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一个独到的见解,心得体会是很难写好的,我们在写心得体会之前,都要将事情的发展思路梳理好,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陶艺村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去陶艺村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和妈妈坐车去南稍门中贸广场做陶艺。我们一下车,就问四号楼在哪里?那位叔叔说:“一直往前走就是四号楼”我和妈妈一直往前走看见了一个小区,我们往里走看见了电梯,坐电梯上三楼,我们看见了“陶艺工作室”五个字我们推门进去,里面的一位大哥哥热情地招待我们,让我们坐在板凳上,一位漂亮的姐姐给我们讲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给我了一块白泥我放在陶艺机上,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总感觉手不听使唤,好像不是我的手一样笨手笨脚的。妈妈对我说:“不要使太大劲,轻轻地。”我听妈妈的.把手指往外扣,轻轻的慢慢的,做出了一花瓶。再接着我一心一意地双手合住往下按就又回到之前的样子。我乐坏了,看着我手里的泥巴很听话的样子,那我就饶了你吧。双手轻轻得往上慢慢移,在一只手偓成c的样子,一个带有细脖子的花瓶就出现了。妈妈看了也喜欢的说“我们把这个烧个成品怎么样。”真是太好了,终于有了一件自己的作品了。
叔叔又给我了一滩泥,说是一人有两块泥,我一半妈妈一半,妈妈做了;金元宝,蛇,弹弓,辣椒,子弹······
我做了骷髅头,头发,原子弹。我在那边看到还有画画,雕刻木质的东西,还有喝咖啡的地方,下次我还要去。
去陶艺村心得体会篇2
20xx年6月12日,陕西省校外教育组织的陶艺骨干教师培训,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画上了的句号。能又一次参加陶艺骨干教师培训我很庆幸,这次培训让我的在陶艺教学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使我的陶艺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谢陕西省校外教育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眉县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条件。
本次培训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功底过硬的渭滨区活动中心何亚周老师、眉县活动中心李晶老师授课,还特意为我们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兵,西安盛唐陶艺坊林琴这样的大师级别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创作及装饰、拉坯造型、修坯、画釉、上釉及烧制等内容。
在李宏兵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复练习了拉胚的技能,每一个学员都做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通过练习也使我又一次认识到陶艺这种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制作上理论、技法和创造性缺一不可。别看简单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后面的拉坯就很难进行。而烧制前的关键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师要求不仅要使作品厚薄均匀,还可以根据器型不同,造型出流畅,温润,细腻的作品。按照老师的指导,大家用陶艺工具开始对作品进行处理,进行精细的装饰,当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满了教室,大家都说收获是沉甸甸的。最后通过老师点评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驾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林琴老师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画釉、上釉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吹釉、淋釉和荡釉的上釉方法,在尝试画釉、给自己作品上釉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运往宝鸡进行高温烧制,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满足感,就会激动不已。
三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将在我们的心中沉淀扩散,陶泥在老师手中的随心所欲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学习以及回家后的练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精通陶艺制作的陶艺老师。
去陶艺村心得体会篇3
本学期三月份,我们美术组一行三人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踏上了去景德镇功夫小瓷陶艺学习之旅。看,老师们都像个孩子似的玩起了泥巴,那么专注、那么入神,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那颗童心再次被点燃。
以前一直没接触过陶艺。通过这两天的培训,使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陶艺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制作陶艺需要理论、技法和创造性都具备。下午的实践课我认识了陶艺泥料,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习了揉泥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法等。我们运用所学技巧:如“压印纹、肌理、拍打、刻花等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了修饰。当一件件作品展现在眼前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欣慰,拿出自己的相机不停地拍照。
通过短短一周陶艺培训收获和感悟很多,比如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要有耐心,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要动脑筋,把握好感觉,充分地了解泥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和泥融为一体,进而做出好的作品。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内容不同,感触和快乐也有所不同。
我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认识,比如说在制作泥胚的过程要很小心,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注意的地方就得重来了。很幸运,因为我专心与认真对待,最终这个作品进行的还挺顺利的,当我做好了整个外形后,我们既要给它赋予好看精致的雕花、分层、镂空等等纹样,。老实说这些纹样难度还是有的,在作品上操作的时候要非常小心,而且要等到这个外形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这些细活,要不然就会把作品给毁了。总之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每天都忙得手酸脚酸,腰酸背痛,不辛苦是假的,不过当自己完成了这个作品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人生第一次接触这么有趣的陶艺课,真的很不错。
相信通过我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练习,一定会熟练陶艺制作,做一名合格的陶艺教师。
去陶艺村心得体会篇4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拉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艺体验馆。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架子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那可是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艺的是位阿姨,她帮我系上了围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团摔在拉坯机中央以固定,提来一桶水在桶里放进一片海绵,告诉我:“先要将手弄湿,然后将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团中央,其它四指抚着边,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贴着左手的`四指不仅可以帮助左手固定位置,还可以刮走多余的泥巴,如果手干了一定要弄湿,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轻轻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机器带动着转,我认真地照老师说的做,不一会泥团就形成了一个内空的圆柱形,老师说形成这个形状后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将它向上拉,它慢慢变高。
这时爸爸过来帮忙,于是我负责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们做得还算顺利,也很好看,渐渐有许多人围过来观看并称赞我们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开始那么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坏了。我顿时不知所措,爸爸说要修复一下了,可那个口怎么也收不了,我有些着急往里加了许多水,泥巴马上变得很少了,老师过来说泥巴太稀得尽快收工,不然就没有。我后悔及了,悔不该太大意的,经过好几次修复一个矮小但也还算漂亮的作品诞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阴转晴了!
从这一次经历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要专心、沉住气,切勿急躁。
去陶艺村心得体会篇5
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了陶艺骨干教师赴成都参加了培训,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画上了的句号。能又一次参加陶艺骨干教师培训我很庆幸,这次培训让我的在陶艺教学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决,也使我的陶艺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谢游仙区教育体育局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游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条件。
本次培训游仙青少年活动中心张瑛主任为我们安排了专业功底过硬的中国陶瓷书画院四川分院的赵老师授课,他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以及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创作及装饰、拉坯造型、修坯、画釉、上釉及烧制等内容。
在陶艺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泥料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复练习了拉胚的技能,每一个学员都做出了自己心仪的作品,通过练习也使我又一次认识到陶艺这种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制作上理论、技法和创造性缺一不可。别看简单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后面的拉坯就很难进行。而烧制前的关键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师要求不仅要使作品厚薄均匀,还可以根据器型不同,造型出流畅,温润,细腻的作品。按照老师的指导,大家用陶艺工具开始对作品进行处理,进行精细的装饰,当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满了教室,大家都说收获是沉甸甸的。最后通过老师点评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驾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赵老师讲解和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画釉、上釉的注意事项,了解了吹釉、淋釉和荡釉的上釉方法,在尝试画釉、给自己作品上釉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将运往宝鸡进行高温烧制,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满足感,就会激动不已。
两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将在我们的心中沉淀扩散,陶泥在老师手中的随心所欲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学习以及回家后的练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精通陶艺制作的陶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