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慈母情深教案6篇

时间:2025-02-13 作者:Fallinlove

教案的编写过程促进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想要让教案更具实用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慈母情深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6篇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2、能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两句话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两句句子。

3、能读懂文中几处省略号背后所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初步了解梁晓声其人。

2、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3、想一想,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1、交流对梁晓声的了解。

2、揭示课题,初步了解梁晓声对自己母亲的情感。

4、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的街道小厂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二、从文章表达形式的特点出发整体切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1、反馈预习情况,指导区分“魂、魄”的字形,理解词义。

出示: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齐读)

l一起写一写“魂、魄”两个字,记住字形。

l反馈“失魂落魄”的意思。

2、抓住文章表达上使用了很多省略号的特点,提示学习方法。

三、深入学习课文1——31节,体会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1、分角色朗读1——31小节,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

2、交流板书。

3、联系环境描写、对母亲行为的描绘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作者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多处运用了省略号。

(1)第一组:“妈……”

“妈……

(以此指导联系环境描写体会省略号便是的是声音的拉长,延续,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噪声太大。)

(2)第二、三组:

l思考为什么我说回答妈妈的问话是吞吞吐吐的?体会一下,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情感。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

l交流、适时评点,引导体会文中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母亲行为有强烈的感染力,把作者那一刹那的震惊生动地表现出来。并有感情朗读句子。

l体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

(一时间百感交集,自责、内疚、难过、痛心全融会在这省略号中了。)

4、感受这次“要钱买书”经历对“我”的震动。

a)引读:

b)那一刻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说说“我第一次:……”

5、联系前文内容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中省略的内容说出来。

四、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1、引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2、引导运用前文环境描写和对母亲行为描写的语句体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魄、挣”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词语,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就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媒体演示、配乐欣赏)

2、是啊,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板书课题)(板书、媒体演示、齐读、)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3.把这些词语分两类板书。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反复品读,深入咀嚼文字,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1)体会重点词语:

(2)出示补充文本,进一步体会母亲辛苦。

(3)学生谈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体验,再读重点句子。

四、回读课文,拓展意象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五、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2.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3.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六、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出示课件:梁晓声简介

2.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4.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谴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3、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懂你》、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梁晓声

孩子们,刚刚通过简单的交流,我们大家已经成了朋友,不过,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位朋友,他就是:(教师出示照片)梁晓声,关于梁晓声,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导学卡了,现在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梁晓声?

(两三个同学说说即可)

我们说再读课文之前,如果能更好的了解作者相关信息,对阅读课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1、

二、走进“慈母情深”

1、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梁晓声的文章——《慈母情深》

2、孩子们,看黑板,我们恭恭敬敬地读一遍课题。

教师擦掉“深”字,学生读,教师填上“深”字,学生再读。看着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回答:慈母的请到底有多深?)

3、那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完成导学卡上的第一题吧!

课件出示: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来到工厂找妈妈要钱。那里的噪音(),妈妈看到我,用()的手指数钱给了我,然后又陷入了()的工作之中。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4、看一下大屏幕,自己对证一下。注意错的改正过来。请一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教师评价。

5、“龟裂”什么意思。师引导:看见过“龟裂的手”吗?

6、“攥”是什么动作?它的意思是?(生和老师一起笔顺书写“攥”字,写完并记住的同学把手攥起来)

三、感悟“慈母情深”

1、出示:鼻子一酸生读三遍

“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鼻子难受,心里难受,)

2、围绕一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句子让我鼻子一酸?

过渡: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不着急,静静地读一读慈母情深这个故事。想一想文中哪些句子让我鼻子一酸。画上波浪线。

班内交流“

3、恶劣环境工作的母亲

⑴、出示课件:“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齐读。

⑵、师引导: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你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吗?(不愿意)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这句话。

⑶、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从她进去就没停过,你能找出证据吗?(生快速的默读课文,寻找依据)是的!母亲无论是春夏秋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生共同齐读)

⑷、补充:其实,孩子们,母亲工作的环境还远不止于此,这段文字在选做课文时做了改动,老师找到了原著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句子,(给学生分发环境描写补充小纸条)自己读一读吧!(指名读一读)

(5)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挣血汗钱。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到鼻子一酸?

2、瘦弱、疲惫的母亲

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⑴、师生共读这段话。

⑵、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

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反复的读两个个句子,体会其不同的写作效果。师从读句子的语速上引导第一个句子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清楚,那么细致。)

(3)师读句子,提问: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怎样的脸?怎样的眼睛?

(4)小结:孩子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母亲如此憔悴,如此疲惫我能不鼻子一酸吗?还有哪一处说明我的鼻子一酸?

3、忙碌的母亲

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⑴、生读句子,谈理解。

⑵、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

引导: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转眼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反复的读出“四个立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忙碌,辛苦)

⑶、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自由读,读出“迅速”的感觉)

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慈母情怀。

4、通情达理的母亲

⑴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⑵师生共读句子。

⑶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是怎么的“塞”?(充满期待的、紧紧的、慈爱的、慷慨的、毫不犹豫的……)

⑷引导生说出塞的不是钱,而是-----------

学生回答出“爱”后就开始画心形,变化边说下面的文字,直到说完“这就是慈母情深啊!”教师结束板书。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梁晓声的母亲是一个文盲,崇尚文化的文盲。正是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才这样不辞劳苦的工作。也正是因为母亲年年月月的教育熏陶,才成就了现在的梁晓声,可以这样说,梁晓声的成就里饱含了深深的'慈母心,爱子情,这就是慈母情深啊!

四、倾诉“慈母情深”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那无私而又伟大的爱,跑出门去。此情此景,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诉啊!同学们,赶紧拿出笔,把你内心的想法出来,可以写你的悔恨,可以写你的感动,可以写你的幸福,也可以写你的决心

……

但不管你写什么,你的话中“母亲”这个词语不得少于三次。

写完了吗?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内心独白?(指名)

老师也曾听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听说过这句话吗?有知道的吗?他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他从小就是在母爱的光环下长大的,当他身在国外的时候,就曾经把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凝结成了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的100页,自由读一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五、回报“慈母情深”

是啊!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样,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母爱是无私的,作为回报,懂事的你,回家之后也经常为母亲洗洗脚、揉揉肩或是捶捶背吧!最后,让我们把满文军的《懂你》送给梁晓声的母亲,送给我们的母亲,也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吧!希望所有的母亲们都能幸福健康!就让我们在这动听的旋律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吧!下课

语文慈母情深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