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5-06 作者:Iraqis

通过心得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潜力和天赋,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5篇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篇1

在鼠年即将到来之际,一场灾难——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席卷中国大地,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个省份,各个城市,各行各业,所有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共同抗击疫情。疫情隔绝了我们,却隔绝不了爱,在亲身经历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有了更多的成长与人生感悟。

看到新增确诊病例逐渐增长,死亡病例逐渐增长,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那些数字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哪里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病房里,走道边,无数个镜头闪过,我们无时无刻不看见来回穿梭的白色身影,她们就是被我们亲切称呼的“白衣天使”,“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她们不惧被感染的风险,战斗在战场的最前沿,他们披星戴月一路披荆斩棘。他们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人不再干渴;就像温馨的庇护所,给人无限温暖;就像夜里的灯塔,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有的人不愿意待在家里,而有的人却永远回不了家,他们被永远的留在了那个冬天!“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致敬迎难而上的白衣天使,致敬疫情一线最美的逆行者!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他冲在前头,只身前往武汉,没有一丝犹豫,不只是钟南山,还有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同志等都是我们的榜样。

疫情如此严重,因此,教育部决定“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家学习。看,我们在学校辛勤的教师们,摇身一变,化身成为“网络主播”。而在这近三个月的网课学习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老师强烈的责任心,更感受到祖国临危不惧的强大毅力,越发热爱祖国。

乌云遮挡不了明亮的太阳,疫情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让我们携手并进,抗击疫情你我必行!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一想到医护人员颇为忙碌的情形,颇为感慨。这使自己想起曾做过的几年临床医生,那段经历令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假如没亲历其境、没做过医生,也许我真不知做临床医生的不易。真谓不在其位,不知其难。

作为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关于专业知识和不断被考核的工作状态及其人际关系这里不必多言,只想说一下和身心健康有关的心理承受力。

不久前见报道一位县级医院的医生,因偶然的医疗事故被患者家属告发,不仅精神压力山大,还要其赔款不少的钱款。他于是拿着钱到医务部门扔于桌上就当场自杀。这种案例虽极少,处理也欠妥,但从中可知医生的心理承受力是显得如此重要。

其实,医院不仅有严格的医疗规范制度,也有医患关系沟通的桥梁。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减轻病人的疾痛。虽然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好医生都会尽责尽力的为患者治病,减轻其痛苦、延长其生命。效果好,也是医生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成就感。但往往有些病例的个体差异乃至意外,导致难以预料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对患者而言是生命攸关的。作为医生必须充分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感受和痛苦,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为更多患者服务。

不排除有些医生的个性和技能是有差异的,但素养好的医生常常会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为患者着想,并用好的态度和最好的治疗方法予其精心诊治,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延长其有限的生命,这也是尽心尽责医者们的职业道德。

而医患之间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也许能为医患关系带来更多的和谐,这种状态对患者疾病的诊治也是更有利的。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石,而尊重是信任的基石。

言及理解,不仅仅是医学界,各行各业都要有理解。比如,最近的二部电视剧:一部是涉及建筑行业的理想之城,一部是涉及警察_的。感觉内容真实、表演朴实。要做个好的建筑师和造价师也不易,要做个好警察更不易,他们要用人格的尊严和自己的生命去拼搏,去阻挡一切恶行。

不由得感知理解的重要性,深刻的、通透的、相互的理解,理解他人、理解行业,更要理解真才实干的人。固然,人无完人,有时做人难免有错,若非原则问题真不能吹毛求疵的予以贬损,而是要竭尽全力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只要是做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和人,应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特别是那些脚踏实地、积极肯干、敬业尽责有担当的人,这样的社会才有进步、才有光明,才有更好的前景。

当今的世界,新冠病毒仍然肆虐。在疫情的当下,公共卫生医务人员正日夜奋战着、忘我工作着,我们真要记住他们的好、他们的付出,深深感谢医者们为防控疫情所做的所有努力,医护人员们辛苦了。我们大家都理解你们、感恩你们、谢谢你们,在此真挚的祝愿医生们医师节快乐!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篇3

?我们都是战士】

今年的春节很不寻常,没有绚烂的烟花,不能走街串巷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也不能邀约小伙伴们去户外游玩。我们一家三口足不出户,只能在家自娱自乐。因为从温州外婆家回来后,我们就被居家隔离了。

妈妈告诉我,现在外面很多人都生病了,这种病是一种被叫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引发的,目前正在四处蔓延。这种病毒会相互传染,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惊人,所以我们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

网络上看到很多一线医务人员在武汉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抢救感染的病人,我很感动。很想帮点忙,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今天妈妈让我看了一段视频。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医生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位都是战士,你们在家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闷,病毒也会被你们闷死,大家宅在家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如果这场战役只靠医生,这个病是看不好的,我们需要每一个人一起战斗啊!”原来我也是战士!

作为小战士,我该做些什么呢?妈妈告诉我,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乖乖待在家里,然后合理安排时间,丰富自己延长的假期。我懂了!我和妈妈一起做了张假期作息表。每天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之外,多读课外书,积极锻炼身体,做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比如画画、下棋、打乒乓球和做科学小实验等,还要帮爸妈多干点家务活,把我们的小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起战斗,这场战“疫”很快会取得胜利的!中国,加油!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6篇《获中国医师奖名单及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篇4

?我们是中国人】

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自然就有很多种人群,很多种灵魂。就在那神秘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叫中国,有一种美丽的灵魂叫中华魂,有一位骄傲的人类叫中国人!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肺炎笼罩着中国的上空,没有了节日的气氛,变得阴沉。路上行走的只剩下忙碌的白衣天使。各地医生整装待发,不畏死亡,以医人为主要原则,他们始终站在这场“战争”的第一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了一句话:“把病情最严重的病人送到我这儿来。”难道奋战到死神侧旁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同胞心中的白衣天使。

在疫情期间还发生过这样的一则新闻:1月28日晚上,一名身穿黑色衣服、30多岁的男子为重庆市沙坪坝公安分局土主街派出所民警送来了两百个口罩。男子只说:“警察同志,你们辛苦了!你们奋战在疫情一线,你们留着比我们留着管用。”虽然这只是两百个口罩,但这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道德,中华魂的美丽。当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便也会变得不平凡。

疫情达到高潮时,中国明星、网红也大力捐赠。古天乐捐赠1000万元,赵本山以辽宁民间艺术团名义向武汉捐赠1000万元,韩红的爱心慈善基金会募集善款1150万元人民币。薇娅捐赠200万元,李佳琦捐赠9000套医用防护服,n95口罩4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7000只,辛有志捐赠1.5亿等等。不知情的人都说他们只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提高知名度,上热搜。而中国人会说他们在展现自己的灵魂所在。也许只有在最困难的时期才可分辨出谁才是与你最亲近的人。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无私,这样的美丽,这样的值得骄傲。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团结,这样的怀爱,这样的值得赞美。

中国人总是昂首,不是因为自以为是,而是因为他们拥有值得歌颂的灵魂和值得被爱的祖国。

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4中国医师节心得体会篇5

3月28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虽历经黑暗

仍想回到临床工作

直播中,陶勇医生讲述了自己两个月前经历过的磨难,1月20日,39岁的陶勇在门诊出诊时,一名男子进入会诊室持刀将其砍伤,他的助理刘平也被砍伤,在镜头前,陶勇说自己的头上被砍了三刀,其中两刀差点就让自己送命,一刀差一点点砍断枕骨,如果发展下去,自己会高位截瘫,还有一刀差点砍到颈动脉,如果这样自己可能就不在了。

虽然经历了最黑暗的两个月,但在这段时间内,有很多人给自己家买菜、买口罩、在楼道放鲜花,还有很多网友给自己留言支持自己,这些都给陶勇带来了力量。

他说,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大部分人是怀有爱心的,医生救死扶伤去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看到鲜花就觉得过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如果可以,自己仍想回到临床工作。

陶勇在直播中与公众见面。(直播截图)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

让自己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

直播里,陶勇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医经历。

故事??

2002年,陶勇在北大人民医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一位两岁的小男孩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一只眼球已经被肿瘤占据,像个拳头从眼睛里伸出来,只能摘除眼球。另外一只眼睛的肿瘤比较小,需要通过激光、冷冻、放射敷贴、化疗等保守方法治疗,所以孩子每2-3个月就得复查和治疗一次。

但孩子家庭条件非常糟糕,他爸爸带着他从河南的农村出来,在北京居无定所。10年来一直坚持给孩子治病,最终保住了孩子的性命,但遗憾的是,另一只眼睛也没有保住,双眼都摘除了。即便如此,这个孩子的内心依然非常阳光开朗,笑容总洋溢在脸上。

此后,陶勇和这个孩子爸爸的一直保持联系。当孩子的爸爸从网络上知道他受伤后,还用微信转账给陶勇1000元,但陶勇没有收。

“孩子的爸爸条件这么差,之前在北京没有地方住,经常住地下通道、火车站,他知道我受伤了还要给我捐1000元。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陶勇说。

故事二

5年前,陶勇大年初一在医院值班时遇到的一个孩子,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免疫力特别差,得了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双目失明。

这个孩子当时让陶勇特别惊讶,她只有6岁,但是她非常勇敢和坚强,每一次治疗都需要往眼睛里打针,但是这个孩子从来不用全麻,她只需要点一点儿表面麻醉药,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孩子所能够承担的心理压力。

陶勇曾经问这个孩子: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动力让你不害怕?她说她要把钱省下来,想让她家里头过的更好。

后来这个小女孩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和5000元的奖金。她参赛作品的名字是《我的世界》,她把医院里头打针、输液、治疗等等这些都通过画笔展现出来了,一般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游乐园、在公园,医院对孩子来说是灰暗的、不愿提及的,但是这个小女孩她却能够勇敢的面对医院治疗的这一切,而且把它当成一种很幸福的过程。

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信任患者,这个孩子用画笔,一种彩色的形式把它描述出来,也感动了绝大部分的评委。

特别让陶勇难以相信的是,她从这5000元的奖金中拿出来1000元捐献给了刚才上面那个双眼摘除了的孩子,因为她觉得那个孩子比她更困难,这实现了一个爱的交流和互动。

事实上,陶勇当时给这个孩子进行治疗的时候心里也有极大的顾虑,因为给这样的一个孩子,万一治疗结果不好,很难说清楚是他治疗的问题,还是她疾病本身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疑难重症,但是那一刻陶勇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陶勇说,患者是他最好的老师。在面对病痛折磨、家里经济情况又不好的情况下,他们用人性的坚强不停调整心情,用一种开放、乐观的心态生活,正是因为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患者的故事,才让他在自己遭遇到这么大的痛苦时,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

建议:北上广和地方形成联动

在直播中陶勇医生还谈及到了较为敏感的医患矛盾,他认为:现在医患互相不信任,患者总是会怀疑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医生则担心患者监听监视自己,同时又觉得患者医从性不好,这是导致治疗不好的最大障碍。

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有时候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他建议通过科学模式,建立起一个团队,让北上广和地方的医生形成联动(首诊在北上广,复查在地方),这样既可以减少北上广医生的工作量,又可以帮助地方医生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焦虑,减少其治疗费用方面的压力。

“世界痛吻我,我将回报以歌”。陶勇医生真是一个温暖的人,暖得让人心疼。愿您早日康复、重回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