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围绕事情的发展经过进行思考,你一定也遇到过很多需要写心得体会记录感受的情况吧,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1
声乐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学校里进行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我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在这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中担任指导培训教师,每周两次定时训练,学生都是兴趣十足,也从合唱训练中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以下就是我对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培训的总结。
一:合唱要会“学”
刚接触合唱的学生都不懂合唱艺术的真正艺术内涵,都以为合唱是大家在一起大声的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合唱是一门多声部的艺术,两个声部或者两个声部以上在一起的演唱才叫合唱,所以要让学生先学真正的学到什么是合唱的艺术。可以采用让学生听一些典型的、耳熟能详的合唱曲,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
二:合唱要会“唱”
学生认为唱歌就是听着音乐放声唱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演唱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嗓音有破坏作用,对整个合唱队的合唱效果也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真正的“唱”是要求每个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大而不咋,小而不没,能用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技能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学会“唱”,不用“喊”,最终为合唱的整体效果服务。
三:合唱要会“听”
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唱”好,还要培养学生会“听”好。聆听在合唱中也很重要,合唱时一门多声部的声乐艺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除了能唱好自己的声部以外,还能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并与之协和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觉和音准方面得到加强和巩固,训练学生的音高。
四:合唱要会“和”
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是一种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集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也是一种讲究群体的统一音色、协调均衡唱歌的艺术,它要求各个声部在音准、音色、音量、吐、情感等方面做到统一、和谐,所以合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在小学的合唱训练中,由于小学生的音高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巩固,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位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努力,熏陶每个人在音乐中的素养,学会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创造性和纪律性辩证统一的目的。
当前合唱艺术的地位在日益增长、影响在日益深刻,它在音乐的文化生活中以一个艺术科学出现,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正在往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方面迈进,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合唱艺术的魅力之波永远荡漾在艺术世界的天空中……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2
通过对廖俊波同志学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讲述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整个报道内容感人至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廖俊波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理想信念好、思想作风好、岗位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的标准,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催人奋进,今后将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自觉查找差距,明确工作思路,做好本职工作。
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宁可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敢于担当、事不避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甘守清贫的高尚情操。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他爱岗敬业、务实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同时,我也会对照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查找不足,脚踏实地的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下午是我等待已久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我们整个四年级组织了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活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音乐……11个兴趣小组。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乒乓球小组,因为打乒乓球可以锻炼身体,也对视力有很大的好处。
下了小自习,我们打乒乓球的站成一队,向东操场的乒乓球台走去。到了东操场,教练教了我们做一些活动,就开始两个人两个人地打。我的对手是我班的一名同学。我们打了一会儿,教练让我们停下,教我们怎样握拍、发球和接球,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
接下来,教练又让我们训练一下腿部能力。就是把乒乓球拍放在球台的一面,然后迅速拿起球拍跑到另一面的球台上去。练着练着,清脆的下课铃声不知什么时候响了起来,教练让我们排队回教室。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来打球,可是这次下起了雨和冰雹。我们只能在雨中打球。这次教练让我们把上次学的再复习一遍。不一会儿,我们的衣服就湿透了。到了下课,我们已经变成落汤鸡了。虽然衣服湿了,但我们还是练得很开心。
这次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全面发展,还能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有利于更有效地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练、好好学,珍惜这次机会,不辜负老师的希望。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4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5
早上,我很早起来了,因为要和小组的同学集合去灵山洞。
山洞里五彩缤纷,石头旁边围满了彩灯。李兆一到山洞里跟我说:“我们来吓一吓家长,怎么样?“我说:“好主意!”于是,我们呆在那里。这时,朱坤健、崔城伟、陈天瑞也来了,我们把计划讲了一下,陈天瑞跑出去了。我们紧张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导游、爸爸妈妈们和徐康杰、何思睿进来了。奇怪地是,我们只吓到了两三个人。原来,陈天瑞跑出去告了密。
洞里的石头千奇百怪,各式各样,有的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水母。最有趣的要数西游记一组了,活泼机灵、斩妖除魔的孙悟空,吃好睡好、力大无穷的猪八戒,满头大汗什么活都做的沙和尚,拜佛念经的唐僧,还有奔驰的白龙马。里面像迷宫,终于绕到了一处宽阔的地方,我大声地喊了一声:“喂!”声音在大厅里回荡“喂,喂……”
跟着导游,我们到了最最最刺激、危险的地方——天梯。天梯旁边的石头长满了青苔,铁梯上湿漉漉的很滑,一分心就会掉下去。朱坤健爸爸说:“我来带头。”我说:“我来带头,小鬼当家。”于是,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每一步都“步步惊心”,一走快,差点滚下去,那时候魂都没了。又进入了一条像迷宫一样的隧道,终于看到了一丝光明,我们喜出望外,是出口。我们玩起了枪战、蛙跳等。
在路上,李兆一跑在前面,跑得那么快,我跟了上去。几分钟后,不见了大人的踪影,那时候我想尿尿,憋不住了,我看李兆一在路边尿了,我也尿了,谁知刚想放松放松,听见李兆一说:“朱坤健来了。”我赶紧塞好裤子跑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跑公路,跑了一会儿,想喝水。经过不断地观察,我们找到了爸爸的车子,可是水没有,不能解渴,我们边玩边焦急地等,爸爸妈妈们来了,终于有水喝了。
下午,我们到了龙坞。在那里,我想追一条狗,可我一跑起来,同学就来追我。他们用泥土打我,我左躲右闪,泥土被打到了旁边的施工现场,工人把他们骂了一顿。尽管被骂,他们还是没有停止攻击我。我告诉爸爸,爸爸不但什么也没说还骂我。还被他瞎编出来说成好像我错了似的,装起一本正经,我无话可说,怎么跟狗玩都错了,没这个道理。于是,我放声大哭。
下雨啦!我们转到一个大房间里搞兴趣活动。第一环节唱歌,我用上了全身的力气,我觉得唱得不错,一停下来,就听到热烈的掌声,我的嗓子有点坏了,可我一点也不在乎。第二环节是朗诵,我选了朱自清的《春》。我喜欢第三环节的游戏,谁说不出成语就要表演,有人为了能表演,故意说不出来,我们同学都表演了,真有趣,我们喜欢这样的表演。
我喜欢小组活动,喜欢跟同学们一起玩。
小组活动的心得体会篇6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注重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案例一: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困扰心头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学习小组就得出了实验结论,再组织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也有同学提出质疑或异议,这样通过思维的碰撞和实验的检验,归纳出来的结论得到广泛的认同,令人印象格外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