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可以参考教学大纲,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选种子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选种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
(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
(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选种子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模仿故事内容,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种植蔬菜的事情。
2、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二、活动准备
1、一盆小朋友种植的未发芽的蔬菜。
2、自制绘本《胡萝卜种子》、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以未发芽蔬菜引出活动。
"这是谁种的蔬菜啊?""告诉我们,你种的是什么蔬菜?""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发呀呢?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会不会发芽?"
2、引出故事
(1)"到底会不会发芽呢?我们来听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胡萝卜种子》"。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中的小男孩种了一棵胡萝卜种子,大家都是怎么说的呢?听了大家的话,小男孩有没有放弃,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胡萝卜怎样了?
3、出示绘本,讲述故事。
老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一本书,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书来把这个故事讲一遍。(从封面开始讲述故事)
4、教师小结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每天都坚持去照顾他的胡萝卜种子,最后终于长出了一颗大大的胡萝卜。
故事听完了,请你们再来说一说,xx小朋友的蔬菜会不会长出来呢?本,文来源:大;考、吧幼;师网他应该怎么做呢?
5、幼儿讲述自己种蔬菜的故事。
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你是不是也有一个故事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你们想不想把你种菜的故事也像秦老师一样做成一本书给大家看呢?
活动反思:
绘本《胡萝卜种子》,是一个引导小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心和坚守自己的信念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种了一颗胡萝卜种子,但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不相信这颗种子会发芽,只有小男孩坚信他的这颗胡萝卜种子会发芽。小男孩每天都把这颗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给这颗种子浇水,最后,一颗胡萝卜终于长出来了。小男孩用车推着一个大萝卜回家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胡萝卜种子的,只要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把种子种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每天拔掉周围的杂草、浇上水,胡萝卜一定会长出来的!“要有自己的主见,坚持下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光听别人怎么说;要想有收获就必须自己先付出努力。”这就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和特别有责任对孩子加以引导的一点。
选种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
2.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的部位。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如菜椒、苹果、玉米、葫芦、向日葵、花生、丝瓜及各种豆荚。
2.有籽西瓜1个。
3.每组小筐1个,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块,水果刀1把(教师用)。
4.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引起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说出植物或果实的名称及特征。
2.教师出示西瓜,引发幼儿对西瓜种子的关注。
3.教师: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明年,我们还想吃西瓜时,怎么办?
4.引发幼儿对自己的经验猜测并知道可用用种子种植。
5.教师:西瓜有种子吗?你见过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6.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西瓜种子的特征。
7.教师:西瓜种子藏在哪里呢?
8.根据幼儿提议切开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观察。
(二)探索其他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
1.教师:你们带来的果实有种子吗?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或敲开部分坚果的硬壳。
3.教师:你带来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到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4.引导幼儿谈论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种子,以及种子藏在哪里。
(三)观察各种果实中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师:我们找到了种了,再来看看植物和果实内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儿讲述,教师示范切开部分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的排列方式。
3.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中几种果实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师:在种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四)观察发现种子的异同。
1.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对比观察不同的种子。
教师:看看你个同伴找到的种子,种子的形状颜色一样吗?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自由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
3.教师:这些种子长得不一样,可为什么都叫种子吗?种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资料也可以去找一找还能找到哪些种子。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来的植物的果实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或观察种子的排列形式。
选种子教案篇4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
[讲授新课]
观察种子
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
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
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认真动手做实验,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种子的重要意义
师: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家讨论: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种子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师:正确。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课件展示:
(二)单、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得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名称概念。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课堂小结:出示多种种子、果实实物,让学生判断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选种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一些藏在果实里面的种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类秋天成熟的瓜果,农作物,干果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实,引起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植物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讲述名称及外形特征)
2、教师:这些植物的果实生长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二、引导幼儿探索种子藏在哪里。
1、教师:你们带来的植物的果实,它们里面有种子码?找一找它们的种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什么果实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师:你们发现这些种子长在果实的哪个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壳里、果皮里等)
三、观察种子的异同,探索发现种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师:这些种子它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从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几方面讲述)
2、教师: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都不一样,它们还有不同的地方吗?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是怎样排列的。
3、教师小结:果实里面都藏着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种子;有的果实里藏着许多种子,它们的排列顺序也不同;有的横排、有的竖排、有的排成圆圈状。
四、认识种子的用途。
1、教师:这些种子长得不一样,可为什么都叫种子呢?启发幼儿回忆过去的种植知识,知道种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浇水,适当施肥,就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出一棵新的植物来,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种子”。
2、教师:种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种子就能长出各种新的更多的植物来吗?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1、在植物世界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也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带等。
2、鼓励幼儿主动去寻找各种不同的种子。
选种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知道种子的来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蒲公英草、苍耳树、大豆藤、椰子树、柑橘树的图片;蒲公英、苍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图片。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知道种子的来源。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依次出示蒲公英草、苍耳树、大豆藤、椰子树、柑橘树的图片。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种子宝宝都是什么吗?它们都长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大胆回答。
出示蒲公英、苍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认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蒲公英草、苍耳树、大豆藤、椰子树、柑橘树的种子宝宝是怎么出生的?
先请幼儿猜一猜,然后教师给予常识讲述。
2.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秋天到了,种子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它们都想离开妈妈去别的地方旅行,可是它们没有手,没有脚,不能自己走,这可难坏了种子宝宝们,可是它们都很聪明,各自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各自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逐一讲述。
教师: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又多、又好,特别棒,小朋友以后要是看到了子宝宝,就把咱们的好办法告诉它们好不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这上面就有种子宝宝旅行的方法,请小朋友认真看图后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怎么旅行的。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后回答问题。
种子传播的方式:蒲公英的种子通过风传播;苍耳挂在小羊的皮毛上传播;大豆成熟后,种子从豆荚里蹦出来;椰子成熟后掉入海里;柑橘会被小鸟吃进肚里,种子会通过排泄物排出体外。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