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团活动教案5篇

时间:2023-01-09 作者:Surplus

教师在写一份教案时,自身的能力一定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班团活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5篇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动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

2、学习词:自己;短句:小不点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地点:中班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小屏风)

人物: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录音机(放起床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谁来了?(小不点来了),小不点在干什么?(解钮扣),谁给小不点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幼儿答小不点自己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问:“衣服脱下怎样放?鞋子脱下怎么放?”起床时提问:谁给小不点穿衣穿鞋?(小不点自己穿衣、穿鞋。)

老师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点真能干。

2、老师问小不点:你在幼儿园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点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们你们也要象我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由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练习解钮后,扣钮扣一边之后选几个能干的孩子表演,小不点指示帮助。

5、送小不点哥哥回班(练习运用礼貌用语)。

6、午睡:全班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精神为指针,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障学校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三、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8日——4月1日

五、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六、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周

1、组织动员:20xx年3月28日(星期一)班会课时间,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教育活动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号召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争做一名合格的家校安全监督员。在国旗下讲话,由孙丽华校长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主题报告。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出一期以“安全教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专刊。3月29日,领导小组检查各班级开展安全教育情况的同时各班级出刊的安全教育宣传情况,评分量化。

2、4月1日开展疏散演练;在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有序而行动迅速的逃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各教学楼疏散线路图附后)。

3、对全体学生布置一篇课外作业:《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行动之中。

4、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5、各班级收集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填写在印制好的《班级安全隐患存在问题表》交到政教处,利用学校及时整改,排除隐患。

6、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安全知识幼教早教。

七、活动要求

1、疏散演练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积极发挥学园广播、墙报,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3、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总结,同时把收集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课外作业和《班级安全隐患存在问题表》,于4月1日前交到政教处。

4、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要结合这次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写出书面材料汇报州教育局。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合作捕鱼的快乐。

2、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合作游戏。

3、学习协调的钻跑,掌握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活动前学会歌曲、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玩法:两个幼儿手拉手做一张鱼网,8个人共做4张鱼网,分别站在大圆圈上,其余幼儿做鱼,站成一路纵队。游戏开始,扮鱼网的幼儿两臂上举成拱形,鱼沿着大圆圈,一个跟着一个由网下钻过,同时大家一起唱歌:“许多大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大鱼游来了。”接着扮鱼网的幼儿唱:“快快捉……住!”在最后一个住字时,扮鱼网的幼儿两臂立即放下。规则:鱼必须一个跟一个在鱼网下不停地钻过;扮鱼网的幼儿手臂要伸直,当唱到住字时,才能放下手。

2、幼儿开始第一遍游戏,根据游戏情况惊醒交流讨论。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进行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小结纠正。

4、整理放松活动,退出游戏场地。

教学反思:

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整个活动我以音乐游戏:小鱼游、网小鱼导入活动。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啄木鸟医生的特点。

2、通过故事了解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种鸟的图片、图书、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标本或挂图;自制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练习讲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小苹果树请医生。(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中。

二、 看图说话,练习讲故事。

1、出示挂图,让学生先看看有几幅图,找出顺序。

2、指导仔细看图,练习说话。

3、老师问题激发孩子用心看图找答案:

(1)小苹果树为什么要请医生?

(2)小苹果树请了哪些医生?那些医生为什么没办法给老苹果树治病?

(3)小苹果树分别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啄木鸟医生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三、讲故事,演故事。

1、出示挂图1(哭泣的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

提问:知道老苹果树为什么哭吗?(树叶发黄,生病了)引导幼儿想象老苹果树和小苹果树的对话。

2、小苹果树请医生

(1)讲故事“一只小喜鹊飞来”……“小苹果树又失望的低下了头,不说话了。”分别出示喜鹊、猫头鹰插图。

提问:“喜鹊、猫头鹰分别和小苹果树之间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并猜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2)讲故事“第二天,……结出了一个个又大又甜的苹果来。

提问:

①”是谁治好了老苹果树的病?它是怎样治病的?“

②”为什么喜鹊和猫头鹰不能为老苹果树治好病?只有啄木鸟才能?“引导孩子复述啄木鸟捉虫子的神态,并用语言表达:”用爪子抓紧树干,用尾巴撑住身子,用坚硬的嘴在树干上使劲的敲起来。“”把坏的树皮啄掉,找出被虫子钻出的洞,从里面揪出一条胖胖的虫子来。“

3、出示挂图2,引导孩子观察此时老苹果树的样子(老苹果树的病治好了,叶子慢慢变绿了,秋天,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出了红红的果子。)

4、出示图片,师生小结: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它们,如:喜鹊捉树干和树枝上的虫子,猫头鹰捉田鼠,啄木鸟会啄树干上的虫子等,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5、师生共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扮演苹果树,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喜鹊、猫头鹰、啄木鸟),戴头饰进行对话练习。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还知道哪些自然界的动物医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初中班团活动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鱼身上的不同颜色,而且需要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颜色排列上的差异,从而根据鱼身上的条纹,找到相应“好朋友”。粘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认知学习,且能在操作中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2、学习独立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发现鱼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表述

活动难点:学习独立观察、粘贴的习惯,体验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条鱼,幼儿观察发现两条鱼条纹的不同之处

二、找好朋友

再出示两种相同的鱼,请个别幼儿上来找朋友

三、出示三条鱼,幼儿表达观察到的不同处

四、出示贴纸,教师示范

五、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第一次在小班尝试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还并不太熟知每个幼儿能力的情况下,本次活动不仅是努力尝试达到目标,也是在操作中观察每一幼儿数学能力的差异,为今后数学的集体教学创设更适宜的环节。

(1)观察教学的层次性不够明显

从操作的成效发现,幼儿的能力虽然参差不齐,但表现最弱的则是对身上有三种颜色的鱼的辨认,既要分辨颜色,又要考虑排列,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我的方法过于笼统,不具层次递进性,应先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颜色及其排列,并让幼儿示范操作;再着重强调三种颜色的观察,先观察颜色,然后将颜色和排列结合着比较,在幼儿的示范中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2)忽略了大胆表述的重要作用

让幼儿除了观察以外,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说变成了主体。其实幼儿的表达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个人的回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个别问题,从而当场纠正,集体的回答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关注全面,促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操作用具混淆、出现漏缺

在操作中,大多数幼儿撕粘技能基本没有问题,但手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贴纸和小鱼的身体对不准,容易贴到外面去;个别两个幼儿方向感不强,将小鱼的头尾贴倒了。有小部分幼儿出现了贴纸混淆、小鱼没有贴全的情况,当然对于这点我也意识到应该给幼儿人手一个操作盒,在操作盒内进行则可避免这一疏漏,但由于现在班级硬件条件的限制,在今后还需多收集补充,给幼儿一个完整地操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