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分成教案5篇

时间:2023-07-18 作者:Kris

优秀的教师都会提前将教案制定完善的,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将教案制定完善,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的分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的分成教案5篇

20的分成教案篇1

设计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

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

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3、幼儿操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按顺序分合一个数,然后再在有分合号的纸条上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五、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做游戏。

请幼儿自由选择数字[或实物卡片]拿在手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另一个数字卡片,要求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换卡片重新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普遍偏小,对数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本节课我将5的组合与分解分成了两课时,先学习4的分解,我在设计《4的分解》时是在幼儿已掌握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后,注重幼儿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1、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4的分解。知道了4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本节课教师遵循了新纲要提出的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主体的新授课方法。

3、幼儿在小组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4、如果重上本节课,我会根据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孩子从物到数的转换方面要多一些练习;数的递增递减环节须多演示。

20的分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

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个信封、5个花生。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碰球”(复习4的组成)。

二、点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花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椅子上进行点数。(数完后花生收起来)

请个别幼儿说。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1.出示课件。

师:5个花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它们合起来又是几呢?我们小朋友拿着花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个别幼儿说。(根据幼儿讲的出示相应的课件)。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幼儿读分合适式。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个别幼儿说。(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四、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五、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幼儿操作材料课件)

(1)认识圈里和圈外的标志。

师:小动物要玩套圈的游戏,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样了,(套住了),那这个呢?(没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师示范一个作业。

师: 小猪拿几个圈玩游戏的,(5个),套住几个圈,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掉在外面几个,用数字几表示(写上数字)。

(3)进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幼儿说)

(4)讲要求,幼儿进行操作3个作业。

师:其他小动物又套了几次圈,套中了几个,几个落在外面,我们数一数,用数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六、评价幼儿的作业。

(1)幼儿互评。

(2)教师集体评价幼儿的作

根据幼儿自己分得结果,结合课件整理巩固复习5的分成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在今天开展的数学《学习5的组成》中,我请幼儿用拿5颗花生,然后将花生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5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小百科:5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20的分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 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人手一份操作纸、剪??

教具:房子图两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的四等分

1、师: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可是这今天刮大风、下大雨,把小动物家的窗户纸都吹破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贴窗纸吗?

2、出示小猪房子图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谁的家?小猪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小猪要请小朋友把窗户纸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小朋友能做到吗?

1、幼儿动手将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进行等分

(1)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好一张窗户纸,先把它折一折,分成相等的四份,然后根据折痕剪下来,再拼一拼。

(2) 鼓励幼儿选择多种图形来分。

(3)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4) 教师总结四等分的概念:将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就叫做四等分

二、学习正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猫房子图,

师:刚才我们把小猪的窗户纸都贴好了,小猪真开心。可是小猫现在还伤心呢,我们也来帮帮小猫吧。看,小猫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2、幼儿动手将正方形进行四等分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你们能不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窗户纸四等分呢?小猫要请小朋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你们来试一试,好吗?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3)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四种四等分的方法。

三、幼儿探索长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兔房子图,师:小朋友的本领让小兔知道了,小兔也想请你们来帮忙,看小兔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2、幼儿动手将长方形进行四等分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四等分,分好一种就贴在窗户上,再分另一种,看看谁的分法最多?

3、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不同的分法)

4、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长方形的五种四等分的方法。

5、 教师演示长方形的第六种最难的分法。

五、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都贴好了窗户纸,小动物们都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那除了这些图形以外,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呢?请小朋友等一会在教室里找一找,试一试。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20的分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数等分的方法,知道6可以2等分、3等分、6等分,感知数等分中等量和包含的关系。

2、愿意尝试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活动,勇于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教具:娃娃家餐具6个,托盘3个,磁性黑板1块,大记号笔1支,记录单3张。

学具:6的实物卡片操作单8张,小实物卡片若干;6的点卡操作单10张,记号笔6支,抹布2块;6的数卡操作单10张,数卡若干;8、9、10的实物操作单各2张,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由组成游戏引出等分的话题

1、碰球游戏(复习3、4、5的组成)

2、讨论:组成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一样相等。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怎么样把数量6分成相等的几份。晨间体育活动时,老师准备了6个球,请6位小朋友来玩球,每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教师记录等分的结果)

二、分娃娃家餐具,进一步感知6的二等分和三等分

1、出示娃娃家餐具,尝试将6分成二等分。娃娃家要换新餐具了,这里有6个碗,分给两个娃娃家,每家分一样多,应该怎样分?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记录结果。

2、讨论:增添一个娃娃家的情况下,怎么把6分成相等的三份呢?再次请幼儿操作,教师记录结果。

三、循环游戏

1、讲解各小组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第一、二组:用实物卡进行6的数等分;第三组:画点子;第四组:摆数卡第五组:用实物卡进行8、9、10的数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对等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建议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一的小组。

四、小结并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三张记录单,探讨等分的结果与等分次数的关系。

2、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其它生活中需要等分的事物。

20的分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会感受数学应用的乐趣,激发幼儿喜欢上数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6的分成》;

2、幼儿画册、水彩笔、操作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2、3、4、5的组成》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2、3、4、5的组成》碰球游戏。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了什么?(灰太狼,六条鱼)

2、幼儿进行操作将小鱼进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情况。

三、学习6的分成

1、教师:你们有5种分法,那我们来看看羊村里的小羊们是怎样分的,好吗?2。幼儿自主讲述边看边说,如6条鱼可分成1条和5条等。(懒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们来看村长给他们评分了,,他又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他们是对的吗?他们真厉害灰太狼可难不倒我们小羊们!我们一起来说说6分成: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还可以反过来说,一起来说说:1和5合起来是6,2和4合起来是6,3和3合起来是6,4和2合起来是6,5和1合起来是6。

2、介绍游戏玩法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想请你们帮助小动物,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几层,在左边的空格里天上相应的数点,填好的这个数点就是这个小动物的楼层,再用线将右边的楼层连起来,谁愿意来帮助熊猫的,你来!你们会了吗?做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做作业自己动脑筋;做作业不说话。小朋友轻轻的拿材料操作。

3、幼儿操作材料《合起来是6》,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