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突出人物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采,事迹材料的分类和整理需要依据材料的性质、来源、时代等进行科学的划分,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1
xxx,男,中共党员,禹城市辛店镇东袁村遴选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勇当先锋,到汇通东澜岸封控区参与疫情防控,做好封控卡点执勤管理、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排查登记、生活保障、环境消杀、政策宣传等工作。每天天不亮,他就到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到重点区域查看管控情况,逐门逐户排查核酸检测。疫情发生以来,先后组织6次核酸检测,涉及188人次,连续消毒消杀17天,清运垃圾34桶,为住户运送物资200余次。
他总是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耐心安抚好封控区每位居民的情绪,用细致的工作、耐心的态度传递着脉脉温情,守护好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践行了“请党放心、抗疫有我”的铮铮誓言,为筑牢抗疫坚强防线贡献了辛店力量。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2
2021年8月4日上午6点,在漫天红霞中,盐城迎来了全新的一天。
今天是盐城全员核酸检测日,我和其他志愿者们穿戴好防护服在海德公园前的空地上等待排队登记的群众进入。
时间回到7月13日,南京禄口机场检测出确诊患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网络上报道每日的确诊人数越来越多,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没有想到疫情再次蔓延。当我看到学校老师发布“盐城核酸检测志愿者报名”的消息时,作为一名医学生,更是一名共青团员,我没有犹豫,立即填上了自己的姓名,只想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通过疾控中心的紧急培训,使得我更加有底气有信心的参与到核酸采集工作中去。在采集过程中,看到大家都在克服生理反应积极配合我们进行检测,让我们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采集前,我会和群众提前说好一会采集时要张大嘴巴,发出“啊”的声音,舌头尽量向下压,会有些不适,做好准备就可以采集了。遇到误以为我们是打针的小朋友时,我会和他的家长一起配合,假装我是口腔医生,需要检查他长大嘴巴检查里面是否有蛀牙;还有一些大人,生理反应强烈,心情十分烦躁与我讲,他在上海做的时候人家只是稍微碰一下,不像我这样来回搅和。这时,我会和他讲解咽拭子标本采集主要是采取咽喉深部、扁桃体或是鄂弓部位的分泌物,需要旋转棉签三圈。这样采集的结果更为准确,也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听了我的解答,那位先生也尽量忍住不适,配合我的工作,完成了核酸采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平时在家吹着空调感觉不到炎热。这次核酸采集我们身穿密闭防护服,保护了我们采集人员的同时,也带来热气。好在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为我们做好了后期保障工作,在我们身边放置了许多大冰块,为我们降温;他们还配合我们进行样本的运输工作等等。
天色渐暗,转眼到了夜晚10点,我们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152038人!整理好样管和物资,这时才敢喘口气。闻着身上的汗味,因长时间戴口罩而勒疼的耳朵,体会到抗疫人员的不容易,也更加坚定我学医的决心。
疫情当前,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真正做到了包容理解互相帮助,没有谁叫苦,没有谁退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事业而努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志愿者,尽绵薄之力,不留遗憾。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3
在二运入口处见到王老师的时候,瘦瘦小小的个子穿着隔离衣,一遍一遍提醒着边走边看手机的学生们注意脚下、保持距离。疫情突发后的第一天,她就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最初是去校内居住区入户排查,一户户敲门确认住户人数。尽管她刚从贵州工程技术学院来校挂职锻炼不到两个星期,对学校还不是很熟悉,但当接到要去入户排查的任务时,她也丝毫没有犹豫。校内居民楼分布较广,大路小路弯弯绕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排查对王老师来说就成了挑战。不清楚她就先问,时间紧她就用跑的。她说排查栋楼住户的时候,刚好顺便熟悉校内老师的情况,工会工作本来就是要熟悉学校教职工的方方面面。王老师感慨,“来了一周多,发现我们学校确实很大。”
刚开始的两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的志愿者数量是最多也是最紧缺的,至少需要百余人协助开展进行。第二天开始,王老师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大白”的核酸信息录入志愿者,第三天的“身份”变成了穿着“小蓝”的秩序维护志愿者,蓝白变换之间,王老师已逐渐拥有了一个和大家相同的身份:西大人。“巧的是,之前贵州疫情所以延迟了一个月我才过来报道,没想到刚来一周多也遇到了临时封控,好在我已经很有经验,所以做起志愿工作也很顺手。”从4号开始到现在,今天的王老师依旧在二运12号信息录入台上熟练地工作着。
其实,和王老师一样来校挂职、访学、进修又“兼任”志愿者的老师还有很多,教师教育学院党委来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首批赴校的河西学院的11位教师,同样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我要去”“我报名”“我今天扫了30管”“我扫了40管”,尽管会感到疲惫,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志愿工作岗位上,他们到学校的时间并不久,却已然和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4
疫情发生以来,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核酸采样组女同志,面对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核酸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每采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进行消毒,坚决杜绝交叉感染。她们任劳任怨,将工作的苦累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厕所而耽误采样时间。我院正在进行医院改扩建工程,工地上员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职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医护人员,人数近500人,每天核酸采样工作结束时,衣服像注水了一样潮湿,胳膊如同灌铅一般沉重,身体感到分外的疲惫,但她们心中毫无怨言。
护士熊小莉担任了核酸采样组组长,她身材娇小,平时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当疫情发生时她像勇士般冲锋在前,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对工作的态度。儿子小学三年级,因为小区封闭管理,她对儿子说,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汉,现在的任务自己照顾自己,坚持到疫情结束。经过疫情的洗礼,孩子虽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面,一周以来瘦了许多,但孩子成长了许多,也知道妈妈工作性质,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护士马文君同志由于长期与家人的两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让她不能及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照顾和关心,更不能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只能通过视频看一看正在成长的孩子,聊一聊成长的话题。“把泪水埋在心底,强忍思念,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这是她心中不变的坚守。
医生汪娟娟同志,孩子在前两天刚满一岁,也会叫妈妈了,她费了很大的心思布置好了过生日的房间,准备热热闹闹的给孩子过个生日。然而疫情当前,接到命令,她心中虽然有遗憾,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赴工作岗位。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她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母亲,舍小家顾大家,扛责在肩,默默无闻坚守在抗疫一线,为群众筑起了防疫的坚实堡垒!生动诠释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本色。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5
多年以后,我一定不会忘记那个彻夜灯火的夜晚。
2021年8月1日下午,准备吃晚饭的我收到医院通知,六点紧急集合去援助扬州市广陵区的核酸采集工作。在这一夜的工作,所遇所见,让我切身体会到一线抗疫人员的辛苦。
疫情影响,通往扬州的高速全部被封,原本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开了三个多小时。到达核酸采集点时,我们马不停蹄的换好防护服开始工作。我们组四个人一夜采集完一个村子2000多人的核酸。虽然已经入夜,但酷暑的八月温度依旧高的吓人。我们穿着连体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帽子面罩手套,不到十分钟就汗流浃背,没一会儿,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就湿的透透的,手套里面的汗也把手泡的褶皱发白。不停的大声提醒受检者张大嘴巴,结束工作后我的声音已经变得嘶哑。但是听到他们对我说感谢,就让我很受感动,好像也没有那么疲惫难熬。
这次工作,虽然劳累但也颇有收获。就我个人而言,我从书本上学到的洗手和穿脱隔离衣过程中慎独素养和隔离技术观念有了具体的实战实践。医院里的老师和学校里的老师作为过来人也给我分享了很多经验和经历。最重要的是,一线工作给我一种守护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作为一名医学生,需要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更要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奉献一份力量。我相信扬州是一座坚毅的城市,它也有一群坚强勇敢的人民。愿疫情尽快散去,山河无恙,扬州还是那个美丽的扬州。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6
“请各位同学准备好渝康码,戴好口罩,保持好1米距离”,在二运核酸检测通道维持秩序处发出洪亮有力声音的就是体育学院的姚老师。学校封控前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她多次报名终于“竞争”上岗,如愿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疫情突发后,当她得知校内教职工志愿者紧缺后便立即主动报名。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她既兴奋又有点难受,兴奋是第一次体验穿防护服,难受是橡胶味闷在衣服内让人有点憋气。
博士在读的她第二天原本要线上参加远在香港的导师授课,当晚快十点得知志愿者还是短缺时,联系不上导师的她留言作了说明,第二天又继续担任秩序维护志愿者。虽然这次穿的是隔离服,二运下午的太阳直晒,隔离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连续几天的工作消耗了精力,一下午直面太阳感到头晕脑胀,但她也一直坚持到第二班志愿者轮换,回到家才发现自己中暑了,头晕难受,后来才知道她那几天还处在生理期。身体稍有恢复后,她又立马第一时间报名做楼栋志愿者,为离退休教师协调购置物资,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给连续奋战的学院辅导员送去,将家中的物资分发给需要的同事们……
“我是校内学院八个教职工中年龄最大的,我觉得应该担当,为了学生、为了学院、为了学校义不容辞”。姚老师是体院的“女汉子”,更是疫情防控中可靠又让人信赖的女超人。
采集核酸的优秀事迹篇7
我是来自xx级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xxx。本次寒假返乡我参加了协助城乡居民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主要帮助居民填写采集信息,测量体温,核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并维持现场秩序,同时我也参加了返乡卡点值守的志愿服务,主要负责检查外来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测量其体温,拦截外来车辆等工作。
我是2022年1月14日从海南大学回到我的'家乡广西隆林,第二天早上就接到了防疫通知,当时其实挺着急的,害怕回不了老家与家人团聚。紧接着又收到了封城的消息,所有人员车辆不能出县城,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看到县团组织发布志愿者招募发布令,我和我的小伙伴就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报名之后第二天,就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协助医护人员采集师生及家属人员的核酸,作为亲历者,看到了所有工作人员的不易,好在经过两轮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好的,我们也看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希望。
在得到城区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后,隆林县城又恢复了生机,我应村里要求回乡,开启了我的第二段志愿旅程——村级卡点值守。拦截外来车辆,严格查检并登记外来人员信息,有时也会碰到态度不好的人,对我们就是一顿骂和不配合,但是在最后的劝说下,他们也能理解并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在他们离开时,对我们说“辛苦了”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配合与理解。
但在一切正常运行中,在2月4日,我们又接到了不好消息,临近德保县城又出现了一例阳性病例,我们再次拉响了防控警报,接连几天病例只增不减,城里乡下都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严格把控每个要点,我又在2月9日再次报名了协助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连续四轮的核酸检测,一次没落下,帮助村民填写信息,搀扶老人做核酸。村里老人小孩比较多,工作量比城里大,他们有的手机填不了信息,还有的不认识字,只能由我们志愿者帮助完成。因为人太多系统有问题时的手忙脚乱、村民不遵守秩序喊破喉咙的无奈……一天的工作不间断下来,可谓是腰酸背痛,有的志愿者腰已经痛到直立不起来,即使是这样,但在与医护小姐姐交流,我们一天下来一个人要采集860到1000人的核酸,今天在这个乡镇采集,明天就可能到另一个乡镇采集,到达饭点也开不了饭,几天都吃不上一口热饭,种种困难他们都能克服下来,我又开始满血复活,继续加油干,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仍需努力,一定要作为他们很好的后盾!
在参加这一次志愿服务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疫情离我们很近,不能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要按照规则做好每一步的防控,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监督,做好个人健康行程报备,个人防护等疾病防控措施。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齐心协力,理解与配合,我相信疫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恢复往来的生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