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智者,为我们解答人生的难题,走心的心得体会是会给人灵魂以震撼的,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考虑全面,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篇1
我们这些以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人,在大汗淋漓的追求中,却常常忽略了身旁许多本来伸手可及的幸福。幸福很多时候与财富、名利、地位无关,它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没有痛苦而且伴随着温馨的感觉。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真挚的祝福,固然让人置身于幸福之中。但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可曾让你体会到这又是另一种幸福?
轻轻地呷一口清茶,伴着淡淡的茶香,一页,一页,再一页,我醉倒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了。文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犹如杯中的茶,清香而耐人寻味。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举,没有什么可歌可颂的故事,但是收获是丰硕的,精神是富足的,教师们的幸福是真切的。”这是我为之醉倒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主人公—雷夫的写照。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寻。细细品味,还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看啊,雷夫老师就是这样善待学生、工作与生活,他每天都忙碌在幸福中!
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身为一位平凡的教师,雷夫是我的一面镜子,也是我的榜样。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师是一份出力不讨好的职业,但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雷夫的身上,无处不在阐述着一位平凡老师真切教育故事,释放一股幸福的芬芳。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是一片海,我要用我生命的绿意,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这随手可及的幸福是那么简单,只是感受不到幸福的人少了那颗善待的心。一本好书,能赐予我一颗善待的心,体验人生的种.种幸福。一本好书,能教会我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善待生活,如何善待工作。这,是我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因素。悦读,让我热爱生活;悦读,让我对工作充满了热诚;悦读,让我的幸福感洋溢于每天……
每当我闲暇无事时,总会手捧一本书,泡上一杯茶,细细品味书中表达的意境,传播的信息。既有书香又有茶香,修炼人生的另一境界,真真切切地感受平凡生活,真真切切地享受幸福人生!
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篇2
题记: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老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当我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我的感觉就像读完了一个童话。是的!只有童话里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雷夫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56号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56号教室的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疯子”般的教育热忱,把56号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我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老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当年作为学生的自己肯定也在那时深有体会,希望老师怎样的对待自己,希望老师怎样去做,自己也是多么的希望老师明白自己想要怎样去做。雷夫老师正是从这一点一滴中来体验学生的感受。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出了属于自己的以及学生们想要教学方式。雷夫说教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则,他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如果打造一个信任的坚固关系,就会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
脑海中,自己的一段段工作历程像放电影般闪过,我不停地思考比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对处理:我试着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却常常会因孩子们不时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关系亲手毁于一旦;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努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却常常忘了及时与孩子们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不能坚持每天陪伴他们交流读书心得;我相信一张试卷评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学习状况,却一次又一次地用练习来苛求他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看到有些孩子从未在试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我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衡量标准……
读着,读着,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猛烈撞击着,雷夫,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似乎天生就是为孩子们而生,他那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56号教室里不断上演。我,又该以怎样的新姿态面对我那群朝夕相处一年多的孩子们呢?从雷夫的身上,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读了这本书,我想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用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去反思过,学生学不好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去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方针只是一个指导的方向,老师们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按着方针一成不变,因为教育是一个不断前进和摸索的过程。所以我想只要用心56号教室的奇迹同样会再次发生。
我深信教育无捷径。教育的旅途上和学生相伴而行,如果时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使纪律合乎逻辑,并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想我们的教育终究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期待着我的进步和孩子们让人惊奇的好表现。
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篇3
近期,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了。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所讲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这样一本读物,带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慢慢才发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教会我们如何与学生沟通,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奇迹。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做到。我自认为能够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吗?“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雷夫老师的“道德六阶段”中第五阶段对孩子们的忠告,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
雷夫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问必答的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以前有没有人问过,我们老师是不是疲累,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们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即使他们听不懂,我们也要不以为意。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老师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在56号教室里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惟有信任与快乐。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像他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与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不同,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物质的激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前者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只有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第56号教室学习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渴望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个这样的第56号教室,让我的学生在如此幸福、自由的地方学习生活,并且得到知识。但是我知道要走到这一步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以及不断地前行,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向雷夫老师学习,让我的学生感受老师真正的爱。
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篇4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老师?读完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 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面而详细地阐述和介绍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动。雷夫倡导“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取悦某人———我要遵守准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第六阶段的道德要求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慎独”不谋而合。他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注重写作的培养,并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他让学生热爱地理和历史,和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音乐和美术的修养,热爱运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所有这些,看似和普通老师没什么两样,但在每项教育活动中,都充满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学生和他在一起快乐无忧,每项学习学生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旅行两项活动,更让学生全情的投入和无限的热爱。
雷夫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径”,即实现了“终身性”教育,也没有影响应试的效果。引起我心灵微震还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曾经他自认为自己的科学课上的很完美,并让他的继女来欣赏。女儿一句“将来没有一个学生会成为科学家或从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来寻找问题,最终找到原因,改变了方法,后来的学生不断的有科学家或医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现。
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下学期马上要教初三了在新的一学年里我应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些什么呢?雷夫说:“这是你拥有的时间,是你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又一段历程,假如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第56教室奇迹心得体会篇5
暑假的时候,学校赠送老师每人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该书是由“全美最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书中主人公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决心用“像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来教学,用了将近2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用他那一颗炽热的爱心,创造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雷夫,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20多年如一日,在第56号教室里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让教室像家一样温暖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雷夫和他的学生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真相”告诉我只有把心用在教育事业上用在学生身上,追求“更好的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孩子,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教师的义务就是对他们进行完善和雕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让孩子去怕你,因为怕挨你的骂而做作业,认真地看书。或者讨你的欢喜,在你提问时,只敢按着老师的暗示和指引,说出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话。这都不是我们教育本身的目的。
二、双心点燃学生的激情(专注于教育事业的心,宽容的心)
书中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专注于热爱。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眼里噙着泪。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我非常感动于事后雷夫老师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我们也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在第八章中,雷夫老师说:“失败是好事一文中。”他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不管是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学生做作业,都会遇到回答错误,或者写错的情况,在老师眼里,没有按照预设的生成,或者与答案不一致,往往就是失败。读了这本书后,我从中领悟到了“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磨炼出卓越的成果。所以对于学生,我们一样应该抱着不怕有错误,不怕有失败的决心,找出问题根源,引导让学生在失败中逐步成长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让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可以说,我们的老师也跟他一样,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是帮助他们学习课本,因为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心理,让他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雷夫在培养孩子品质,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是“六个阶段”
即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在起作用;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我想取悦某人,靠魅力起作用;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我能体贴别人,靠仁慈起作用;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靠境界起作用。
从幼儿园起,老师就用小红花激励我们,到了小学变成红领巾,到了大学变成奖学金,到了职场,变成了红包或奖金。激励就是屡试不爽的魔法。我们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激励健康吗?在雷夫看来,这在道德行为方面,只是初级阶段。如果道德行为有六个档位的话,小红花只是在第二档上。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借用了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图孩子们的水准远远超过了小红花阶段,达到了第六档。书中不仅描写了每一阶段的目标,做法和结果,让孩子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不断地提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试着把孩子引向那种不因客观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的——美好境界。
读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情怀打动了,他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特立独行而又别出心裁的创意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用等同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有足够的耐心,沉住气,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间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也是一种智慧,耐心等待将会创造更大的成功。总之,这本书需要我们细心研读,慢慢消化;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总结。这样我们也可以做得这样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一个孩子们将来心中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