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先进事迹7篇

时间:2024-02-27 作者:Anonyme

在事迹材料中需要突出人物具备的坚持初心的执着精神,为了记录个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努力,需要认真了解事迹的写作,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资助先进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7篇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1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工会委员、经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被评为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王建兰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已长达12年。长期以来,她始终将满腔热情投入到资助育人的工作中。她注意方式方法,用热心、爱心和耐心感动着学生和家长,关心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促使他们树立起自信。

学生李鑫来自农村,母亲重病常年需要看病吃药,全家的收入仅来源于父亲种地。了解情况后,王建兰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帮他办理入学手续,并为他介绍校内勤工俭学的工作,以保障他平时的学习生活开销。此外,王建兰还帮助他顺利申请到国家助学金。最终,李鑫同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过程中,王建兰也注重通过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激励每一位困难学生努力进取、不畏艰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2

日前,开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布了20xx年度开封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评选结果,河大附中实验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获评20xx年开封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上级要求,以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宣传发动、政策制定、资金发放等重点环节为抓手,以“科学合理开展资助工作,全面保障学生成长成材”为目标,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资金发放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校内资助经费,切实落实校内资助经费的提取的使用。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省级相关业务信息平台为抓手,严格档案管理。多渠道、多途径反复宣讲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管理,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学校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努力做到教育与资助并举。在奖助学金认定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奋勇争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我校绝大部分困难学生都能珍惜求学机会,他们刻苦努力、踏实勤奋,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奋斗的青春,用硕果累累的成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学校增添荣誉。

学校重视对困难学生的关怀,定期举行孝老敬亲、感恩父母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多行感恩之举。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组织困难学生包饺子、品月饼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定期召开困难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多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资助工作,坚持扶困与育人并举,励志与成才并重,不断细化工作方案,将资助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此次获奖是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我校将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珍惜荣誉,开创资助育人新局面。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3

xx工作9年以来,创新育人模式、载体、体系与路径,引领困难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感恩回馈国家,被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梦想守护者。

烈日酷暑中,她往返高碑店地区几十次,与通惠河畔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进行数十次商谈,签下合同额为100万元的学生奖助资金,用行动体现资助人的使命与责任。31000余人次、2300余万元,这是她近三年年均进行过奖助的学生人次和下发的奖助资金总额。她被评为20xx年北京市学生资助先进工作者。

xx还创新育人模式,成功申请首个资助育人方向的辅导员工作室——“翔宇·励志”资助育人工作室;她创新育人路径,鼓励学生立足专业争取获得公派出国机会;同时,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2项,其中主持6项,发表论文13篇。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4

近年来,应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贺君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并形成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资助、帮扶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爱心助力团队,扎实开展“为你点灯,照亮前行”的爱心解困助学活动,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像一束束阳光照进每一个贫困家庭,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鼓起他们前行的勇气,重塑他们改变贫困命运的信心,使一大批濒临失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得到应助尽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托起全家的希望

这是一个来自老少贫弱组合的特别困难家庭的孩子。

唐凯凯,应县三中初二(301)班学生,今年15岁。三岁时丧父,无助的母亲带着伤痛带着儿子回到年迈无子的娘家。仅靠种着自家有数的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好在两位老人节衣缩食的呵护下,唐凯凯渐渐长大,而且从小失去父爱的唐凯凯很懂事也很争气,顺利地读完小学。

20xx年秋季,唐凯凯就要进城读初中了。这时姥爷唐醒文老人年已81岁丧失劳动能力,姥姥患有高血压、轻度脑梗常年吃药,母亲自从父亲去世一直体弱多病,仅靠打零散工挣钱聊补家用,全家四口人只能勉为其难维持日常生活,进城上初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对于这样的家庭显然无法继续,一家人一时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助之中。

阳光总会在人生艰难跋涉的黑暗中升起。时值新学年开学之际,县教育局资助服务中心贺君义主任正带领中心人员下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听到情况后,及时深入家中走访了解。当走进大黄巍乡北湛村唐家的两间破旧房院,见到情绪低落的一家人时,贺主任当即从自己身上掏出1500元交给唐凯凯母亲,让其为孩子置办上学用品,表示全力为其争取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勉励孩子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为全家争光。

不久贺主任通过与应县三中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沟通、向上级申请为其办理了助学金,解决了唐凯凯迫在眉睫的上学难问题。之后,心系家庭困难学生的贺主任每在工作闲暇便到唐家家访,与唐醒文老人成了忘年交。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使唐醒文一家充满了希望和生机。如今已年届83岁、身体还挺硬朗的唐醒文老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要再活十年,看到唐凯凯念大学,找上好工作,有个好前途,改变孤儿寡母的不幸命运,我们老两口也就安心啦!”

助学圆梦颂党恩

“像我这样的孤儿,能一步不落地念书,还顺利地走进大学门,实现人生梦想,这离不开党的扶贫助困好政策,离不开贺主任的热心帮助。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党和政府!衷心感谢贺主任!”这是笔者了解资助情况时,正在天津中国民航大学读大二的乔慧琳发自肺腑的感言。

乔慧琳是应县下社镇新堡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她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充满梦想的童年。但天有不测风云,在镇一小读三年级时,父亲不幸意外离世,母亲遭受打击不堪重负出走他乡杳无音讯,一个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之后,成为孤儿的乔慧琳与年过花甲成为五保户的爷爷乔振天相依为命,生活一时陷入困顿,念书也成为奢谈。

乔慧琳回忆说,幼小心灵遭受重创的她整天以泪洗面。之所以能回归校园成就梦想,是贺主任亲自上门做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主动送资助上门,特别是热心的贺主任领来了爱心人士、应县联想电脑公司经理刘汉栋叔叔,解决了我们爷孙两人的生活问题和念书困难,使我扬起理想的风帆,重返校园。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刘汉栋经理经济帮扶共计4万多元,持续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圆了我的大学梦,改写了我的人生。

听着这个神采飞扬的新时代大学生回顾不幸而又幸运的成长历程。我们相信常怀感恩之心、胸有家国情怀的乔慧琳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爱心踏平坎坷路

这是发生在一个身残志坚男孩子身上,在应县职中校园里广为传颂的国家资助、学校帮扶、老师关爱、同学互助、学有所成的真实故事。

程佳威,应县臧寨乡帖庄村人,应县职中(118)班计算机专业学生。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孩子,被专业医疗机构鉴定为一级残疾。父母务农,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和家庭贫困,程佳威在村里上完小学就很少离开过家。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年老的父母心里非常着急。长期待在家里的程佳威常常沉默不语,闷闷不乐。

路在何方?程佳威的前途命运成为父母兄妹的焦虑。

机遇总是在渴望中出现。20xx年暑期,贺主任亲自带队来到帖庄村程佳威家里,经过耐心的说服动员,程佳威终于走进了应县职业中学,并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算机专业。

三年爱心接力帮扶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为了帮助程佳威顺利走完三年的校园生活、学习之路,贺主任带领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崭新的联想台式电脑,上门为他办理了贫困资助;为了方便起居,贺主任又亲自联系学校为其“开绿灯”,在公寓一楼专门为他腾出一间宿舍,安排一位同学陪住照顾。一有空,他就深入学校与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年来,在贺主任的积极帮助激励下,程佳威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xx年全市技能大赛上荣获计算机类优秀奖。同时,他坚持磨砺自己,每天早晚在操场上锻炼走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口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如今的`程佳威走路越来越平稳了,说话越来越清晰了。

20xx年7月,程佳威如期毕业,顺利考入了朔州陶瓷学院。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5

十年资助情,放飞育人梦。12月13日下午4时,我校“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周年——‘助学·筑梦·铸人’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大会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陈文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获奖师生代表,以及2017级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春海主持。

学生资助表彰大会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回顾了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周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剪影。与会领导先后为获得校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单位、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及单项奖获得者颁奖。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牵手”奖(励)学金各类奖励学金获奖代表和获得“东林励志之星”荣誉称号及入围奖,以及在“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十周年”和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奖的同学颁奖。

党委副书记陈文慧在表彰大会上讲话。陈文慧副书记对受表彰的获奖集体和个人表达了祝贺。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战略部署,总结回顾了新资助政策实施十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她说,10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始终注重精神扶贫,助学扶志、资助育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了有效资助,涌现出全国励志典型叶楠、刘大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韩晴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展现了东林学子励志自强、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陈文慧副书记分别对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和广大同学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她要求全体学生工作干部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精准资助”主旋律,让学生都能“学得好,出得去,有作为”;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不辜负党的期望,做新时代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大学生。

获奖师生代表在会上分别发言。交通学院团委书记、资助专干高璐璐老师代表资助工作先进个人发言。她回顾了十四年的资助工作经历,畅谈了见证十年来国家新资助政策在我校资助工作实践中日益完善的心得体会,并代表所有资助专干发出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三个继续的倡议和决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田静同学代表获奖学生发言。她说,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学校精准、全程化的资助让她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她对国家、学校、校友资助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在场同学发出倡议:心系母校,“牵手”励学,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加入校友基金会,将这份爱心和责任传承下去。

表彰会还播放了辅导员龚露老师创作的资助主题歌曲mv《我在你身旁》。“当你踏入东林校园的时候,我就默默出现在你身后”悠扬的旋律配上熟悉的工作场景,让在场同学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心与爱护,诠释了围绕学生、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宗旨。

学生资助工作表彰大会后进行了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由资助专干宋天宇、郑宪两位老师以现场互动的方式与“东林励志之星”王发利等四名同学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励志故事,为新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感恩励志成长成才的朋辈教育。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6

11月30日晚,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的第十一届感动校园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暨资助大使宣讲会在少荃湖校区a114报告厅举办启动仪式。各学院2020级新生代表参加活动,学生处处长王红松主持仪式。

仪式上,王红松宣读学校《关于开展第十一届感动校园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暨资助大使宣讲活动》的文件,介绍第十一届宣讲团成员先进事迹,并向宣讲团成员颁发聘书。

首场报告会由2016级中医学专业孙珍珍、2016级针灸推拿专业李玮、2017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齐争争同学、2018级制药工程专业唐国梁同学进行事迹宣讲。四位同学或激情满怀,或娓娓道来,与同学们谈专业学习、论技能竞赛,探讨大学期间应当树立的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学习生活态度。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为在场观众展现出一幅幅美好充实的大学学习生活画面,一个个优秀事迹深深打动了参加活动的同学们。

互动环节,新生同学针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大学生科考活动等与宣讲团同学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尾声,王红松深情寄语大家,希望同学们学习身边的榜样,把握大学机遇,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面向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做坚守信仰、担当有为的有志青年,为祖国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校学生处从2019-2020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资助的在校生中遴选在自强励志、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17名同学组成宣讲团,旨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进一步推动我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活动作为我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将面向全体2020级新生开展8场报告会,并在易班平台进行直播。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篇7

聂红钧同志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10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汉源县第三中学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担任学校资助办公室主任以来,聂红钧同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资助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被雅安市教育局评为雅安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一、做好资助政策宣传,确保政策深入人心

汉源三中地处我县偏远山区,是一个农村单设初中,全校共有学生668名,其中寄宿生635名,由于生源地地处偏远山区,贫困面大,交通通信不发达,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对党和政府的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不高。为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聂红钧同志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一是每一学期都会根据国家政策制作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展板在校内显著并在校园内张贴展板;二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再次进行宣传,并在宣传前制定方案,收集班主任班会材料进行审核修改,宣传中深入班级指导,宣传后深入学生了解知晓度,确保宣传效果;三是利用家长会亲自对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四是亲自起草、印制并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政策宣传资料,通过一系列形式广泛、多种多样的宣传,切实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晓资助政策。

二、做实学生困难认定,切实做好国家资助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做好国家资助工作,让国家资助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作用。聂红钧老师根据上级文件制定了《汉源县第三中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校内征求师生的意见,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定稿,并以此为据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认定,在认定过程中,聂红钧经常带领老师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掌握学生家庭贫困程度的第一手资料,为实施国家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好资助制度建设,确保资助工作规范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资助助政策,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聂红钧老师在具体做资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管理制度,使汉源县第三中学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各项资助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在此基础上,他亲自设计、组织实施了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并于2018秋季学期完成了汉源县第三中学资助办公室标准化建设,让学校学生资助有了固定的办公室及其相关办公设备,确保资助工作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保证

四、拓宽资助帮助渠道,真正帮助困难家庭

在完整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聂红钧同志一是牵头推出了汉源县第三中学校内资助,利用每一年的扶贫日活动,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所筹集到的资金都用于资助特别贫困学生,二是亲自出马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让社会资金参与到学校学生资助中,真正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落到了实处。在他担任学校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期间,共募集资金35634元,受助学生94名,同时,学校利用自有资金向特别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费,为他们购买学生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

五、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为了让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获得资助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感恩氛围,聂红钧老师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感恩资助的活动。如感恩资助主题班会,感恩教育黑板报,感恩资助国旗下的演讲,资助育人征文活动,资助育人感恩调查表,同时,每学期举办一次感恩励志成才的评选活动;每学期对获得资助的同学进行一次感恩资助调查活动,切实让学生感受国家和学校的关心和关爱,通过一系列的感恩资助活动,使育人内容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

六、认真学习档案知识,扎实做好资助档案

聂红钧同志自从从事资助工作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并认真学习相关档案建设知识,从2014年起就摸索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比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学生资助档案标准化建设整整提前了三年,使得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档案一直走在了全县资助档案整理的前列,多次得到县资助中心领导的表扬。

因聂红钧同志的辛勤工作,汉源三中在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代表汉源县接受市级资助工作交叉检查均获得满分,并获得了资助创新加分。他本人也被评为雅安市2019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没有停下脚步,仍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汉源县第三中学的学生资助继续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