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和可衡量性,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九的加法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九的加法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前期有了一定的数物关系,在进行10以内数物结合时有幼儿摆出了不同排列方法的物体,并引起班级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就考虑到设计这节课和孩子一起探索关于守恒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算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泡泡卡片、数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线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是有相互问候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泡泡表演队来幼儿园演出了。看,他们20个队员分成了两组,每组演员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颜色分类分为两类泡泡摆成不同的造型,数数泡泡的数量,感受泡泡不论大小、颜色及造型的变化,每一类总数不变,都是10个泡泡。
进一步感知10以内等量物品的守恒。
请幼儿找出10个雪花片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摆。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组活动。
师:节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发现演员们没有演出服和饰品。我们来帮它们一起做吧!
第一组:制作手链。将10个一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链并写上价格标签
第二组:制作演出服。幼儿手中的彩色串珠组成牌龙,排列形式,规律不限。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各组请1-2名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动,对数量相同的物品进行交换、排列之后发现了什么。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怎样吧这样的一个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让幼儿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开并贯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数守恒现象。
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动,有以下不足:
1、集体活动中的幼儿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数量不因排列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实幼儿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这个环节中并没有让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出来,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遗憾。
2、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比较单一,在5以内守恒使用这些教具,幼儿对此教具不太感兴趣。
九的加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教师:现在我们到聪明屋去看动画片!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
教师: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
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教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
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教师: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1、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
2、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
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
3、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
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4、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
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
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
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你们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
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三、活动延伸
1、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
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2、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九的加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到“小猴摘桃”的数学活动中,并能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幼儿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数学游戏化,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活动,遵守游戏规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难点:运算中能灵活运用运算方法,思维灵活。
活动准备:场景设置:自制一棵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石块(泡沫垫子)、皱纸(溪水)、小猴头饰若干、自制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猴子们,猴外婆打来电话说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叫我们小猴子们去摘桃,高兴吗?(高兴)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外婆家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可要勇敢呦!不怕困难。”
二.小猴去摘桃
1 过小溪:
(1)“猴妈妈”(老师)带着“小猴子”(小朋友)去摘桃,可有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小溪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小溪边还有一块牌子(请你踩着石块走,只能踩算出来得数是10的石块,踩错了要掉进水里的)。
(2)师:“赶快找找能踩的石块吧,哪块石头可以踩?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幼儿进行相应的计算:4+6、3+7、8+2等,并说出运算过程。
(4)找出后,幼儿一个一个过小溪。
2 租篮子:
(1)总算安全地过了小溪,小猴们继续往前走,咦?路边还有个出租屋,专门出租篮子,真好。正好可以把篮子借给我们用。出租屋的外面还有一块牌子呢(只出租10号篮子,请你看清楚三个数,相加是10,这只篮子就租给你)。
(2)师:“小猴们赶快找找哪些是10 号篮子,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又快又准确)
(3)幼儿进行相应的运算:3+3+4、2+3+5、1+4+5等。
三.小猴摘桃:
师生:哇!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多呀!
小猴准备摘桃。
(1)老师讲明要求:有的桃子上有算式,有的桃子上有数字(4、6、或2、3、5)。
(2)只摘相加得数是10的桃子。
四.庆丰收:
(1)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小猴们欢天喜地分享劳动的收获与喜悦。
(2)老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小猴们稳定情绪,休息吃“桃子”。
五.课后延伸:游戏“卖桃子”。
九的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68+52=
58+94=
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习估算。
昨天咱们计算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总种数,今天这节课,咱们来计算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总种数。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1)、怎么列式?(376+284)
(2)、下面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自己先估计一下,谁来把你的估算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1:把376估成400,284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376+284约等于700。
生2:把376估成380,284估成300,380+30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3:把376估成400,284估成280,400+28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4:把376估成380,284估成280,380+280得660,所以376+284约等于660。
师:大家真棒!想出这么多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么多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习笔算。
师:好,估计完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先算个位,6加4得10,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6。
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咱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五第1、2、5、6、7题。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略)
九的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下面各题
① 2.5
+3.3
————
②6.8
-5.2
—————
③2.4-1.8=
④3.2+1.3=
⑤0.7元-0.2元=( )元
⑥2.1元+2.9元=( )元
第(6)小题追问结果用5.0表示还是用5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例1课本图去掉钢笔、小芳)
小明说:“我买一个讲义夹”,小芳说:“我买一个笔记本”
(1)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问,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横式。
(3)比较,揭示课题。
2、小组合作探究。
a、明确探究内容(学生自由选择一道加法或一道减法算式研究、小组统一意见)
b、探究新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请任意一组加法(或减法)组汇报组内研究情况
b、请其它小组同学补充
c、让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
d、再请研究减法(或加法)小组汇报
e、完成例1板书,师生交流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练习
(1)9.3+6.98 (2)13.52-8.3
(二)教学“试一试”:
改情景图为“小明、小丽”的对话情境图
①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②两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
③集体交流(计算结果末尾是“0”的化简)
(三)全课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的眼睛亮
2、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0.63+1.5= 17.5-4.5=
3.63+0.81= 5.46-0.6=
3、数学游戏。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