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后感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个人解读和感受的表达,读后感是对作品的赞美和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评判,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师的读后感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师的读后感篇1
期盼已久的暑假如期而至,我的内心是开心的,但是,看着暑假安排单上,照样如期而至的还要读一本书:《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内心又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看不完,因为确实也有些厚,但是也因为听过王维审,知道他写的东西比较亲切,容易让人接受,所以还是试着看了,也正因为我愿意去看了,所以我现在能为自己的尝试感到自豪,感到庆幸!
按照自己的习惯,首先看了他的自序。而这自序让我产生了很多的共鸣:在教育之初,我的过度在意和紧张,让我在课堂上容不得任何一个学生的分心和走神,要是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我一定会大声地斥责,如王维审一样。所不同的是:他是被书中的一段文字所惊醒,而我是被像他一样老师的点拨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指引:要懂得孩子,并允许孩子有那么一刻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要做的,就是轻轻地帮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惊醒他、打断他、挖苦他,甚至是以粗暴的方式毁掉他的尊严和信心。
他是自序,总结起来就是:实践——读书——写作——反思,层层递进,让自己不断成长!因为他的自序,吸引我一章一章看下去!其中,最令人感触良深的就是那篇《做一个简单的教师》,是啊,我们都想做一个简单的教师,纯粹得教书育人,可是,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外在的诱惑越来越多,教师的内心积攒下的东西也越来越负责,所以很多老师就显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个“身不由己”,道出了大多数教师耗光的激情和无奈的心态。在今天,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竞争最集中的领域,也是一个排序、比拼最频繁的职业。对于学生来说,当堂检测、月考等等考试密度越来越大,评比的次数越来越多,而这些最终总会以某种形式转嫁到教师身上——学生的成绩不公开排名,可是教师的名次是一定要排出来的。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承担学生的成绩传递而来的压力外,还要被诸如职称、考核、迎检等涉及自身利益的东西捆绑。这一切都让教师失去教育的原有耐心和理智,在教育理念上,急功近利,在教育指向上模糊不清,在教育行为上随笔逐流,处于一种被绑架、被挟持的被动工作状态。
但是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别人,而要看自我是否拥有足够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是的,要靠自己的顿悟和内心的觉醒。
一个内心觉醒的教师,他会认为教师不再只是一份职业,也不只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有着自己价值的生活态度:自律、自信、自由。
看完这本《做一个不再困惑的教师》,我想我争取做一个自觉成长的教师即可!
老师的读后感篇2
周三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幸观看了讲座《做最好的老师》。
其实这个问题从我上班以来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做一个好老师,做一名优秀的老师,专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他自己成长的经历,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
我觉得专家讲述的其中一点要有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班的学生我也深有同感。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班里非常特殊的学生,有时候会在班里大声叫嚷,尤其是上课的时候,他会发出特殊的声音,让全班的学生会哈哈大笑,课堂教学会戛然而止。这时候打断思路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轻轻地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你喜欢唱歌吗,好,你现在给大家唱支歌好吗?”他茫然地摇了摇头。可是不过十分钟他又会犯老毛病,课堂教学又在他的扰乱中停止。我又停止了教学,走上前去,让他继续出声,他发现在看着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他好像知错就改的样子,我没有去责备他,而是给他说:“如果这节课,你没有出一点声的话,这节课你就是课堂学习小标兵好吗?”他连连点头,有了奖励的机制后,他变得比以前规矩多了。虽然有时候还会抑制不住犯老毛病,但是明显地看出了他的进步。温柔的话语会像一股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激励着他们进步。
以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做最好的老师。
老师的读后感篇3
认识米兰老师,感觉非常幸福,而这种幸福的的确确是偶然所得。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临窗而坐无意间翻阅到了杨红樱阿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因正无聊中便随意的翻了翻,不想却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而无法放手。
书里的米兰老师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我印象最深的米兰或的一句话是:“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善良,富有同情心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如果米奇见死不救,他可以不旷课,但是他也许就错过了一次非常美好的感情体验。”米奇是因送难产的猫去医院而旷课的。在我看来,米奇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关心一切生物,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做。但是其他的老师却指责这个善良的男生,可见老师们仅仅关心分数和智力,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性。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们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被扭曲么?在他们长大出了社会,就会面对他人的困难而无动于衷,见义勇为的人反被说成“傻瓜”,那整个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社会?
米兰老师拥有一颗真诚无私、真正懂孩子们的心灵。这样的老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除此之外,米兰老师还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这让我不禁羡慕起了六年级三班的那些孩子来。但是,我想我们的身边也一定也有如米兰老师般可亲可敬的好老师的。
老师的读后感篇4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向以来的追求,其实什么算是最好,自我心里一向存在着疑问,拿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书中没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实录。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说实话我从没有这么认真的看过一本教育专著,而这本书却一向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老师,就要当最负责的老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把这段话写到了我的空间里,我想与我的学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经过阅读,发现贯穿李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个字“爱”。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在老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老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老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团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老师的气
度,老师的魅力。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完美道德的萌芽,所以,对后进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老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忙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学校也存在这样一批后进生,包括我当班主任时所在班的学生,其实当你真正用心去和他们相处和交流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爱的地方。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团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其中很多方法我们都能够尝试,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爱,必须会唤起他们心中的爱。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我,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做最好的老师,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老师的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的书,但是使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何捷老师写的《壮壮老师与何小兔》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壮壮老师与何小兔之间发生的有有趣的事,他们曾一起烦恼、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细节就好像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样呢!那些故事,也使我受益匪浅。
相信很多小学生因为写作文而头疼,但是何小兔的作文绝招肯定会让你,眉开眼笑。说起这个绝招啊!他的名字叫,“三板斧”,他是隋唐时期的,大英雄,程咬金发明的。那经典的三招分别是:“劈脑门”、“掏心窝”、“削马腿”。“劈脑门”的意思是写作文的时候要直奔主题,只要,想到写什么就可以立下主题了。再说“掏心窝”吧!就是要发是内心的说真心话,让作文变得更真实。最后再说“削马腿”吧!意思是作文内容不能不齐全,麻雀虽小,但也要五脏俱全。所以作文一定要完整。
和小兔会勇敢的把大家的意见转达给状状老师,我最佩服的就是勇敢的为他人服务。壮壮也会听起何小兔他们的意见,尽可能的.为班级做贡献。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兴许呀!壮壮老师就是上天派来的,专门和大家家结缘,让班级生活变得更精彩。那么,让我们一起阅读吧!让我们和壮壮老师以及他的学生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吧!
老师的读后感篇6
按照学校教导处组织青年读书报告会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阅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尽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还想多读几遍。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做最好的老师》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