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实施前,教师应与同事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教案中的时间安排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盼教学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盼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二、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1)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
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
(2)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
(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
(3)马兰头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
(1)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
(2)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
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
(3)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
(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
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
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三、结束部分
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
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盼教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所学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进一步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
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思路,.体会作者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的鲜明特色。
4. 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5. 品读文章质朴、简单的意象,自然、灵动的文字,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领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2)分析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
(3)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2.难点
(1)想象与联想的作用
(2)词句揣摩,语言品味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课件显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文章阅读
同学们,我们自初一以来,学习了不少的优秀散文,大家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示例(1.)《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充分显示了藤萝花的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意蕴美的和谐、统一。文章先着重刻画紫藤萝花的外在美。通过对花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跃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写作者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的深刻思考。说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挫折、磨难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丽和充实,但不会阻碍生命长河不息的流动。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示例(2.)《行道树》: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全文466个字,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
示例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书写人们盼春的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们迎春这一幅幅的画面,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4.巴金的《日》,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飞蛾”即抗日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学理想。《月》则表现了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了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了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日》和《月》是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了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
通过一篇篇散文的阅读,我们获得了一些散文阅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补充小结:
课件显示:总的说来要弄清楚四点: 一是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为什么写(主旨,即要表达的情、理、观点),三怎样写的(行文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四是写得怎样(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去阅读王剑冰的一篇优秀散文《古藤》。
(二)、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抒情对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文章的抒情对象的是古藤,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是围绕着它来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
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注意抓关键词语,抓文眼: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
点拨: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倔强、孤独。
3.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来概括。
点拨:惊奇,敬慕,担心,敬仰。
4.纵观全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点拨::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点拨:文章开头运用描写,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对象古藤,在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对古藤的惊奇感受。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叙述古藤由来的美好神话,在叙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围绕古藤的艰难命运展开想象议论,同时联想到与古藤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事展开叙述和议论。由物及人,升华主题
(三)品读鉴赏
请同学们细读品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妙的地方,给大家赏析一下。(下例示例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是否需要补充的情况,有选择的展示)
示例1.文章开篇第一段对古藤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反复、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也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做了铺垫。
示例2.第9段里“.一千三百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这句话这句话显示了古藤生命升华的过程。
“变成根”是指藤无所依傍后开始独立,自己为自己坐桩。
“变成树”指变成了独立的个体,“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变成精”指藤有自己的灵魂、个性、和精神特质。“藤留下了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示例3.第10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强烈,层层深入地赞颂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间水土的精华,阐释了生命的内涵;比喻生动、形象,讴歌了古藤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表达了作者对古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示例4.文中最后一段(第16段)呼应第14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奥秘,进一步突出古藤坚守者的形象,一个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语“倔强”,这个词语揭示了古藤面对命运的变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种顽强的生存意志,坚强不屈服的独立个性。尽管挣扎过,痛苦过,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这个词就是全文的“文眼”。”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示例5.文章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
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运变故,为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
示例6
第12段“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义 。(寓意)
示例7.第13叙述老态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14段写古藤的“起点与终点”、“根与头”、“存活与伸展”,的叙述议论。有着内在联系:
老态女子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奥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归纳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通过大家的阅读赏析,现在我们进一步归纳一下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总结:
1.紧扣文眼明散聚。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统领全文的这一“神”,就能迅速而准确的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倘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
2.找准线索结构清。
线索就是窜连文章内容的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它的线索就理清文章的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3..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大凡写景状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4.咀嚼精妙品词句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揣摩咀嚼需结合全文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品读感悟,理解才更准确。
(五)、作业:运用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课文《谈生命》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学习者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大人生启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当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像这棵古藤那样,以顽强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经历磨练,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只有经历了磨练的生命才会更灿烂,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盼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习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盼教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游戏的快乐,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2、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水的特性。
3、让孩子养成遇事善于创新思考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游戏材料准备:空瓶子、装满水的瓶子、盖子、磁铁、泡沫、石块、木块、橡皮泥、塑料积木、水车等。
2、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脑筋最灵,转的最快!
谜语:"在小溪里游玩,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欢笑。"
2、提问:孩子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水呀?你见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3、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请小朋友们做个实验,看看水有哪些变化?(体验玩水的快乐并从中获得发现)老师提出实验要求:
a: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
b:不浪费水;
c:看哪个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干净没有弄湿。
4、分3个小组游戏,孩子们自选一组参加。
1组——水的沉浮:"把许多玩具放在水里,看有什么不同现象?"
2组——水的流动:"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3组——水的冲力:水倒在水车上,水车为什么转了?
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实验、观察、讲述让孩子产生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通过实验引导孩子们说出水的用处,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5、教师:"小朋友,快到这一组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观察水的沉浮、流动及冲力现象,并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他们的发现:
a、了解水的冲力:大家看这一组小朋友的水车为什么会转呢?(大家讨论)教师小结:对呀!水是有冲力、有力量的,水可以通过它的'力量来发电呢,你们知道水除了能发电还有什么用处吗?(发散思维让孩子们继续探索)我们再来看一看下一组小朋友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b、沉浮组小朋友讲解:各种东西放在水里后,有的东西沉下去了(石头、铁块、橡皮泥、磁铁、装满水的瓶子等),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木头、泡沫、空的瓶子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共同得出结论:水是有浮力的。
共同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呢?
借助孩子的讨论教师指导: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水的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提高难度让孩子们实验:大家再实验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的东西浮起来?(再一次进行实验)
c、流动组的小朋友讲解:用小篮子舀不起水,说明水是流动的。
刚才小朋友说了水是会流动的,那你们知道水的流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吗?(引导孩子说出水可以通过流动来浇地、浇花、洗澡等)。
6、提问:"水有这么多的用处,那小朋友以后用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孩子们先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实验小朋友知道了很多关于水的用处,并且知道以后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以后还要把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7、结束活动孩子们你们刚才玩的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班的小朋友用他灵巧的小手和智慧的头脑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很多特性和用处。
我还知道我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劳动呢。那我们就一起把活动室收拾好吧!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玩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独立性的能力及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反思
优点:通过《水的游戏》这一活动,使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知道了水的特性、用途、怎样节约用水等,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实验的过程发现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创新的玩法,而且沉浸在游戏的探索与乐趣之中,知道小伙伴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创新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把活动的目标完成的淋漓尽致,效果非常的不错。
缺点:活动场地有点小,孩子们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游戏玩水的时候,孩子们有点拥挤,有的孩子把水洒在了地上,搞的活动室有点脏。
盼教学教案篇5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课文中的新词。
二、感受“尊严”
1、出示句子: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了解到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谈感受:抓住“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来体会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
3、教师谈话过渡:在背井离乡的逃难路上,年轻人和他的同伴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上东西了。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年轻人饿得骨瘦如柴。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及时施舍,就像是雪中送炭。于是,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年轻人是个例外,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三句话)
(1)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我做吗?
(2)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4、学生自由读这三句话。
从年轻人说的话中,你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吗?
指名学生说,在学生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时,可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放入到文字中读出来。
此处渗透学法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特点、感受其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写人的时候,要多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读书的时候,要从人物的语言去反复体味人物的特点。(此环节设计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5、出示杰克逊大叔说的话:
(1)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2)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3)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4)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5)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6)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思考后的感受写下来准备与同学交流。
教师和学生交流。
你们怎样理解杰克逊大叔的最后一句话?(再次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指名读这句话。)杰克逊大叔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从年轻人今天的表现,看到了他的将来,请试着完成下面的句子:当他遇到困难时,他会( );当他被人看不起时,他会( );当他拥有财富时,他会( )……
小结:年轻人宁可挨饿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也给他自己赢得了工作的机会,赢得了最终的幸福。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成了双料富翁。为什么说他是双料富翁?(精神上的富翁和物质上的富翁。)
6、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和杰克逊大叔说的话,懂得:尊严无价。
三、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名人传记。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