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科学合理,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中明确的评估标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角的认识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日历的用途,学会看日历。学习“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词。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其排列的顺序。
3、让幼儿知道1个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顺序。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汉字卡片若干张、活动指导:
1、教师以猜谜引入:“一个本子墙上挂,1年365天全装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红字黑字还有画。”
2、出示一本挂历,教师提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日历有什么用?
3、向幼儿介绍日历。
(1)、1年有12个月及月份的排列顺序。
(2)、1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认识某一天是星期几。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t;”,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数字卡片1-10
2.大数卡1-10,“”符号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数字卡片导入课题
1.课件演示
教师:
复习数字1-10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可以拍几下手?
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t;”“>”
1.教师出示数卡3和4,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3和4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t;放在3和4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3小于4。
2.练习:出示数字5和6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6大5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5t;6.
3.出示8和7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8和7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8大于7。.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四、游戏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小。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3
1、学生看书。
师:你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请生汇报,全班交流。(人民币的种类、单位、简单的换算……)
2、展示。
(1)出示整套硬币和整套纸币。
师: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2)出示1元=10角,1角=10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a、轻松演练
1、快来算一算:这些人民币一共是多少?
80角=()元
1元5角=()角1元8角=()角
14角=()元()角16角=()元()角
3、送小熊猫回家(填上合适的单位)。
b、快乐闯关
1、换钱游戏:和小熊猫一起做游戏。
(2)熊猫拿1张50元的,你想怎样来换?
(3)熊猫拿1张2元的,你想怎样来换?熊猫出10元、1元、5角呢?
2、买东西。
1元钱能买什么?
数学乐园小超市开业啦!
(1)买一个削笔刀和一个文具盒共用多少钱?
(2)一支钢笔比一个文具盒贵多少钱?
(3)小明想买一支钢笔和一个文具盒,带20元钱,够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中休息】
师:小朋友们听过《一分钱》这首歌吗?你们会唱吗?
这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是说一个小朋友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了警察叔叔。)
师:说得真好!这个小朋友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
师:对!一分钱虽然小,但是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不浪费一分钱。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1、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
(1)买一双皮鞋价格为:()①98分②98角③98元
(2)一大瓶可乐的价格为:()①6元5角②6角5分③56分
(3)小明买冰棍用去8角,他付出1元钱,应找回的钱数是:()
①2角②2分③1元8角
2、请你在○里填上">"、"
1角○1分1元○5角10角○1元
45角○4元3角3元9角○4元8元○6元+3元
3、我帮妈妈买东西。
酱油:4元牙膏:3元香皂:4元洗衣粉:7元
(1)买一瓶酱油和一管牙膏应付多少钱?
(2)一块香皂比一袋洗衣粉便宜多少钱?
(二)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出示一张乱涂乱画的人民币。)
师:最后老师想让大家看一张这样的'人民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人人都应该爱护它。如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是不对的。我们要自觉爱护人民币。你们能做到吗?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总结)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柠檬都有什么用法。
2、食用柠檬都有哪些好处。
3、经过学习简单的了解柠檬。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柠檬、柠檬汁、柠檬片、柠檬茶、柠檬果酱、柠檬饼……
活动过程:
一、认识柠檬
1、先观察柠檬。
2、讨论柠檬。
二、了解柠檬
1、柠檬长在柠檬树。
2、柠檬花是白色的,花萼是淡紫红色。
3、柠檬没成熟是绿色,成熟后是黄色,果实是椭圆形。
4、柠檬叶的叶是绿色的,椭圆形叶子有点厚。
三、柠檬用途
1、摆出准备好关于柠檬的东西。
2、说一说,柠檬的的用途。
——柠檬可以泡茶,也可以为酱和甜点调味等等。
3、最用药用价值的世界水果里就有柠檬。
4、柠檬里富含维生素c,有抵抗的能力,能保护我们的体质。
四、活动结束
品尝柠檬汁、柠檬片、柠檬茶、柠檬果酱、柠檬饼……
活动反思:
我知道以后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来。让孩子大胆的说话,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备教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把活动准备的更加细致,更加的贴近孩子。设计问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这次课的失败,要深深牢记,在以后的活动中,不能轻率,做每一见事情都要认认真真、都要用全心。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和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周长
同学们都有在操场上跑圈的经历,如果,我想跑一圈,该怎么跑?
生:......
哦,选好起点,从起点出发,跑一圈回到起点,这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有一片树叶,有3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爬了一圈,仔细观察,谁爬的距离才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演示)
生:第1只
为什么第2只不是(不够一圈)
为什么第3只也不是(超过一圈)
二、动手操作,体验周长
刚才我们找到了操场,树叶表面的周长,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图形的周长呢
生:长方形,圆形,
请你看看你的周围,什么东西的面就是长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书,请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体验
门的面也是长方形的,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长吗请你来试试。
学生上台指
为什么黑板这条线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课件出示长方形)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板书)
围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闭。
(课件出示正方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指。
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课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长是
生:围成三角形三条边的总长。学生说老师指。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这么多图形,一个一个说太麻烦了,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它们的周长
生:围成图形所有边的总长。(板书)
什么是周长学会了吗吹牛吧!
那我来试试,这有几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课件出示)
学生辨析
三、探索办法,测量周长
认识了周长,现在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我该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
量几次呢(3次)
再把3次的结果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长方形呢它的周长,你觉得要量几次呢
生:4次
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2次
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对边相等。量出一条就知道另一条的长度了。
你们听明白了吗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生:1次
为什么
生:四条边一样长。
像这些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边不是直的,(课件出示圆形)我们怎么办
生:用软尺,用绳子围
这些办法真不错。不能直接量的,我们可以借助别的东西来量。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想不想继续挑战自己
(课件出示思考题)想一想,下面这个图形量几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生:
(课件演示)刚才他说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这是个什么图形呢?
那我们可以量几次就知道它的周长了呢!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