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6篇

时间:2024-04-26 作者:lcbkmm

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6篇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致情节。屋里蚊子多,怎么办?对比小猪和小猴的不同做法,理解“虽然小猪会算,但在蚊子面前,还是小猴让人佩服。”

2、借助实物操作,尝试将十二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将十平均分成五份……尝试记忆情节发展线索。

3、乐意向小猴学习,懂得遇到麻烦,不仅要动脑筋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助自己和同伴。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背景图;可以操作的活动图片小猪、小羊、小兔、小猴各一及十二只蚊子;头饰一套。

2、幼儿人手一套学具:十二个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嗡嗡嗡,嗡嗡嗡,我们是一群小蚊子,飞到东,飞到西,到处去吸血。”

教师以蚊子的口吻边唱边出示十二只蚊子。

2、刚才是谁在唱歌呀?你们喜欢蚊子吗?为什么?

3、这群讨厌的蚊子飞到哪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蚊子。

二、理解故事,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活动图片边插问,引导幼儿操作花片理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猪正在屋里看电视,……一群围住小羊,一群对付小猪。”

插问:请你猜一猜,会有几只蚊子围住小羊,几只蚊子对付小猪?

引导幼儿用花片尝试分一分,助幼儿理解平均分。

2、教师讲述故事“小猪说:‘现在只有六只蚊子咬我了,另外六只咬你去了,……小羊问:‘为什么?’”

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幼儿用花片尝试分一分。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第四小节。

插问:再叫个伙伴来,蚊子会分成几群?每群几只?

幼儿动手操作花片。

4、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第六小节。

再来个伙伴就变成五个伙伴,那十二只蚊子,五个伙伴分,能分吗?用手中的花片分分看。

5、教师讲述故事第七小节。

十只蚊子五个伙伴分,能分吗?那每个伙伴几只呢?用花片分一分。

三、过渡:刚刚老师讲述的故事就是有关于小猪和十二只蚊子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和十二只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蚊子会随着伙伴的多少而分成几群,有趣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听录音讲述故事至第七小节“每人两只”,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家好受一些呢?(幼儿讨论回答)

3、过渡:我们继续听故事,看看有谁采用了我们小朋友刚刚说到的好办法。(听录音讲故事第8-9节。)

4、引发幼儿讨论:

为什么小羊觉得小猴更令人佩服?你觉得呢?

(引导幼儿学习小猴用实际行动助自己和同伴。)

四、邀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幼儿完整地表演故事。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撕、贴的技能,对色彩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几盆色彩、造型不同的花,盆景图片若干、挂历纸、图画纸和剪好的小花盆每人一张、糨糊、抹布。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造型、色彩不同的几盆花,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围绕话的色彩和造型来谈,这些花美在那里?

2、陈列出盆景图片让幼儿欣赏,请幼儿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图片。

3、学习撕贴的方法。

教师介绍材料与操作方法:先将自己选好的小花盆贴在图画纸适当的位置,在小花盆周围需要粘贴的地方均匀地抹上糨糊,然后选出挂历纸用食指、拇指捏住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地粘在抹上糨糊的地方,用干抹布盖住用手掌使劲往下压,拿开抹布再继续往下粘贴。

4、幼儿操作。

教师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学习撕纸技能,指导能力强的幼儿选用恰当颜色的挂历纸粘贴出一定的造型。

5、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小花园”。

对幼儿胆撕纸粘贴,选用色彩鲜艳给予表扬、鼓励。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挨次,学玩音乐嬉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用法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欢乐。

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5、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活动预备:

音乐《拍蚊子》、《大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大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嬉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厌烦,始终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

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解并描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仿照。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伴侣仿照,老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假如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仿照)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老师边做边说,幼儿仿照)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其次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仿照)有小伴侣这样叮(观察了叮…)还有这样叮的(观察了叮…)我们一起来叮

象(播放第三段音乐)”观察了叮,观察了叮”哎呀!大象发觉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伴侣们用自己的动作仿照一下。我赶,我赶,我赶

(幼儿仿照)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观察了叮,观察了叮…

….

嗡…嗡…

哼~,蚊子真厌烦,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老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伴侣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伴侣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伴侣们表演的特别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熟悉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终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认真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老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

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5.老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伴侣们表现特殊棒,今日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预备好了吗?(老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情愿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老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老师示意全部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觉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观察了叮,观察了叮”。哎呀!大象发觉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最终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全部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爱好很高,擅长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嬉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嬉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快乐,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嬉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训练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训练内容时既要留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阅历。”因此,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爱好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阅历和进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识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好玩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爱好、让幼儿在倾听、观赏和嬉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嬉戏是我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嬉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技能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挨次,学玩音乐嬉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嬉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嬉戏,感受嬉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挨次,玩音乐嬉戏。

活动预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1、播放课件,老师讲解并描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依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老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老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老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老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请小伴侣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长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爱好很高,擅长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嬉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嬉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快乐,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嬉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5

一、活动对象:大班

二、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音乐《拍蚊子》、《大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大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讨厌,一直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大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赶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我赶我赶赶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嗡...嗡...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仔细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教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大班大象和小蚊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活动过程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