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成功的事迹材料可以发挥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用用意,大家需要在一篇事迹材料中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崇高精神,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院感优秀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院感优秀事迹篇1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院感优秀事迹篇2
近日,渤海新区南大港医院院感防保科主任、护理部副主任冯凤玲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今年42岁的冯凤玲,自2003年进入南大港医院工作以来,就坚定了“救死扶伤”的信念,她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冯凤玲一直从事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她积极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成功护理了大量危重病患者。调入医外科工作后,她工作更加努力,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近年来,南大港实施了满60周岁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惠民政策后,年长病人成倍增加,她始终冲锋在前,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冯凤玲创建护理培训管理框架,建立护理部和护理单元两级护理培训组织结构,制定了培训、考核、评估、改进等工作模式,完善提升业务水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武汉疫情形势异常严峻。2月9日,当南大港医院要抽调人员支援湖北时,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与4位南大港的战友一起投入到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抗疫工作中。
在武汉,冯凤玲一边积极主动开展护理工作,一边自觉担负起队长和大姐的职责。为保证战友们充足的睡眠,她让战友们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所有工作群通知和上级工作指令均由她接收。2月15日,南大港医疗队员第二次进入方舱医院,要为20多个新冠肺炎患者采集咽拭子,被感染的风险很大,而且是第一次实战工作。她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来干,妹妹们做其他的工作。”
“焦裕禄、雷锋、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我从小就读到过,并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冯凤玲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后,自己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应肩负的重担,今后一定加倍勉励自己,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院感优秀事迹篇3
李艳丽,女,48岁,现任汾阳市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自2010年10月任院感科主任以来,始终坚守“患者的安全,医疗安全”底线,兢兢业业,工作成效在三次等级医院验收及省级、市级各类检查中均获得上级部门认可与表扬,并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李艳丽同志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各项防控工作计划、流程。1月17日,汾阳市人民医院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动员。会后,她没有休息一天,除夕、春节依然全天候坚守工作岗位,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的状态是头疼、嗓子疼,总在说的一句话是“大家听我讲,大家认真完成。”所有同事都在说她太忙了,要落实的工作太多了,尽管如此,她无怨无悔,每天喝着感冒药,继续在各重要岗位、部门指导工作。
短短半个月时间,汾阳市人民医院完善了发热门诊各区域布局、设施,规范了预检导诊台及医务人员的各级防护,为各级各类人员发放学习培训资料,组织培训七次,培训200余人。李艳丽同志亲自示范,亲自讲解,对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多次演练,不断完善,及时制定制度、流程、职责等,为有效控制疫情,稳定医护人员思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1月23日,汾阳市人民医院预检导诊发现了两位武汉回汾的发热人员,发热门诊第一次接待这样的发热病人,发热门诊的老师们有些慌乱了,但李艳丽同志有条不紊地指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做终末消毒,指导放射科工作人员按流程疏散人员,做前期准备及终末消毒,指导检验科做血标本的收取及检测完的终末消毒。整个诊疗过程,在张院长的高度重视及指示下,各项工作流程进行顺利,为以后收治发热患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重,李艳丽同志深感责任重大,院感防控工作重于一切,她说为了一方百姓健康,为了不让医院一位医护人员感染,必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认真、一丝不苟,要对得住患者、父母、医院、社会。
院感优秀事迹篇4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院感优秀事迹篇5
黄文智,宜春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作为从事感控战线22年的老兵,一名共产党员,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作为一名院感人,做好院感工作就是院感科科长的初心和使命,他带领科室人员,对全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培训、指导、监督和检查,日夜奋战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市院感质控中心主任,全市新冠肺炎救治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资深省级院感专家,不辞辛劳,多次奔赴全市多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化隐患于无形,灭危机于萌芽,用实际行动扛起了疫情防控责任,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本色, 为实现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零感染付出了艰辛努力。
迅速研判疫情,当好领导参谋
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院感防控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环节多、措施细,不准有任何的马虎,黄文智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一遍一遍完善,一步一步细化。1月19日,组织全院应急队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防护服穿脱操作进行培训;及时提出了发热门诊、急诊科四个留观病房、邮桥、南院、六院等隔离病区的功能布局改造建议,确保分区合理、流程规范、防护到位。
在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工作上,注重抓每一个流程、每一细节,完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及预检分诊的工作流程,紧盯消杀人员环境消杀及医疗废物处置,协调做好防护物资的管理。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他的身上全是拼劲、全是责任,他的倾力付出,为阻击疫情筑上了铜墙铁壁。
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督导,及时排查感染隐患
1月25日大年初一,他受市卫健委委派,赶赴铜鼓县人民医院对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现场指导;从1月27日-12月,对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了新冠防控工作督查,完成了15家二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验收工作 ;2月7日进入市人民医院已收治新冠患者的`确诊隔离病房进行新冠防控工作督导;2月13日铜鼓转入市人民医院产科隔离病区的一名新冠肺炎孕产妇,他对其剖宫产手术、新生儿转运防护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会诊,提出可行性的感染防控意见,确保了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产妇康复顺利出院。
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能力
疫情期间他先后5次受市卫健委安排,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近2000名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知识的在线远程培训;先后10次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知识的现场培训;同年10月、11月分别在南大一附院、省院感质控中心举办的学术年会上作新冠防控专题报告。
院感优秀事迹篇6
杨汉泽,男,现年56岁,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乐至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7年,拥有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系我院感染专业专家。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最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主要负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救治和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
(一)主动请缨,他是党的“好儿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响以来,我院是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感染科是此次战役的主战场。曾经参与2003年“非典”疫情抗战、年近“六旬”的感染科主任杨汉泽同志向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主动请缨,承担起此次疫情救治防控工作,奋战在疫情救治防控的第一线。他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儿子,就是要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现在唯一的信念就是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辱医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二)使命在肩,他是抗疫的“主心骨”
疫情就是命令,杨汉泽同志果断放弃休假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和时间,决然冲在发热门诊、病区防治第一线。防控救治就是责任和担当,为了病人的康复、易感人群的保护,作为感染科主任的他针对病区一线医务人员针对系列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进行了严格、规范的培训,做到人人过关,熟练掌握并运用临床,并严格执行每一项规范操作及个人防护。
(三)身先士卒,他是最帅的“逆行者”
奋战在疫情一线,感染科的同志们是最先接触感染患者,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员。因此他对待科室医务人员极为严格,在培训学习、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他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力争做到最好。杨汉泽同志对待自己十分苛刻,病房收治的每一位留观、疑似病人,他都要亲自询问其详细流行病学史、症状与体征,掌握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与科室医生一同查房、会诊,会同医院专家组团队对每一位病人进行及时、准确的病情研判,严格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一一评估、制定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向医院领导小组汇报疫情和病情。针对疑难病例,他无数次进入病房了解和掌握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求证,经常和一线的战友们一起战斗至深夜。截止目前,他已连续奋战一线30多天,不曾有片刻休息。即使在老家98岁高龄的老母亲生病,哥嫂催促多次回家看一下,但他心系患者,始终坚守在一线,只得含泪向母亲致歉,请求她按时吃药保重身体,并拜托哥嫂辛苦多照顾。
(四)传道解惑,他是严谨的“杨老师”
杨汉泽同志是我院传染病方面的专家,有着非常丰富的传染病诊断、救治、防控经验。每天来自基层医院或卫生院的电话会诊可达数十次、病例会诊多达10余次,无论白天或夜间,都一一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标准,详细解答和给出准确的意见和建议,如基层胸片不清楚、或有疑问,均建议由专车接入我院进行检查复核,直到一切清楚,妥善处理后才放心。
杨汉泽同志默默地奋战在疫情救治防控战“疫”中,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他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