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1-02 作者:lcbkmm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将主题突出来,合理的语言表达会让作文变得更有条理性,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5篇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篇1

理想,或“义”的达成

三十多年前,能与理想关联起来的想法唯有读书。父亲是教书先生,薪水不多,倒也足以养家,有时候还能接济一下隔壁邻友,因此颇受村民们的敬重。“做个读书人”几乎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共有的理想,至于读了书后能做什么,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只知道好好读书,会有出路。

在农村,能见到的书籍非常有限,除去卷了角的几本教材,再无别的阅读资料可看。相对而言,我是幸福的。主修中文的大哥后来也当了老师,父亲和他搁置在书架上的许多书很快成了我的精神大餐,诸如《中文自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水浒传》之类的书目都曾被我囫囵吞枣地翻看。有了这份“夜草”,原本瘦弱的“小马驹”逐年健壮起来——代表村学参加乡镇教委组织的比赛时,能够拿到作文和“百科知识”类竞赛的某些奖项。当我将汗津津的小奖品拿给母亲看时,得到的赞许与鼓励让自己恍然有了“读书人”的一些幻觉。

中学时代,我的理想仍旧是“好好读书”,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根本不在自己的设想之内。稍大一点的变化是,和老师一起创办了“雏鹰”文学社,并热衷于蜡纸刻印刊物,一些豆腐块文章和短诗开始见诸报端。高一时,非常幸运地成为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首届刊授学员——所有成员人手一册《作家通讯》,都有一位指导老师,完成的作业择优刊发于《作家通讯》,配发老师的点评。很多年以后,当我以青年作家的身份走进鲁迅文学院,成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时,一种恍若昨日的欣喜感油然而生——经历过落榜复读的苦痛,品尝了铁杵磨针的艰辛,终于来到了大学中文系,如愿走进了鲁迅文学院。我知道,我的理想一直都在,与之前相比,有了略微清晰一些的轮廓:从此不再学习令人头疼的数学,专门读书,读文学书。这些年,当我在不同场合与鲁迅先生的肖像对视时,关于理想的认知似乎多了一层含义。

原来读书本身并不具有理想的内核,实质上它只是抵达某一理想的有效途径。譬如鲁迅先生读书写作,为的是唤醒民众的觉醒;史铁生读书写作,为的是获取精神的救赎与超越;更多有良知和见识的读书人写作,为的是真善美的发现与传递。而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也写过一些长长短短的句子,其意义何在?汉代大儒扬雄曾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思忖再三,茅塞顿开——于读书人而言,最高远的理想非“义”莫属。

“义”字从“羊”从“我”,本意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这不正是历代仁人志士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社会法则吗?儒家倡导“仁义并行”,在我来看,“仁”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义”更看重普遍的存在和存在的合宜性。同为牺牲之意,“杀身成仁”多少带了点目的性,而“舍生取义”更显自然、率真的一面。回望自己读过的书本,写过的文章,绝大部分显然囿于自我的小天地,或沾沾自喜,或故作深沉,与扬雄所言的“义”,与鲁迅选择的“义”相距甚远。这可能与自己生性绵软、懦弱有关,更与自己读书不多、眼界狭窄关联。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当我终于决定将“义”作为今后的理想追寻时,蓦然看到自己无处不在的空洞和无力。这样的发现并不使我难过——我似乎更加明白从此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尽可能避免“妄”和“装”的存在。据此,我也相信,“义”的达成,必将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美意的过程。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篇2

我们常常说着最迷人的字眼,倾吐出最真挚的情感。说到诚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无论是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都可以感受到。诚信可以体现出每个人的品格,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资本,一切都因诚信而美丽。

生活中,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学习中,诚实的人成绩才会稳步的上升;工作中,只有诚实的人,才会事业有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答应别人某些事情,有的人做到了 言而有信,赢得了朋友们的喜欢,便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易水送别的不舍离情。有的人做不到,却还要答应别人,这样的人,没有好的人缘,也得不到朋友们的喜欢,最终孤家寡人一个。

学习中,不缺勤奋努力,自我进取取的好成绩的人,同样也有自己不勤奋努力,靠抄袭取得好成绩的人。每逢毕业季,总会有一些人拿不到毕业证,因为有的同学论文是抄袭或者代写的,因大学生论文造假,教授学术论文造假等不诚信的行为,给自己造成困扰和影响,也让我感叹诚信的重要。

工作上,诚实的企业信守承诺,才能取得发展进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砸不合格冰箱,说明了只有内诚于己,才能外信于人,正是凭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用闯天下”的理念,使得海尔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我国古代,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话,正是本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才使我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当今世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应该注重“诚信”二字。有了诚信,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感情才会更加充实。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篇3

就如同人并非生来就会写字,人也并非生来就懂得如何做人;我们临摹字帖而学习写字,我们取法先贤而学以成人。

方仲永少年才高,盛名在外,却因骄傲自满而不思进取,以致落得泯然众人的结局;而小时了了的孔融,也因才学赋予他的自负而触怒曹操,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诚然,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忠告言犹在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今读来仍气势凛然。但是,我们更要有一种内心的定力,以宠辱不惊的心态迎接花落花开。

起笔之缓,并不必然导致终局的失败。曾国藩少年愚笨,传说一日挑灯背书,梁上君子尚已熟记能诵,梁下少年却仍磕磕绊绊,但后者终成一代大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应以一时的挫败而自暴自弃;“缓”从而是一种人格的修为,其意在保持自身,任尔东西南北风而不改其志。

人,用笔,中直刚毅。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这个追新求变的年代里,我们似乎更加听不进夫子的谆谆教诲了。其实,“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所讲述的,正是切合于人伦日用的定理。我们提倡创新,是要站在常识的地基上、站在先贤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而非高蹈玄虚的空中楼阁。索卡尔教授的一篇“诈文”,就戳穿了后现代哲学家玩弄现代物理学概念的“创新”。

中庸之道,不是教我们变成好好先生。“乡愿,德之贼也”,不偏不倚要求的是正道,而绝非形式上的“中道”。我们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中直刚毅的人格修为、人格信仰与人格操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坚持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祥林嫂”们呐喊,以自己的笔杆为投枪奋斗不息:他撕破的是“太平”的假面,践行的是真正的中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践行的中道。

人,收笔,自然放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太史公忍辱苟活,为的是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这一段历史及其鲜活的人物事迹流传后世。其实,普通人的一生,何必非得追求太史公这般的壮烈绚烂。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普通人张思德的一生,奉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本身不也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吗?

鲁迅先生死前谈到后事,强调“烧掉埋了拉倒”,“忘了我,管自己生活”,这是真正的伟大:这不是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的虚无;死亡在这里是可哀的,但生者仍必须继续向前,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在生与死的缝隙之间,倘能为来者提供些许的教训和慰藉,就已经算是不枉此生了。

我们学以成人,是因为成人之美:美在起笔的咬定青山,美在用笔的不偏不倚,美在收笔的从容淡雅。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产,现在,就等我们取法乎上,用心临摹,细心勾勒,涂上属于我们自己的色彩!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篇4

探究是探求与研究,是对一种事物或事理的深度探索。课内外探究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式教育中尤其被重视;然而,在中国教育之中,课内外探究却成了鸡肋,作用甚微。因此,我认为,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课内外探究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流于形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无论是书籍还是教师授课,都被明确要求涵盖探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探究就成为了形式。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探究就是在玩,还不如自己讲授,因此就仅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甚至不给学生时间进行探究。几分钟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一项探究呢?探究的目的不是得出某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是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开拓思维。假如探究仅流于形式,学生在简单思考后就不再深入,被老师灌输他人深人思考过的标准答案,吗?社会还能够革故鼎新、不断进步吗?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

课内外探究应内容有益,不能盲目探究。如同开良卷方能有益一般,只有“探良究”才能有益。牛顿晚年沉迷于研究宗教神学,最终竟然放弃科学,一心探究神学,最后,探究神学成了这个大科学家的人生污点。可见,探究确应探有益之究,但,什么样的学习探究才是有益的呢?我想,应是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后,探究匕首究竟有多毒、荆轲长相一类便为无益,探究荆轲的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应为有益。后者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符合教学宗旨。可知,探究应有益。

课内外探究需要适度适量,不能本末倒置。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探究也应该如此。探究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因此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忘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钻“牛角尖”。作为中学生,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本末倒过度深究。永动机的提出,令科学家无法自拔地陷入其中,倘若不坚持适度原则,焦耳对此怎会急流勇退,作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

在极度缺乏创新的今日中国,探究是稀缺的,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必须坚持踏实、有益且适度的原则。

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篇5

出走是一种放弃,然而在这种放弃当中,眉宇间的微笑却又说明重新找回了自我。

——题记

在诸多选择当中,有一些处于悬崖的边缘,一旦选错便落入深渊,无法自拔。但如果选对,则会重新找到自我,又可以自由自在的云游世界。

夕阳西下,李白出走,走出泥潭。

每当夕阳西下,夕日的余辉再次射到我的瞳孔,我看到了李白,李白走出长安的情景;一脚迈出长安,他松了一口气,眉宇间的微笑,瞳孔中的光芒,清风又重回他的怀抱,走出了城门,走出了泥潭。如果他当时并没有选择出走,那他还是众人眼中的李白么?那他还能作出豪放不羁的诗吗?他的选择,触动了每个文人墨客的心灵。

夕阳西下,他重见光芒。

沉鳞竞跃,庄周出走,走出牢笼。

沉鳞竞跃,好像在为庄周那个明智的选择欢呼;楚国大臣盛情邀请庄周回楚主持朝政,他,却用一只乌龟的故事打发他们走了。他,依旧在濮水边钓鱼;他,走出了楚国,走出了牢笼,走出了这片禁锢思想的土地。如果,他没有选择出走,那他还是那个云游世界的庄子吗?那他还能写出大鹏般自由的篇章吗?他的选择,沉鳞竞跃,猿鸟乱鸣。不仅仅触动了每个文人墨客的心灵,还触动了山石鸟虫的内心;让火山足以喷发,让水滴足以穿石。

沉鳞竞跃,他飞向自由。

时间飞过,我出走,走出世界。

时间飞过,电视剧已从开头演到结尾,我原来看了很久。在电子屏幕的辐射下,我的心跳、脉搏、似乎都停止了。风吹过窗,吹过帘,吹过茶几上的书,纸页散发的木香扑入我的鼻子,我被这书香吸引了;我不能在这个世界里毫无意义的苟且偷生,我要登高,要望远,要走出这个浮华的世界。翻开书,让书香熏陶我的思想,让每个文人墨客从我的世界里走过,让我置身书的世界,云游山川,品味书香。

腹有书香气自华,选择了书,去仔细地读,便自然而然受书本影响。

出走是一种放弃,然而在这种放弃当中,眉宇间的微笑却又说明重新找回了自我。心灵的选择,触动万物的选择,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