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写作一定要有实事求其的原则,大家在写事迹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哦,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支援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支援事迹材料篇1
刘__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时刻保持战时状态,用爱和责任守护着学生的平安健康,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辅导员的初心使命,践行着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每一名学生,体温监测、关注动态已成为工作常态,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不离手已成为居家常态,关注学生疫情数据采集,开展身心健康状况摸牌,问候疫情严重地区学生和推送疫情防控信息等及时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情况。学生体温偏高,一通通电话嘘寒问暖;家住武汉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生活困难;学生情绪波动,云端悉心安抚;学困生网课困难,倾心倾力助学,她用爱和责任干预了学生的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挽救了挣扎在生命边缘的学生。
每一天,她时时刻刻做参与防疫抗疫的“战斗者”,做好接受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的“大考之人”。利用“云思想”,创建今日校园日报告“辅导员在线卑微”漫画提示小贴士,叮嘱学生完成日常监测打卡;开展“云思政”,开展网络年级大会,图文并茂总结上学期学业情况,着重进行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宅家时光,调整作息时间,迎接在线教学;关注学生成长,撰写网文“静姐有话说”之《在线教学期间,大学生应该怎么学?》,引导学生不做网课困难生。
每一天,刘__化身细致周到的“服务者”,坚守好学校大后方“战场”。作为二胎妈妈她克服困难,主动请缨参加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个人物品邮寄工作,4天完成6个寝室的整理分类工作,配合快递公司打包邮寄170箱行李,为各地建档立卡学生办理在读证明、到相关部门加盖公章并邮寄……她用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党性,有力的行动,筑牢学生安全的防火墙,守好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做好青春成长的领路人。
抗疫支援事迹材料篇2
本应在张灯结彩家家团圆,共同享受惬意与温暖时,武汉正遭遇一场势头正大的新型冠状病毒,给国家、人民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是时代给武汉的难题,更是时代对中国的考验,然而就在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毅然奔赴前线。时隔多年再次出山的钟南山院士,还有李兰娟院士亲赴武汉指导控疫方案,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对抗疫情。疫病无情,人有情。在抗击新型肺炎的特殊战场上,武汉不是孤城全国目光聚焦武汉,我国医疗战队的广大医务人员视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放弃春节假期不与父母妻儿团圆,始终站在同肺炎斗争的最前线,恪尽职守,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守护亿万人民。在疫情加重时,他们便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十三个小时甚至更多。有时甚至累的站不起来,却依然刻苦坚持,因为他们知道病人需要他们,国家需要他们。1月18日傍晚,钟南山义乌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
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一道伟岸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医者之心。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体现人的毅力。疫情就是战争,通知就是命令。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从陆海空军医院各抽调一百五十名医护人员立刻赶赴武汉,就在疫情严峻时,人民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站在一起,国家与人民站在一起。无论何时,解放军战士都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武汉虽封城,国家却不曾放弃武汉。正式这些医护人员他们用血肉构成保卫武汉的长城壁垒。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全国人民共同驰援武汉。从各地而来的捐款购买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
全国人民始终同武汉站在一起,积极援助。我们坚信疫情打不倒我们,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强大。还有很多海外华侨仍心系祖国。远在美国的科学家李开复含泪乘机回祖国,德国不远方走的顶端科学家庄晓莹博士直奔武汉作战。这怎么不让我们新潮涌动,他们本可远在他乡享受好的条件,却危急时刻毅然回国。一个时代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希望。而我们的希望就是他们,身肩时代大任,屹立于浪尖之上。他们有一颗护国护民之心,敢为天下。战斗在前线的英雄们,我谨奉上最诚挚的敬意。
“英雄未必战沙场,但求此生许家国。”这或许就是你们前进不屈的动力吧。祝愿疫情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疫支援事迹材料篇3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谢谢!谢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返回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返回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况。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抗疫支援事迹材料篇4
疫情就是命令,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标杆。
闫__,中共党员,她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九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九年级四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她每天按时到校,积极做好自己所负责的学校防疫工作,学习会议精神,查看物品,准备资料,组织线上升旗,事无巨细,认认真真,不言辛苦。同时积极参与党员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就是责任。教育教学方式在变,不变的是师者的情怀,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线上教学需要老师的更多的付出。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她认真上好每一堂线上教学课,每一堂课一定有精心准备的课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背诵,轮流提问学生,在她的大多数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在发声,形成非常好的课堂氛围。为追求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她精心备课,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但是课堂上学生收获的微笑是她坚持的动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首先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在上好自己语文课同时,坚持每天听班级的每一节课,发现课堂上学生存在问题,及时协助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线上班会对班级学生线上课堂学习期间出现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形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班级学生上课都能积极打开摄像头,穿好校服,和老师互动积极。通过线上家长会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作为九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积极组织九年级语文教师线上教研,每周两次教研,发挥集体的力量,攻克线上教学的技术关、难题关,把上课中的小技巧、小智慧不断地分享给身边的老师,积极上线上示范课,为老师们提供线上可探讨的课例。
抗疫支援事迹材料篇5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然而,本想跨过了凛冽寒冬,在翘首以盼的春天来临之际能够尽情沐浴春光的党员教师夏迎雪,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家中与学生、家长、同事一起谱写了一曲特殊的春之乐章。
第一乐章:紧张有序
夏迎雪老师担任二年级与四年级各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线上课程中有四个早读、十节正课。疫情之初她通过电脑上一个个的按键谱出了自己紧张而有序的第一乐章。
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她总是提前备课、认真授课、积极互动、精选练习、及时评价,在紧张的疫情环境下有序地开展自己的线上教学。由于网络拥堵,钉钉的在线课堂经常不能顺利使用,这将导致老师无法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于是,夏老师想了一个“小妙招”:每天一早先发起只有她一个人的在线课堂,上完一节课后她仍待在自己的“雪课堂”里,等待随时添加下一个上课班级的学生,避免不能再次成功发起。所以夏老师的在线课堂时长经常能达到好几个小时,那是因为她要牢牢守住属于孩子们的“流量密码”,按下紧张的停止键。
第二乐章:坚定从容
居家学习的第二周,春意盎然。有了第一周的经验,夏老师与本年级的英语老师们积极教研,主动探索更为高效、有趣的在线授课模式。此刻的她们那么坚定、那么从容。
上课时夏老师每天会为孩子们推荐跟课本话题相关的视频如《小猪佩奇》中的相关片段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夏老师还会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朗朗上口歌曲跟孩子们在屏幕前拍手演唱,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越过屏幕飞了出来,谱写出了一个新的乐章。
第三乐章:柳暗花明
日历翻到3月28日,线上授课进入到第三周,窗外已是花红柳绿。夏老师和她所教的两个年级的小伙伴们踏上了新的学习旅程。
在这段旅程中每节课都由“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演唱英文歌曲、朗读绘本或复习上节课知识,而其他同学则要积极地回答“小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时候不仅能考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更能考验同学们开、关麦的技术。每节课在孩子们的比赛中、欢笑中进行着,大家仿佛忘记了疫情,回到了在教室上课的情景,每个人都在尽情谱写“柳暗花明”的乐章。
“雪”的春之乐章还在继续,她将会为我们谱写更多更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