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认真准备的教学材料,教案可以提供教师备课的参考依据,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区角设计活动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秋天来到了,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着。摇曳飘落的、多姿多彩的树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它们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秋天,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带领幼儿到荆川公园进行秋季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寻找和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变化。
2、通过秋游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外出的兴奋和喜悦。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一人一个小包,里面可以装些零食和水果或者饮料,一个塑料袋、一张旧报纸
教师:配合秋游的用具:垃圾袋、照相机、球网。
活动过程:
一、教育幼儿外出注意安全,乘车过程中头、手不要伸出窗外。
二、在幼儿园排队整理,上车
三、带领幼儿参观荆川公园的美景
四、集体拍照留念
五、幼儿自由活动(喝水、上厕所)
六、教师组织幼儿游戏:《看谁接得准》
七、教师小结整队回幼儿园。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各个部位。
2、知道小手本领大,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谜语《手》
2、小手本领图
活动过程
1、认识小手:
用猜谜的方式引出话题: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引导幼儿围绕“小手”进行谈话
小手是什么样的?(手心、手背、五个手指头)
说说五个手指的名称。
2、小手本领大&;#61548说说你的小手有些什么本领?
3、比一比、赛一赛:教师出示小手本领图,让幼儿看一看上面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教师说明:我们来比一比,老师每天都会观察谁的小手最能干,把有此本领的小朋友名字写在小红旗上,插在相应的图示上,到最后看看谁的小红旗最多。
4、玩小手游戏,试试自己的小手会怎样活动?如:举手、拍手、伸手、握拳等。
活动反思
教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幼儿提高了动手能力,感受到手的本领大。通过谈话,说出了用手能干的事,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引导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通过比较,让幼儿自我发现手的特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和独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认识茶叶并观察泡茶叶时茶叶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通过课件,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3、通过故事,使幼儿知道中国是第一个发现茶叶可以泡水喝的国家,激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感。
4、教育幼儿从小懂礼貌。
重点领域:
科学、社会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活动准备:
1、课件
2、茶叶、玻璃杯、茶具、磁带、表格、信封。
活动过程:
一、用魔术形式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运用嗅觉,触觉认识茶叶。
1、魔术:信封出物。
2、提问:猜猜老师变出的是什么?讨论:用什么办法来判断?
3、请幼儿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
4、记录下没泡前茶叶的形状。
二、通过看课件,使幼儿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1、介绍茶具及用途。
2、泡功夫茶的步骤。
3、介绍几种名茶。
4、品茶:(1)教师泡茶(2)幼儿听故事《茶叶的故事》(3)请客人品茶。
5、记录结果:没泡过的`茶叶 泡过的茶叶 相同不同
要求:可以画,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拼音代替。
三、结束:
1、教师小结
2、提问:关于茶叶,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幼儿查找资料并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评析]《茶文化》一活动,教师能够抓住生活中的教育素材,运用幼儿多种感官交互使用的办法,通过观、议、品、记等几个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发幼儿探索欲望。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高涨,气氛活跃,取得了预期效果。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妈妈很爱我,并愿意尝试用歌声、动作等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猜猜我有多爱你》。
2、熟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妈妈喜欢你吗?她是怎么爱你的?
2、我们把妈妈对你们的爱记录下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将妈妈的爱告诉大家。(跟音乐用节奏语言说唱)
二、做一做
1、我们都来做妈妈,用自己的动作告诉大家妈妈有多爱你。
2、妈妈给了我们勇敢、有力的爱,她爱我们,我们也爱她,让我们大声告诉“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小兔子爱妈妈有多少呢?做给大家瞧瞧。
小结:除了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什么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超过妈妈?
三、唱一唱
1、游戏“妈妈我爱你”(跟音乐哼唱乐曲)
2、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爱唱给妈妈听了,现在再用歌声来告诉妈妈:我有多爱你。
3、介绍歌曲“猜猜我有多爱你”(播放歌曲,幼儿欣赏)
4、将自己的爱唱给妈妈听,尝试师生轮唱
四、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翻阅绘本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播放背景音乐)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5
一、教学理论依据
交通信号灯及安全标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等特点,本活动旨在通过创设逼真的马路场景,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强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施策略
情境法、演示法、体验法等
三、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交通信号走跑交替,初步学会倒退走;
2.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强化遵守交通规则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红绿灯、减速标志、倒车入库标志、车库牌、号码牌、汽车标志、平衡木4块、玩具砖块若干;
2.入场、热身、游戏、放松环节的背景音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根据信号玩游戏。
2.难点:初步学会倒退走。
六、活动过程
(一)热身,谈话引发兴趣
小司机们,我们一起玩游戏咯,准备好,出发!
有礼貌的孩子和后面的老师问好。请找一个碰不到伙伴的地方站好,来活动一下身体。
活动活动真舒服。请小司机坐下休息一会。你们瞧,这是?猪小弟要盖一间砖房子,需要小司机们帮忙运砖块,你们愿意帮它吗?
(二)练习根据交通信号走跑交替,初步学会倒退走
1.认识红绿灯,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真是一群热心的小司机。帮忙运砖块需要大家有会看交通标志的本领,你们瞧,(实物红绿灯)这是?看到它该怎么做?
你们说的很清楚: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请大家仔细看,马路上还有什么?(箭头)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司机一定要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行驶。绿色汽车站在绿色的箭头后面,黄色汽车站在黄色的箭头后面,往前行驶,注意看信号灯,然后沿箭头往回跑,跑到你队伍的后面等待,继续前行。注意在跑的时候不能压线行驶。
我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看好信号灯,注意箭头方向,再回到队伍后面。请小司机们来练习一下。注意不要压线哦
强调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认识减速慢行标志,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小司机真厉害,你们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你们瞧,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间的字吗?这是减速慢行,小司机看到它一定要慢慢的通行。
看路上有没有这个标志?(有,教师走过去)原来这里有一座小桥,为了安全需要司机减速慢行。我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练习吧。
小结:你们真厉害,都能安全的通过小桥。加油。请小司机回到停车位。
3.认识倒车行驶标志,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看,这是什么?我来告诉你们,这是倒车行驶,小司机看到这个标志,就要倒退走。谁知道怎样倒退走?请1名幼儿示范。你做的很标准很安全,(教师示范小结倒退走规则)往后倒的时候要左右看看,小脚不能交叉,经过倒车区,就可以快速向前跑。请小司机来试试,请起立,向前开车,倒回你的停车位。
看路上有这个标志吗?我们该怎么做?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
非常棒,请大家一起来练习。
小结:小司机真厉害,很快的就学会看信号灯了,那我们来问问警察叔叔,能帮小猪运砖块了吗?
4.情境游戏:帮小猪运砖头
太棒了,刚才小司机们都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过小桥,倒车的本领也能够熟练掌握了!(教师示范搬砖块)我们运砖块时,要按照箭头的方向行驶,绿灯请快速跑过,每次只搬一块砖头,要横着搬,以防砸着小朋友的脚。过小桥,倒车后,把砖头放在小猪家再回去运,排好队,做文明小司机。
我们一起来练习吧。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
(三)评价、放松环节
小司机们,辛苦了,到老师这里来。你们瞧,今天帮小猪运了这么多砖块,相信它一定能盖一间不错的房子。放松一下我们的身体。一起出去玩了,和老师们说再见。
加载中,请稍候......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改造线路留下的零散的废旧电线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玩的乐趣:有的将电线弯一弯当“蛇”来吓唬同伴;有的绕成圈当手镯;有的当发箍戴在头上、、、孩子们被电线这一独特、新颖的特殊材料所深深吸引。
依据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指导思想,我捕捉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意在帮助孩子们在有目的地玩的过程中构建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知识经验,同时在尝试借助物体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
活动目的:
1、感知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特点。
2、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让自己创意的电线作品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橡皮泥、积木、积塑、牙膏盒、易拉罐、夹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电线)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它?
幼:电线,我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充电器、电话、三用机……)的后面见过电线。
小结:电线是电器的亲密朋友,它会导电,有了它,可以使电灯发亮,使电器正常工作。
——幼儿对在哪儿见过电线有亲身感受,他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眼睛还在教室周围四处寻找,有效激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变一变,引导创造想象。
1、师:今天,老师要用这废旧的电线来变魔术,瞧!我让电线弯弯腰,变成了什么?
幼:变成了彩虹(拱桥、眉毛、山洞、头箍)
师:换个方向看,象什么?
幼:象微笑的嘴巴、象一片西瓜、象小船、、、
师:再换个方向看,还象什么?
幼:象天上的月亮。
——在引导幼儿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物体方向,尽可能地进行多方位启发,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
2、师:你们也想变魔术吗?在椅子底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电线,小心取出来,想一想自己要变什么,再动手试一试吧!
3、幼儿自由弯曲电线变造型,教师观察指导。
4、和同伴交流: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幼:我变的是气球,也很象捞鱼的勺子。
(眼镜、蜗牛、气球、耳机、烟斗)
——教师前一环节的引导有效推进了孩子们对电线造型的兴趣与思考,他们能对自己变出的造型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
小结: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三、试一试,鼓励探索发现。
1、师:把你变的电线造型放在地上试试,它可以站起来吗?(不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猜想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方法。
幼1:把它靠在椅子腿上,就站起来。
幼2:把它插在鞋子里也可以站起来了。
——教师简短、有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思维活动的质量,推进了孩子的.活动。
3、师:老师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可以带上自己的电线造型去试试,怎样让这些材料帮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实验成功了,就把这个方法画在纸张上。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
4、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让幼儿借助自己常见的物体帮助电线造型站起来,孩子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丰富的材料既满足了孩子们探索要求,又能进行多方位组合,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获取经验。
四、评一评,构建知识经验。
(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1、师: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幼:我把它靠在积木上,让它站起来。
幼:我用橡皮泥粘住,让它站起来。
师:你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告诉大家吗?
幼:我把它插在牙膏盒里,让它站起来。
——教师通过让孩子介绍自己认为最棒的经验,既给予了多数幼儿表达的机会,又能让介绍的办法不重复,充分发挥了经验分享的功效,促进每位幼儿得到发展。
小结:看来你们真有办法,运用插、靠、粘、挂的办法让自己的电线造型站都起来了,真了不起。
五、玩一玩,提升探索难度。
1、师:瞧!我也变了一副眼镜,还能自己立起来呢!你们也能想出办法,不用别的材料帮忙,让电线造型自己站起来吗?
2、幼儿再次尝试不借助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
师:如果你試成果了,就把它摆到老师的跟前来。
3、交流:这些能自己站起的电线造型身上都藏着一个秘密,知道是什么吗?
幼:他们的下面有底座。
幼;它们有弯弯的支撑点。
——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充满期待,他们在一次次挑战中充满激情和乐趣,大部分幼儿能在玩弄电线的过程中,摸索出让电线造型自己站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回家后,你们还可以继续和电线交朋友,变一变,试一试、还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区角设计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