的不同,并说出喜欢哪一种环境,为什么?
(二)切入植树节主题
1.教师请幼儿猜猜今天是什么节日?(教师适当提醒是有关于树的一个节日)。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植树节里我们该干什么?怎样爱护小树?(浇水、施肥、松土等等)。
(三)我们一起行动在植树节
1.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并带上工具(水桶、小铲子、舀水的容器)。
2.教师组织幼儿浇树,邀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组把水舀到树坑里,或者拿小铲子给树松土,要求全体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体验植树节的乐趣。
3.教师拿照相机记录幼儿在植树节的活动。
(四)活动延伸
教师要求幼儿从家带盆栽,放到教室里,教会幼儿如何照顾好花草树木。
四、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了各种树木的名称,而且对其特点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植树去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 你都知道了 。
2. 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 )
两 端 栽: 棵 数=( ) +1
一 端 栽: 棵 数=( )
两端不栽: 棵 数=( ) -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 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植树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跳过20cm的平行线。
2.培养幼儿钻爬技能,提高游戏的积极性。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钻爬技能,提高游戏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小猴头饰、沙堆、“小树苗”、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幼儿成一路纵队走入场地,走成圆形队,做模仿操、活动身体各部分。
2.游戏:小猴植树
(1)幼儿排成人数相等的两路纵队分别在起点处站立。语言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猴妈妈要带小猴去植树,可是路上要过河,钻山洞,我们克服困难才能植树,孩子们愿意和妈妈一起去植树吗?
(2)教师示范动作,指导幼儿分组进行练习。
(3)幼儿练习后,听到教师“出发”的口令,排头幼儿起跑,跳过20cm的“小河”,再钻过“山洞”,到终点处取“小树苗”插到沙堆处返回,第二名幼儿继续前进,最后以先完成的`一队为胜。
(4)集体游戏2-3次,要求幼儿动作准确、四肢协调。
3.放松活动
猴宝宝们真能干,种了这么多的树,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幼儿听音乐自由模仿猴子的动作,如猴子挠耳、挠痒、舞棒等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游戏,并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植树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去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开展植树节—“种植绿色,,放飞梦想”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植物的种子或枝丫,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3.12下午2:30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花草种植活动及爱护花草植物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自主劳动技能,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三)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小铲子,各种蔬菜花卉植物种子或枝丫,剪好的塑料瓶,植物名牌。各班制作一个班牌。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东边绿化带。
(五)活动具体内容
1.向幼儿讲解活动意图,了解活动意义。
2.观察分辨蔬菜与花草的区别。
3.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各班划分包干区域。
4.播种春天易生长的植物种子和枝丫。
5.贴上植物名牌。
三、活动反思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园各班组开展了植树节—“种植绿色,放飞梦想”的活动。旨在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孩子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的种子或枝丫。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播种时,促进了孩子们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逐步形成绿化的概念,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