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才能确保教学进度的顺畅,只有认真写好教案,才能确保教学进度的有序进行,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逃生安全教育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火灾的严重危害及学习消防知识的重要性。
2、了解学校的防火重点区域,学习学校的防火注意事项。
3、了解常见家庭火灾原因,学习预防家庭火灾的注意事项。
4、学习到公众聚集场所时应注意的消防安全事项及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5、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概念:
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二、燃烧的三要素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着火源
三、防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
4、防止火势蔓延
四、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化学抑制法
常见的火灾原因:
1吸烟以及乱丢烟头引起火灾
2、厨房用火不慎及易燃物(油、煤气等)过多
3、电器使用不当
4、酒精炉使用不当
宿舍常见的火灾原因:
1.乱接电源;
2.乱扔烟头;
3.躺在床上吸烟;
4.在蚊帐内点蜡烛看书
5.焚烧杂物;
6.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
8.擅自使用酒精炉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
9.人走灯不关。
10.台灯靠近枕头和被褥。
五、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左手托住灭火器底部、右手拿住压把、拿出灭火器;2、奔赴火灾现场;3、拔掉安全销;4、左手握灭火器喷头并对准火焰底部、右手按下压把喷射。
六、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判断风向、站在顺风位置喷射2、如果火势较大、应组织多人扑救3、火被扑灭后、仍要提高警惕、防止死灰复燃、直到确信不会再燃烧才能离??
七、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八、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救火
4、先救人、后救物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和、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对于火,儿童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儿童的防火意识,提高儿童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儿童防火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知道消防电话119,初步了解什么是消防。
3、结合日常生活,知道一些消防常识。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防火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娃娃、选项牌等
五、教学过程:
(一)火灾现场图片欣赏
每幅图片教室进行讲说
1、学生欣赏后讨论: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
2、看到刚才的图片,老师真是触目惊心,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对火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有时它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二)引出课题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董老师走进消防安全的课堂,共同学习,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板书)
(三)讲授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发生火灾时,拨打电话“119”,你们知道我国的消防日是哪
一天吗?(11月9日),为了使“119”深入人心,于1992年11月9日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日。
2、火猛于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预防火灾的发生,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庭,看看下面的图片,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
在家里应如何注意防火?(图片)
例如:
(1)妈妈在炒菜,锅中着火,怎么办?
(2)当闻到一股臭鸡蛋气味时,应怎么样处理?
同学们对预防火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家庭消防知识竞赛吧!
竞赛规则:先把同学分成两组;老师读题,请同学们举牌回答,哪组回答的
正确率高,哪组获胜。
3、在学校如何预防火灾?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
也不带爆竹等易燃的物品进入学校。
(2)不在学校,随意焚烧废纸等。
(3)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或送往垃圾池,不要采取点
火烧掉的办法。
4、公共场所,我们应如何防御火灾?
1)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规定。
2)自觉保护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3)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品进入林区、草原、自然保护区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报告。
4)燃放爆竹,要到安全的地方放,不得在家里、油站、施工工地等场所附近燃放,小孩燃放时必须由大人陪同。
观看逃生视频
小游戏:“我是消防员”
游戏规则:
1、听到音乐响起,开始解救布娃娃。
2、利用钻、跨等各种方法,到达终点,
3、哪个队获救的娃娃多,哪个队就胜利。
六、总结活动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3
一、目的
1、通过《火灾逃生》教案中的图片、视频等,让幼儿园的孩子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
2、通过“模拟报火警”,学习“设计标志”(如:“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学习逃生常识等,让幼儿了学习了解火灾发生时自救逃生的本领。
3、让幼儿学习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火灾的小短片等。
三、活动过程
(一)拿出这些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引出活动的主题。老师问:这些东西是什么?有谁知道啊小朋友发言……老师问:这些东西大家平常会不会玩呢?小朋友发言……老师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危险吗?会引起火,小朋友火可是很危险的。不能随便玩火。我们还是小孩子还不能掌握这些物品的'使用方法。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放一些火灾小短片)
(二)发生了火灾该怎么办(自救方法)
(1)发生火灾不乱走,也不要躲在衣橱等密封的空间里。应该听从大人的指挥有序地逃生。
(2)发生火灾时,用一块湿的毛巾或手绢掩着鼻子、嘴巴,猫腰沿着安全通道撤离火灾现场。
(3)电梯不具有防高温性能,所以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
(4)告知大人关掉煤气或切掉电源防止发生更大的爆炸。
(5)如果室外着火,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用浸湿的物品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6)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住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
(7)如果火已经烧到身上应该就地打滚扑灭。
(三)认识标志
1.出示“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的标志。老师提问:你们在哪看到过这些标志?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根据现场幼儿的基本经验进行整合小结。
(四)讨论“救火”方法相关提问:发生了火灾怎么办?家中着火怎么办?在公共场所碰上火灾怎么办?邻居家着火怎么办?根据孩子的经验逐一归纳来自孩子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能。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火的标志,并通过积极思考,了解简单的自救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六)活动评价幼儿安全教育需要渗透防火意识。本活动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同时,关注了幼儿的兴趣点,从生活中引发教育内容,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4
一、教学活动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
掌握灭火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燃烧的产物及危害
1、散发于空气中且能看到的燃烧产物叫做烟雾
2、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氧化合物烟气的危害。
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时,人会感到缺氧,达到6%以上时,感到呼吸急促困难头痛、浑身乏力,严重窒息以致死亡。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时,人吸气数次后失去知觉,经1~2分钟可中毒死亡。
二氧化硫:对人的呼吸道的粘膜和眼睛的角膜有刺激,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05%时,人在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氮氧化合物:遇水可形成硝酸,对呼吸器官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轻则胸闷、咳嗽,重则昏迷、肺水肿。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四)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五)火场逃生技巧
(1)在火灾中伤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种
a、吸入有毒气体b、缺氧c、意外跌落d、高温灼伤
有毒气体都漂浮在上部,匍匐前进可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含水量在自重3倍以上的毛巾折叠8层可以消60%,折叠16层过滤可达90%以上用湿毛毯,棉被裹身可以有效减低高温灼伤,保护自己。要保持机智,镇定,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正确逃生。
(2)火场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心态
2、迅速撤离危险区,不要贪恋财物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或减少烟气的侵害
4、穿过烟火区时,要爬行或昼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5、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6、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焰,不可奔跑
7、不能随便开启门窗,以避免火势迅速发展
8、不要惊惶失措,盲目跳楼逃生
(六)校园防火灭火常识
1、报火警的方法
发现火灾后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起火的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要快,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必须冷静,认准安全出口,沿疏散指示标志逃出。
在逃生时要防止中毒,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用水打湿衣服后捂住口鼻,一时找不到水,可用饮料来打湿衣服代替;并采取低姿行走或匍匐前进,减少烟气对人体的危害。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5
运动目的:
1、相识简朴的消防平安常识。
2、进修自救逃生的本事。
3、进步自我掩护的意识及应对突发变乱的本领。
运动预备:
1、事先参不雅过消防队,救火员先容了一些消防的初浅常识。
2、在怙恃领导下参不雅大型超市与阛阓,相识平安出口等相干的常识。
3、彩纸、暗号笔人手一份。
4、火警录像、烟雾产生器等。
5、幼儿克己的消毒面具、毛巾散放在运动室四周。
一、发言,回想消防的相干常识
1、救火员叔叔救火时会用上哪些工具?(凭据答复在投影仪上展现响应的照片)
2、消防车与平常的汽车有什么差别?
3、碰到火警应当奈何拨打119德律风?
请几位幼儿用玩具时手机模仿拨打119德律风,别的幼儿评判是否准确。
二、进修自救逃生的本事
1、突发变乱(配班先生应用烟雾产生器模仿火警):运动室某角落着火了,幼儿在里面。
2、先生的批示下敏捷撤离现场。
3、适才小朋友是用什么措施逃离的?
4、一路看看救火员叔叔的先容,逃生时奈何做才是又快又平安的。(播放逃生录像:重点相识要只管即便蹲下,乃至蒲伏进步;幼儿园教案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探求平安出口快速逃离。)
三、计划平安出口标记
1、从运动室动身到平安的处所—操场,一共有几条平安通道?
2、这几条平安通道上有平安出口标志吗?
3、你想怎么来计划平安出口标记?
4、幼儿计划平安出口标记。
5、幼儿粘贴平安出口标记(提示幼儿粘贴时留意箭头的偏向。)
四、逃生练习运动1、我们要来举行一次消防练习,你听到警笛声后怎么做?
2、经由过程录像、音响、烟雾等模仿场景,幼儿举行逃生自救练习。
3、室外会合:你在逃生历程中碰到了什么艰苦?是想什么措施办理的?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6
【活动前评析】
生活中发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于是我抓住随机教育的契机,根据图片和录像,结合幼儿生活教育幼儿,提高其火灾发生的预见性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技能。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幼儿们能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火灾逃生方法。为了让自己的职业能较为全面的引导幼儿们学习各种本领;为了避免更多的幼儿受火之害;为了培养我班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因此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火灾的严重性,具有安全防火意识。
2.初步掌握逃离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技能。
3.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1.认识119火警电话标志、几种防火安全标记、安全通道标志。
2.有关救火、灭火、火灾的图片若干、有关火灾的课件或幻灯片、火灾警报声(录音)。
3.知道:小孩子不能玩火、不能乱丢烟头、电线着火喊大人、不能在容易着火的地方放鞭炮、119火警电话什么时候用、湿毛巾在着火时怎么用。
4.每个幼儿准备一块湿手帕。
【活动过程】
1.出示打火机、火柴。
(1)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作用和危害。
(2)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看课件或图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
(1)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等。
3.遇到火灾怎么办。
(1)观看课件或图片,教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用这个火柴去玩,结果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提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怎么会着火的?着火后如不及时救火会怎样?出示火灾的图片,小朋友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火警电话是多少?(119)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火警电话是119,如果打火警电话应该先说清楚着火的具体位置和着火时间,火的大小,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
4.看课件,认识“防火”标志。
教师:“这是什么标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看到这个标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如果你的家里着火了,你会怎么做呢?
(1)幼儿讨论:“用水灭火,用湿布等盖住灭火,打火警电话119,喊来大人等等。”
(2)教师小结:救火有很多种方法,我们要找出着火的原因,如果是酒精着火、油气着火、我们决不能用水救火。
6.教师演示逃生方法:用一块湿的毛巾或手绢掩着鼻子、嘴巴,猫腰沿着安全通道撤离火灾现场,撤离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拥挤,有秩序的撤离。
7.请出安全管理员员,进行演示灭火,并组织幼儿进行火灾逃生演习。
(1)安全管理员介绍灭火器,并进行现场演示。
如果你们在玩游戏,教室着火了……要求幼儿游戏时,听到警报声,立即放下手中物品,用湿毛巾掩着口鼻,一个跟着一个有秩序地离开教室,跑到户外草坪集合。
(2)模拟着火,逃离火灾现场演习。
(3)通过游戏锻炼幼儿遇火灾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动延伸】
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逃生安全教育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到火警、易燃物品等标记,知道火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了解燃烧现象,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树立防火意识,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6、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易燃物品标记,火警标记,严禁烟火标记等防火安全标志。
2、向家长了解生活中火灾发生的一些情况。
活动过程:
一、火灾的产生
1、认识易燃物和火种。
引导幼儿认识易燃物标志:中间有一团火,表示火种。
现在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哪些易燃物?(纸、书包、衣服、窗帘、桌椅等)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火种?(火柴、打火机等)
小结:火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它会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有时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
2、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打雷、乱拉接电线等。
二、预防火灾
小实验"蜡烛灭了"。
当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住,会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实验,幼儿观察后讨论蜡烛怎么啦?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当火刚刚烧起来,可以用破衣服去扑火,也可以用沙、浸水的棉被盖住,隔绝空气灭火。
三、组织幼儿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预防火灾。
(1)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5)认识"严禁烟火"等标志。
(6)不玩火,不玩弄煤气灶开关。
(7)发现灶上的水开了,食物煮熟了告诉大人。
四、逃离火灾,保护自己如果发生火灾,没办法扑灭,你该怎么保护自己?
组织幼儿分组自由交流讨论,鼓励幼儿根据经验讲述,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1、报警:火灾发生后不要慌张,火警电话119;报告失火的详细地址,在得到消防队的明确回答后,才可以挂电话。
2、逃生方法。
除了报警,还需要做什么?(不要乘坐电梯、升降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火场。)
3、怎么离开火场?
(1)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弯腰摸墙撤离。
(2)楼房内着火,应该一个个跟着走,不可拥挤下楼。
(3)打开窗户,可以用鲜艳的颜色布条呼叫,寻求帮助。
(4)如果火已经烧到身上,应该就地打滚,跳到水中,或者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不能奔跑。
教师小结:当火灾发生之后,小朋友千万不要慌张,要保护好自己,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在报警的时候要说清楚自己的所处位置,在得到消防队的明确回答后,才可以挂电话。
四、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9页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认识了易燃物品标志。知道了哪些物品是易燃易爆物品,懂得了当火灾发生的时候首先不要慌张,然后打火警电话119,再就地找可以帮助离开的用品,例如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弯腰摸墙撤离。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表现都很积极,配合默契,活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