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写心得的同时是我们对不同观点的开放接纳与思考,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艺术的心得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艺术的心得篇1
?爱的艺术》五年前读过,时至今日又饶有兴趣地重读起来。书本不厚,却字字珠玑!关于爱情的理论,我想是这样的。爱情,首先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人内心生长出来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
爱情的第一要素,是给而不是得。
“给”在一个性格还没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往往误解为是放弃,或是被别人夺走东西或是做出的牺牲。一个”重商主义“的人“给”,那一定要通过交换,只给不得对他们来说是欺骗。而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则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通过给体验他们的力量。在物质范畴,给是财富,但给的最重要的范畴决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范畴。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
可以是最宝贵的东西,也可以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但这不代表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比如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等有生命力的东西。他给决不是为了得,而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醒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从而使双方都充满快乐。
爱情就是这样,有生命力才能创造爱情的能力。反之,如果你爱一个人,无法唤起他人对你的爱,那么这样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爱情的第二要素是关心: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则不是爱情,是一种情绪。爱的本质其实是创造和培养。
爱情的第三要素是责任心:
责任心不是义务,更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责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们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的回答。
爱情的第四要素是尊重:
爱情如果有责任心而没有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一词,从字面理解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对方也就是说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爱对方,就应该接爱对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对方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当然,只有当我们自己做到独立,而不是想着去控制和利用对方的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有可能。爱情也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爱情。
爱情的第五要素是了解:
人们只有在了解对方之下才能谈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性的,毫无益处。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爱情的要素之一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容,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有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线,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对自己是个谜,别人对我们永远是个谜,我们必须客观地去认识自己和对方,以使自己看到对方现实的状况,只有客观地了解一个人,我们才能在爱中了解对方的真正本质。
艺术的心得篇2
爱是自由不是控制
弗洛姆大叔笔下的爱,不是纵欲,不是疯狂,也不是控制。占有并不是成熟的爱,“这种了解的意图在于施虐狂的极端性”。“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 ”。所以,依赖性极强的“共生性结合”是不足取的。怎样才是成熟的爱情呢?
“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真正的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正像在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
神之爱——在体验中得到统??
这一章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引发我思考最多的部分,却又是最难通过三言两语表述的。事先声明,我对任何宗教都非常尊重,也从不认为东西方各宗教有高下之分。只是就弗洛姆大叔观点和我个人喜好进行探讨。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大概了解我还是比较欣赏和喜爱道家的思想。老庄的境界心向往之,虽不能至。没想到古老的东方哲学居然也得懂了西方弗洛姆大叔的推崇。
西方哲学强调逻辑和思考,而东方哲学强调体验和统一。
“同亚里士多德逻辑对立的是人们称为悖论逻辑的理论”,“在中国和印度的思想中这种逻辑占主导地位”。“悖论逻辑不是把重点放在思想上,而把重点放在体验上。这一态度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的后果。首先引起宽容。”“悖论逻辑引起的第二个变化是应该重视改造人,而不是一方面发展教义,另一方面发展科学。从印度、中国和神秘主义的宗教立场出发,人的宗教任务不在于正确思考,而是要得到体验并且要在聚精会神的禅坐过程中同一结成一体。”
所以,东方宗教中,“无论是婆罗门教,佛教还是道教,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仰,而是正确的行动”。“因此东方的思想导致宽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但不导致技术),与此相反,西方的立场导致不宽容、教义和科学、天主教和原子能的发现。”
“在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宗教中对神的爱基本上就是相信神,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神的正义和神的爱。对神的爱基本上是一种思想上的体验。在东方宗教中和在西方的神秘主义中对神的爱是一种对统一和爱的强烈感情体验,这种体验同生活中的每一种爱神的表现不可分割。”
这一部分虽然我也大量剪切引用原文,但是逻辑上的剪切取舍很痛苦,不知道我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原文更显晦涩的逻辑(不管弗洛姆大叔的事情,翻译的问题)让大家看上去看的明白一点。
我想,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终也许就是导致西方文学大部分希望全体人叫好,而中国文人只希望有一两位知音足矣的原因吧。
艺术的心得篇3
学完《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颇多体会仔细想来,觉得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我觉得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心感化
与学生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心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向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二:平等对待
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既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要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满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变,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处的人。
第三: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怒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已受压抑的感情后,心里压力得到一定程度较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引起班主任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总之,与学生沟通要有爱心,在平等的氛围中,专心,认真去做,那么师生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的教育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艺术的心得篇4
经过教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队员们在教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经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合唱。以下是我们这次合唱活动的总结。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我们学校三千多名学生,研究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必须的识谱本事、听音本事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本事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简便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
另外还及时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工作能够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样的操作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童声合唱队的训练
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仅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梦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齐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景,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必须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三、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这一次训练我们选了两首歌曲,一是《西风的话》二是歌曲《欢乐的小队》。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
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我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坚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资料,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两首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资料,我们及时的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我们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经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本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到达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经过教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们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经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
艺术的心得篇5
众所周知,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班级的支持,所以班风的建设对学校来说直关重要。如果一个个班级的班风搞好了,校风自然也就出来了。所以我们都渴望一个班级有严明的纪律,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氛围,蓬勃的精神风貌,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不泄努力和付出。
那么如何实现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一从思想教育做起;二从“小事”做起;三从习惯做起;四从培养“小帮手”做起;五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从思想教育做起
有一句话说的好“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做法。为了减少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失误,做为班主任,我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思想教育的内容从学生的身边说起,比如从爱家爱父母爱亲人谈起,进而涉及到爱校爱国爱人民,范围由小到大,这样易于被学生们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学习探讨,通过交流发言,谈感受体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算对学生打了一针镇定剂,增强了他们抵制不良言行的免疫力。
从“小事”做起
当前的教育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素质一词,很多人都能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但是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自身的素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素质的体现是以“小”见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事,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督促孩子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让他们学会不浪费粮食,懂得粒粒皆辛苦。
艺术的心得篇6
阳春三月,我和卞崇振、音红梅、汤静雅等老师一行7人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心灵沟通与策略艺术”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时间为3月24~3月26日,虽然周末没有休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实,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们认真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班主任的10场精彩讲座,收获颇多。现将各场讲座所获整理如下:
第一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小教师全艺的《师生关系,后进生教育》。全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教学事例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艺术:“真心、爱心、耐心、匠心”;批评学生的学问:“缓一缓、避一避、绕一绕、冷一冷”,即:批评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批评学生要保护其自尊心;尽可能从侧面间接批评学生;对不听话的学生,外表上故意冷淡。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多给予学生鼓励,放手让学生发挥和创造,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第二场:上海晋元中学德育主任丁如许的《打造魅力班会课》。丁老师告诉我们,每一次班会课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是班主任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好的班会要具备“五实”标准:切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扎实的课,有生成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需完善的课。要打造魅力班会课,一要精心选题型,二要巧借八方力,三要增强开放性,五要全班齐动员,六要研究课结构,七要认真写教案,八要创造新形势。
第三场: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的《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从头至尾,桂老师走在会场中间,用极为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自己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其哲理之多,启示之广,不得不令人惊叹!每周桂老师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会场时而安静,时而沸腾,大家都被桂老师的精彩演讲所吸引和感动。
第四场: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硕士导师钱志亮的《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家长》。钱老师不愧是一名教育专家,他用精炼而精彩的语言告诉我们许多养儿、育儿的知识,主要内容有:一、澄清教育观念。二、引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三、辅导家长反思教育方式。四、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五、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六、引领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七、可怜和理解现在的孩子。
第五场: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的《要育一流学生,莫育一流“考生”》。赵老师谈吐幽默风趣,他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告诫各位老师:老师莫做偷梦贼,学生莫被贼偷梦。让我们对待学生不要只看分数,更应关注学生的品行。
第六场:上海尚文中学班主任黄静华的《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黄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一个初二的女生,因父母离异,母亲工作繁忙,对其要求过高,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学习很差,性格叛逆。黄老师多次劝导无效,后通过家访和细致观察,发现孩子善于写作,于是让她当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争取各种机会给孩子参加作文比赛。孩子从开始的疑惑自卑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最终在语文成绩提高的基础上,其他各科成绩也迎头赶上,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和重点大学。黄老师用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学生,她把这样两句话作为自己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
第七场: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的《做一个有阳光味道的老师》。高老师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一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阳光的味道”,它来自于教师的责任心与爱心。高老师认为班主任要有本领将德育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中,一个老师最起码肚子里要有300个教育故事,要善于利用“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大道理”。
第八场: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马兰霞的《研究教育案例,提升实践智慧》。听了马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教育事件,它分为三个层次:描述型案例、反思型案例、研究型案例。
第九场:太原市杏花岭六中教研室主任王文英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开场,我们就被王老师动听的歌声迷住了。王老师着装时髦,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明星。整场讲座,我们聆听着王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观看着王老师呈现的一个个精美的ppt画面欣赏着完美的配乐,不知不觉度过了两个多小时,更被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她的故事让我明白:“经历过风雨的彩虹才最美丽。”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充满自信、阳光和智慧,用人格的魅力影响每一个孩子。
第十场: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曹立人的《班主任怎样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学习得更好》。曹老师用许多实验、图表和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时候是最佳学习时期,怎样学习更有效率等知识。
余下的两场讲座在26日下午,为了不误了赶往萧山乘坐回合肥的火车,我们只好放弃,有点遗憾。但回顾这两天半时间的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多,不仅感动于各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演讲,也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的心得篇7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1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肩负着民族兴衰的重任,被广泛誉为园丁、春蚕、蜡烛、人梯、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些美称呢?我认为关键是心中要有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心中必须要有爱。
首先,要爱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建设祖国的栋梁,因此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爱迪生、爱恩斯坦。用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去培育他们。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只有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学生时,才会激起学生对老师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所以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先决条件是要爱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好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20xx年的爱,终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了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可谓爱的伟大!
其次,要爱学习。
教育是一项灌溉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有源头的河流。所以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敬佩的老师,一定都要热爱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成为一种发展着的教学艺术;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只有爱学习的老师,才会在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与活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倾心,学校放心,家长开心的名师。
再次,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我们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更不能只当作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职业与事业的不同层次在于职业只让我们生存,而事业才能让我们自己、国家、社会发展。因此要成为一名对学生终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老师,必须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学生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勇于开拓,敢于追求,让三尺讲台绽放出世界上最美最灿烂的花朵。教师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看到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后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届届的学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无比快乐!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一生都要倾注爱。只要不吝惜挥洒爱的教师,才会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敬佩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感激的老师。国家教育周部长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教师的灵魂。我,一介书生,深有同感。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2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3
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好的老师应努力自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学习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后对我的心理启发很多。
1、面对学生,是否做到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只有学会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才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教的学科。教师心里有学生,无论是多还是少,总想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即使学生调皮、捣鬼得让你发了疯,最终都能因为他是学生而对他有所原谅。
2、面对学生,是否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安全问题、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何做人(要有美好的人性)、如何成功(所做的事对大家有好处)。
3、面对学生,是否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自己必须拥有知识。而知识的拥有,必须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获得新知识。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学习,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