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8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Animai

教案是为老师自己上课所用的,教案是现在教学工作前需要安排好的,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8篇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路,他们多么遵守交通规则啊!请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10人)

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略)

让我们一起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师指屏幕示意:先数马路这边的,再数马路那边的。)

问: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19人再添上一个人是多少人?

谁知道多少添上1是20?

学生回答。(19个人再添上一个人是20个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上还有什么?(树、汽车、自行车)师:赶快数一数有多少棵树?自行车呢?有几辆汽车?

师:刚才我们一齐数了图中所有的人和物,大家数得非常准确。小精灵听说你们数得这么好,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学数数,看一看它要和我们数什么呢?

2.教学例1

出示课件3

(全体学生随着课件显示过程,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问:一捆小棒有几根?它表示几个十?

学生回答。

小结: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个十。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4-7

(全体学生接着“10”后面继续数,数到“20”。)

问:图中有几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学生回答:有2捆小棒,这是2个十。

问:2个十是多少呢?(指名4人回答)

学生回答:2个十是20。

师:请同学们学着小精灵的样子,迅速地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数10根也捆成一捆。(生动手操作)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8

生动手操作,照样子数小棒。

问:1捆小棒表示几个几?1根呢?(让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

问:这些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根小棒?(告诉你的小伙伴)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生齐读“11”)

问: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答略)课件出示9

师:同桌互相说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课件出示10:数字卡片13.15

教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

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

教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课件出示11:数字卡片:20

师:谁会读这个数?2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是20?

师:下面请大家先读数再摆小棒,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课件12依次显示各数:18、12、14

(同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摆)

4.教学例3

电脑显示课件13:

问:图上的数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齐读:0——20、20——0。

问:10的后面是多少?(悄悄地告诉同桌小朋友)

问:谁知道,排在15和17中间的是哪个数?

学生回答。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大家知道20前面一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9)

三巩固练习

1.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课件出示14的数字卡片。同桌位之间可以合作。

2.猜数游戏。课件依次出示15-20.

注意:第二十张课件让学生仔细看有什么错误?

3.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课件订正:第87页练习十四第2小题

4.翻书游戏。课件出示21.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分组交流)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说说、折折中认识梯形,观察感知梯形的特征。

2、能给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类,并能数出每一类有几个。

3、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讲讲、折折认识梯形,观察感知梯形的特征。

二、幼儿通过猜测图形的变化,感知梯形的特征。

三、师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后,说出梯形特点。

师:“这是什么图形?猜猜我会把它变成什么?”

通过折一个角的形式,教师结合手势,帮助幼儿明确长方形变梯形的方法。

梯形的特征:由四条边组成,还有斜边把这两条平行的边连起来。

四、尝试在长方形的纸的基础上折出梯形,进一步感知梯形是有两条平行的边和斜边组成。

交待要求,明确折法。

师:“在我们的桌上,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长方形的白纸,请你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他变成梯形。

五、幼儿操作,动手折梯形。教师提示幼儿把折好的梯形及时放入篮中。

六、鼓励幼儿交流介绍折梯形的方法和过程。

师:“你是怎样折梯形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在观察、比较多种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形状特征。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图形,请你把梯形找出来,说出理由?

七、幼儿操作,能给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梯形分类。

幼儿通过抓抓、分分,感知图形可以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师:请你从篮中抓一把图形,数一数一共抓了多少图形。

八、自定图形特征分类。

师:这些图形形状、颜色、大小都不同,请你帮它们分一分。

九、游戏“跳格子”。根据教师口令选择不同图形,快速分辨梯形。

师:“在圈里有许多大小,颜色不一样的图形,请你听口令跳到相应图形的格子里。”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以他独特的思维和想像力,让两只兔子相互表达着自己的爱,不管小兔子是怎样灵感叠出地表达,而大兔子总是轻而易举地超过它,因为,它对小兔子的爱超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小兔子开始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象小兔子这样,那有多好!

本次活动,我们试图沿着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让每一个孩子既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让孩子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爱的情感及爱的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3、鼓励幼儿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周围人的爱。(包括父母、老师、伙伴)

活动准备:

1、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ppt。

2、幼儿自带一个小礼物。

3、彩色爱心卡片,黑色记号笔。

4、大海、树、山、月亮、星星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表达爱的欲望

小朋友,能说说你们爱谁吗?有多爱?谁爱谁多一点呢?

(引导幼儿用很、非常、最等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爱的程度)

师小结,导入故事:说了这么多,我们都想把有多爱说清楚,能不能说的更清楚呢?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⒈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⒉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1)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住大兔子的耳朵,问了什么?(要大兔子猜什么)

(2)小兔子和大兔子是怎样互相表达爱的?

谁来说说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大兔子呢?幼儿可边做动作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希望自己比大兔手臂长,比大兔子跳得高,跳得远。它们都在竭尽全力地爱着对方。

三、拓展思维,迁移作品

1、师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大兔子一样爱你们的人呀?他们是怎么爱你的?

2、说一说,我对爸爸妈妈的爱。

当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用拥抱、亲吻、赠送礼物、送鲜花……

3、说一说对老师、同伴的爱。

教师出示大海、大山、大树、星星、月亮等图片,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台前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再请部分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同伴到台前来互相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对对方的爱。

4、同伴之间相互赠送自己的小礼物。

5、操作活动:爱心卡

小朋友们将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分别画在两种颜色的爱心卡片上进行展示,体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的爱。

附故事:

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他说大兔子说:“喔,这我可猜不出来”“这么多”小兔子说,他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大兔子的手臂要长得多,“我爱你有这么多”他说嗯,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么长的手臂就好了 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他倒立起来,把脚撑在树干上“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他说大兔子把小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小兔子笑着跳上跳下“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大兔子也笑着跳起来,他跳得这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了这真是跳得太棒了,小兔子想,我要是能跳得这么高就好了 “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小兔子喊起来“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大兔子说这可真远,小兔子想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大兔子说,“非常非常的远”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单双数的含义。

2、能熟练区别单双数,并会用标记表示。

3、体验分组活动的乐趣,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玉米粒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师: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客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观看课件)师:哇!是谁呀?

幼:麦兜。

麦兜:小朋友们好!我想请你们去春田花花幼儿园做客,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那么我们出发吧。

二、认识单数双数麦兜:要去春田花花幼儿园需要穿过一片森林哦。

师:咦?前面是谁呀?

幼:是小兔子。

师:那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小兔子在做什么呢?

师、幼:小兔子,你在做什么呀?(拔萝卜)(点击图片)兔子:我在拨萝卜,你们可以帮帮我妈?

师:小朋友,要不要帮助它呀?

幼:要。

师:那我们一起帮兔子拨萝卜吧!

幼:好!

兔:谢谢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帮我把萝卜分别放进相对应的表格下面,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识别双数、单数)师:那小朋友们,现在萝卜已经摆放好了,请你帮他们找好朋友,,把表格下的胡萝卜两个两个圈出来。如果两个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了,那就是双数,如果多出来了一个,那就是单数。

(幼儿上前操作)小结:双数是两个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而单数是其他好朋友都找到了伙伴,那如果多出来了一个伙伴,那么这就是单数。

三、巩固练习(点击图片)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春田花花幼儿园门口了,快看!谁迎接我们来了?

幼:麦兜。

麦兜: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春田花花幼儿园,为了表示我们春田花花幼儿园对你们的欢迎,我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每一组的桌上都有一份玉米粒,还有两张表格,1号表格,请你们把玉米粒摆放在相对应数字下面的格子里,2号表格,请你们找出来的单数和双数分别写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分辨单数双数,看看从1 ~10中,那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操作)(幼儿的表格全部拿到黑板上展示)小结:我们在这些表格里发现了,其实,看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我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2个2个的给他找朋友,如果全都能找到朋友,那这个数字就是双数,比如2、4、6;2个2个地找朋友后,还有一个孤孤单单的找不到朋友的数字呢就是单数。

师:小朋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单数双数了吗?

幼:明白了。

麦兜:青龙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可都真聪明啊!待会儿你们每个人都可以领取一枚我们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勋章哦!

接下来就请你们欣赏一下我们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小合唱吧!不过,欣赏小合唱时,也要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合唱团三排人数分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观看并找出单数、双数)四、游戏“捉单不捉双”

师:今天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麦兜也一样,他想要邀请咱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捉单不捉双”,待会儿麦兜来捉人,其他小朋友要根据单数和双数的排列抱在一起,如果抱在一起的人数是双数,那么你们就安全了,但如果抱在一起的人数是单数,那么你们就被淘汰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

(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

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城东小学附属幼儿园 钱澄)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5”

2、激发幼儿喜欢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卡片、数字卡片

2、魔法袋

活动过程

一、课堂调控

1、大闹钟,小闹钟,大小闹钟一起响,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丁丁当当。

2、姿势,端正。小小脚,并并拢。小手放在,大腿上

二、导入(今天一个果园的主人说他的果园种了好多的水果,要请大一班的小朋友去他的果园参观,一起分享他种的水果,但是呢他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大一班的小朋友都要学会数数和认识今天所学的数字,才有资格分享他的水果,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张老师开着小汽车载你们一起过去,笛笛笛……)

三、复习“5”以内的数字并认识数字“5”

师:数一数草莓有几个,幼儿:1—4师:小朋友真棒,小鸭子表扬自己,那现在老师在加上一个草莓还是4个草莓吗我们一起再数一数是几个幼儿:1—5,师:5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幼儿:5来表示55555,5像称勾能称菜。还有红红的大苹果耶,一起来数一数苹果有几个,幼儿:1—5,师:又是5个,5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5来表示,55555,幼儿齐读55555。师:数一数柿子有几个幼儿1—5,55555师:小朋友真厉害都认识5啦,掌声送给自己。师:5个苹果可以用5来表示,那5个苹果还可以要多少个圆圈来表示(请幼儿上黑板操作,5个苹果可以用5个圆圈来表示)师:小猫休息,小猫起床;小狗休息,小狗起床;大老虎休息,大老虎起床;小朋友休息,小朋友起床。

四、课堂游戏

变魔术

刚刚果园的主人说张老师带小朋友来参观他的果园他很谢谢张老师,要送5的水果给张老师,可是张老师不认识5请小朋友帮老师摘5的水果。(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并送礼物

五、结束课堂(小朋友真厉害,已经认识数字5了,果园已经参观完了我们也要回幼儿园了)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2、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1 、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 、 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 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 、 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评议活动: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中班认识前与后教案篇8

中班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

??游戏捕鱼

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

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认识数字7

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游戏猫捉老鼠

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

??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