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常常会思考如何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教案中设置的讨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创新,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课韵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课韵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情景表演于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知道不讲卫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用动作来进行表演。
3、初步学习创编演唱并表演。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的头饰(小羊、小兔等)
(2)歌曲flash、中班幼儿的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猪小弟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一位下动物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做游戏呢。这个小朋友长得肥头大耳,胖乎乎的,吃饱就睡,走起路来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谁呀?
(小猪)
——这只小猪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猪小弟”
2、瞧,他来了——(看flash)
3、你们看,这猪小弟长得怎么样?
咦,他这是要去哪啊?去干什么呢?原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啊,那他会找谁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幼儿猜测讨论。
二、欣赏歌曲情境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1、欣赏第一段情境表演。
——刚才猪小弟去找谁做游戏?小羊有和猪小弟做游戏吗?小羊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么说呢?
2、引导幼儿一起学学小羊说:哎呀呀,你的身上都是泥,快去洗洗吧。
3、猪小弟还会去找谁做游戏呢?
小动物们会怎么说呢?
4、欣赏情境表演第二段。
提问:猪小弟去找谁?
小兔有没有和他玩?小兔是怎么说的?
5、引导幼儿学习小兔的话,要做出厌恶的表情。
三、学唱并进行表演。
1、带领全体有人当小羊,请中班情境表演的幼儿当猪小弟,进行情境表演,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演唱,一人当小兔一人当猪小弟进行表演。
四、创编。
1、猪小弟还会去找谁玩呢?
小动物会怎么说呢?(全班幼儿一起说)感受歌曲中重复的特点。
2、全班幼儿一起边表演边演唱。
3、没有人和猪小弟玩,怎么办?(去洗澡)
4、带猪小弟去洗澡。听音乐,做洗澡的动作。
5、flash演示干净的猪小弟:洗完澡啦,猪小弟变得怎么样?
引导幼儿讨论:这时猪小弟去找朋友玩,朋友们会怎么说呢?会和猪小弟玩吗?
6、欣赏歌曲最后一段。
7、师小结:干净的宝宝人人爱,要讲卫生、爱清洁。
五、结束部分。
和干净的猪小弟一起做游戏。
音乐课韵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初步学会跟唱。
2、尝试根据形象的歌词进行表演,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春天里有哪些景象?
小结:春天来了,柳树会发芽,花朵会开放,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春天》,唱的就是有关春天的美丽景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你们听到歌词里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
3、教师边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边和幼儿一起清唱歌曲。
三、原来春天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把这首歌唱出来吧!
四、师生共同探讨动作并表演歌曲。
1、你能用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表演《春天》,我们全体小朋友一起用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吧。
五、延伸活动:幼儿园的春天也很美丽,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找找吧!(播放歌曲)
课后反思: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一首旋律优美的曲子《春天》真正把孩子们带入了春天,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歌词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倾听,清唱,跟唱,齐唱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幼儿学唱歌曲。同时在出示图谱的教学环节里,引导幼儿回答歌词并在黑板上出示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幼儿。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很快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从而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从整个活动来看,幼儿的兴趣很好,表现欲望强烈。大多数幼儿能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学唱歌曲和表演歌曲,这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学会了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这也是孩子们的一个进步!
音乐课韵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有表情的表现歌曲的诙谐、幽默的情趣。
2、尝试将儿歌和歌曲旋律进行匹配,主动学唱歌曲。
3、能自由结伴分角色表演,积极、愉快参加音乐活动。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有表情的表现歌曲的诙谐、幽默的情趣。
尝试将儿歌和歌曲旋律进行匹配,能自由结伴分角色表演
解决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
1、《小狗抬轿》的乐曲,配套磁带。
2、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狗抬轿》。
3、名乐《喜洋洋》。
4、老虎、小狗的头饰若干,扇子,以及用椅子布置成的花轿。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喜洋洋》,引入课题。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的小动物都非常开心的做游戏、跳舞、打鼓、吹乐器、打鼓、扭秧歌。我们也一起加入他们吧!
小朋友跟随音乐的节奏自由的跳起欢快的舞蹈动作。
(让幼儿欣赏喜庆的民族音乐,自由地用形体动作表现抬花轿、吹喇叭、打鼓等动作,表现喜庆、热闹气氛,活跃了气氛。这种自由发挥的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表演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师:听,谁来啦!(钢琴深沉有力的音乐响起)
幼儿想象回答。
幼:狮子、老虎、大灰狼…….
(教师出示老虎图片。)
师:奥,是森林之王老虎来啦!它这时候出来干什么呢?(幼儿猜测回答)
师:原来它想到山坡上玩,可它又不想自己走,于是它大吼一声:“快来帮我抬轿!”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谁会来帮它抬轿子?
幼儿一起回答:小狗。
(因为有了先前学儿歌作为铺垫,幼儿们肯定都能想到是小狗)
二、尝试儿歌和歌曲旋律匹配。
1、回忆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小狗啦,是小狗来抬轿。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狗抬轿》的儿歌对吗,小朋友们还记得是吗,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念一念吧!念的时候可要有节奏的打拍子。
2、欣赏《小狗抬轿》的乐曲,熟悉乐曲旋律。
师:你们说的真棒,接着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曲子也叫《小狗抬轿》。
教师请幼儿认真听清乐曲的节奏型。
3、幼儿聆听乐曲,并按照节奏打拍子,进一步熟悉乐曲与节奏。
师:好听吗?谁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
幼儿边拍手打节奏,边熟悉乐曲的节奏。
4、鼓励幼儿随音乐有节奏、轻声地朗诵儿歌,自然地将儿歌与歌曲旋律进行匹配。
师:小朋友,你们会将学过的儿歌小狗抬轿加入到这首曲子里来念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层层引导,层层递进,让幼儿自己熟悉旋律后拍出节奏,表演给大家看,老师加以适当的指点,再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中,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对以后的活动更加有兴趣,也就更容易掌握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了。在幼儿熟悉了儿歌和乐曲的节奏以后,再鼓励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轻声地朗读儿歌,幼儿就会很自然地将儿歌与旋律匹配起来。)
三、幼儿随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听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师:来,我们跟着音乐把它唱出来好吗?(教师大声点,幼儿可以轻声哼唱。)
2、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1)分析第一段后半部分。
提问:小狗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被老虎狠狠踢了一脚,它有什么感觉
幼儿:疼。
提问:应该用什么动作表现出来?(请幼儿来进行表现小狗的表情和动作)
(2)分析第二段歌曲后半部分。
提问:小狗被老虎踢了一脚,其他伙伴看到应该很生气,他们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它。
幼儿:向上抛。
提问:老虎又非常的重,怎么样把老虎抛起来?
幼儿:用力抛。
(请幼儿边唱边模仿出抛老虎的动作)
(3)老虎欺负了小狗后又被小狗们惩罚后的样子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讲出老虎滑稽可笑的样子。
(4)富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启发幼儿用不同姿态来表现老虎摔倒时滑稽可笑的样子。
(这一系列的活动是为下面能生动地进行歌曲表演做准备的。)
4、游戏《小狗抬轿》
师:光是唱还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么有趣的事情来,我们再一起玩这个《小狗抬轿》的游戏,边唱边玩,那会更有趣。这里面有抬轿子的小狗,有威风凛凛的老虎,谁愿意来扮演他们?
(1)集体自由选择游戏角色进行表演。
(2)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师:抬花轿的八只小狗要抓住轿子抬起,身体要上下晃动走起来,扮演老虎的要坐在椅子上,手摇扇子,头晃动起来,很舒服的样子。
游戏可进行3到4次,幼儿们轮流组合,交换头饰。每一轮玩好后,进行互相评价。
(3)老师参与表演,激起幼儿表演的兴趣。
重点指导小狗抬轿子的样子,老虎踢一脚的样子,小狗齐心协力摔老虎的样子和老虎跌在地上滑稽的样子,这样就可以尽量使幼儿表现出歌曲幽默的情趣来了。
(不同的表演形式,老师的参与,以及自由组合表演,更体现出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5、结束部分
师: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抬着大花轿到外面去转一转、玩一玩吧!(音乐起,幼儿跟随节奏抬起花轿到室外进行表演。)
6、活动延伸:
将老虎和小狗的头饰放在活动区域内,供幼儿自由结伴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该活动在设计、组织上均符合本班级的幼儿发展情况,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音乐为主线,把节奏、语言、肢体动作、游戏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中。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整个活动均以《小狗抬轿》音乐旋律为主线,创设动态的情景,把有挑战性的活动练习设置于有趣的游戏情景中,使幼儿主动参与,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表现出自主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
2、音乐活动游戏化,设置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巧破难点。
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鲜明的个性。为了让幼儿尝试将儿歌与旋律进行匹配,用了不同的方式,如大小声唱,分角色演唱,加深幼儿的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3、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自主性和有效性,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在组织活动中,幼儿始终处在轻松、活跃、互动的氛围中,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有效地完成了预设目标。教学活动与孩子的发展水平、经验、能力等相结合,使孩子真正的获得满足和成功,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其中有一些细节欠缺考虑:刚开始让幼儿学着把歌词和旋律进行匹配时,乐曲节奏稍快一点,幼儿有些跟不上,经过调整后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在欣赏乐曲时不应拍手打节奏,影响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和把握。以后一定会考虑全面。
音乐课韵律教案篇4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小班孩子对鹅的动态非常的不熟悉,印象模糊,在系列活动“动物的身体”后,幼儿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由活动时,常发现幼儿在自发地模仿鹅“唱歌”,“走路”,做着各种动作。因此,以《鹅妈妈带小鹅》为主题的韵律活动为幼儿制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通过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参与进来,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地表现,整个活动以有趣、生动的情景式串联而成。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从中体验愉快的情绪。
2、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活动。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鹅的形象。
(二)活动准备:
1、鹅妈妈头饰、围裙、头巾、挂图(小鹅游泳)
2、录音机、磁带:录有《鹅的叫声》、《鹅妈妈带小鹅》。
3、请一名教师扮演太阳公公。
4、场地布置:池塘。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猜猜它是谁呀?(出示鹅妈妈头饰)并放录有“鹅叫声”的录音。
师:瞧,我来啦!(戴上头饰,走向幼儿)
2、学习律动《鹅妈妈带小鹅》。
(1)讨论鹅走路,鼓励幼儿创造想象。
师:鹅是怎样走路呀?
幼a:翅膀放两侧,慢慢走。
幼b:伸长脖子慢慢走。
幼c:鹅走路,尾巴摇啊摇。
(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都很自然地配以相应的动作)
(出示挂图)师:鹅妈妈带着小鹅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着,瞧!有的在洗脸,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比赛游泳呢。它们玩得可高兴啦!(放音乐,幼儿拍手,从中体验音乐的愉快情绪)
师:鹅是怎样洗脸的?
幼a:把头伸进水里洗脸。
幼b:用翅膀洗脸。
师:你们会不会像鹅那样洗脸呢?
(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鹅洗脸)
师:鹅是怎样梳理羽毛的?
幼a:它站在水里抖呀抖。
幼b:用脖子梳理羽毛。
幼c:用嘴巴在身上嘬啊嘬的。
(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梳理羽毛)
(评析: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愉快地合理创编各种动作,如:洗脸、走路、梳理羽毛等,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及时鼓励孩子并给予充分肯定。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灵活地组织律动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真正地体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随教师学习律动。
① 将动作与音乐匹配起来。
师:瞧!太阳公公出来啦!鹅宝宝们,跟着妈妈到池塘去游泳吧!
鹅妈妈带着小鹅一起走(有快走、慢走)
师:啊!池塘到啦!我们去游泳啦!
师幼一起随音乐律动。(一遍)
(评析:教师在幼儿创造想象的基础上随机整理动作,并配以音乐,初步形成律动。)
② 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律动。(三遍)
幼儿在进行律动时,加入了自己创编的动作,不同的“洗脸”“梳理羽毛”,老师及时鼓励,幼儿兴趣盎然,积极探索,积极创造,整个活动幼儿情绪愉快。
③ 太阳公公回家啦!我们也回家啦!(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河,鹅宝宝边做动作,边回家休息。)
(评析:太阳公公作为一个情景,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学习和巩固,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不生硬。)
三、活动评价
首先从幼儿兴趣出发,精心选材,所以幼儿对该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以鹅的角色积极参与,身临其境,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整个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积极创造,以好朋友的口吻和他们交流,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让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压力和疲劳,感到轻松自如,留下愉快的情绪,体验了创造的快乐。
音乐课韵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知故事中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点。
2、能运用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创造性的表现猪八戒、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3、感知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猪八戒吃西瓜》。
2、会做律动《吃西瓜》。
3、道具:头饰、金箍棒、大耙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做律动《吃西瓜》,引入情境
引导幼儿学猪八戒吃西瓜的样子,说一说为什么会肚子疼。
二、引导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提问: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最后八戒去了吗?为什么?
2、悟空走了之后,八戒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分西瓜的?
3、悟空回来后发现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为什么?
4、八戒被西瓜皮绊倒了几次,他分别都说了什么?
最后一次摔倒八戒是怎么说的?
5、后来大家知道真相了吗?八戒是怎么说的?
三、播放学习资料《猪八戒吃西瓜》,完整欣赏故事。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孙悟空机智、勇敢、处处想到别人。他会耍金箍棒、会七十二变,还有火眼金睛。
八戒虽然有时候贪吃、偷懒,但他有时很勇敢,知错能改,非常可爱。
四、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请幼儿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进行夸张幽默的表演。
【活动延伸】
以快乐诗画的形式,引导幼儿画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活动反思】
设计本节活动时,我尽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活动的三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提出的充分考虑中班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都得到发展。
但是,对于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运用中缺乏成熟的思考,对于孩子个性表现观察与适时指导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