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撰写心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整理出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详细的心得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反馈,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第32讲心得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第32讲心得篇1
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弟子规第32讲心得篇2
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3、为人要谦虚。4、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的内容同现在的时代形势迥然不同,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习惯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弟子规》功课里的——亲仁,亲仁的“亲”是亲近,仁者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是同样在世为人,品德高低各为相同,跟着潮流普通俗人很多,而仁德的人却很稀少,在现代社会的人群们只向往着时尚,不向往该怎样为人。美,是什么?是心灵?是外表?还是??歌德曾说:“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我们要内心美,让《弟子规》让古典文化来美丽我们的心灵,来感化别人,帮助别人。
弟子规第32讲心得篇3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第32讲心得篇4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第32讲心得篇5
我看了《弟子规》里面的“护生爱物篇”里面有一句话叫:“放生不杀生,爱护小生命。生态保平衡,美化好环境。”给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爷爷家做客,正在外边玩的时候,我忽然看见有个爷爷在拉网,我跑过去问爷爷:“这是什么啊?”那个爷爷得意地说:“不懂了吧,这是粘网,是专门粘小鸟用的,一天能逮十多只呢!”这时,我看见粘网上已经有三只小鸟了,他们在痛苦的挣扎着,却一动也不能动。
那几只小鸟好像在无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帮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们放了,可这事还得经过爷爷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所讲的“爱护生物篇”,便委婉的对爷爷说:“爷爷,您知道弟子规这本书吗?里面都是你们这些老一辈对我们的教育和忠告,里面有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有培养我们小学生优良品质的,还有一篇讲:‘人若爱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善事吧!”
爷爷听完以后,半天没有吱声,他不情愿的把小鸟一个一个的从网上摘了下来,放飞了。做完这些事后,他说:“我还有事,我先走了。”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听爷爷说,他的粘网已经被车=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同学们,那个爷爷有实际行动改正了他的过错,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是不是也有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呢?让我们共同从自己做起,做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