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一篇事迹材料才能表现人物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坚韧,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所写出来的事迹一定是能令人信服的,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1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冉庙乡全体300多名乡、村干部坚守岗位,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让防疫工作人员吃得饱、吃得好,冉庙乡机关食堂积极探索“四有”好食堂建设,让食堂变得“有制度、有温度、有保障、有评估”。
管理有制度。冉庙乡食堂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围绕工作人员管理、物资采购、餐饮卫生三个方面制定了冉庙乡食堂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关食堂管理,给乡干部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提供了卫生、方便、节约、高效的服务。同时冉庙乡食堂协调各单位工作时间,统一规定早、中、晚开饭时间,保障了就餐秩序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运行有温度。“食堂还有饭么?我们刚忙完回来。”晚上八点,刚值守完疫情防控点位的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食堂,“有的,有的,知道每天都有值点的人员,我们特地留了饭菜,你看,还热着呢!”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面蕴含着的是暖暖的温情。冉庙乡食堂的饭菜供给实行动态调整,每天早上会根据工作安排调整中午饭菜数量,对于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吃饭的,也会在保温柜里提前留好,既能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又能保证每个人都吃得上饭。
安全有保障。疫情期间,冉庙乡机关食堂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要求,一方面设置了温馨提示牌,鼓励干部职工自带饭盒、分时取餐、分散就餐。另一方面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佩戴口罩、帽子作业。疫情特殊时期冉庙乡全体干部职工实行分餐制就餐,杜绝围桌吃饭带来的隐患,同时做到严格食材选购、严格烹制程序及餐具高温消毒等,确保干部就餐安全,避免交叉感染,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后勤保障。
工作有评估。为有效开展乡食堂的服务监督工作,切实提高机关食堂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冉庙乡开展了机关食堂及工作人员满意度测评工作。以线上问卷开展民主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就食堂下步工作做好计划;最后结合日常工作,把本次测评结果汇总成册,形成台账,有助于收集和整理乡干部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全乡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冉庙乡的归属感。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突然来临,打破了原本春节的热闹喜庆。“别人‘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出来。”基层就是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干部,我们必须用激情和作为去诠释初心和使命。____,____街道办事处经发办主任,中共党员,为了做好____“三返”人员防控保障工作,他主动请战担任____街道企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督导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带领团队开展排查工作,汇总数据、签订责任书、宣传讲解等事宜。正是这么一群在一线付出的基层干部,撑起了辖区居民生命安全的保护伞。
一、肩鸿任钜,勇抗“疫”
每一个企业背后连接着成千上万个上下游相关企业,其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工作岗位,更是数以亿计的家庭。什么是初心使命?什么是责任担当?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去、顶的上来。他第一时间加入了街道企业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小组,科学合理将辖区属地划分为三个片区,认真筛选对片区内企业知根知底的协管队长。他跟辖区的企业家们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个个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得把防控方案想得更周密些、防控措施落实的更有力点我才放心”。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来袭后“白加黑”、“5+2”就成为他工作的常态,在疫情抗击的斗争中,他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冲在前头。
二、运筹帷幄,巧博“疫”
返工防控是这场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早敲警钟、早做谋划、紧密布防,才能阻遏疫情扩散。然而,在短短三天时间内排摸“三返”人员情况并将其全部成功劝返并非易事。企业众多、人员复杂、人手紧缺......这些都没有难倒他。凭借多年工作的经验积累,仅从企业名称就可以判断剔除掉僵尸企业,大大的缩短了前期筹备时间;为了遵循上级的疫情防控要求,“三书”的签订方式由传统的面签改为对企业来说更为便捷的掌上签订,宁可自己多花点时间做台账也不要他人多冒一分险,灵活的办公方式也引来大家的点赞和支持;随着办公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他又挨个儿打电话鼓励大家自己登录上级发布的平台提交答卷,让数据反馈更加准确。为充分调动辖区企业主参与劝返工作的积极性,他提议在每日通报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排名倒数20%的企业延期一周开工,排名倒数10%的企业延期两周开工,以利益导向倒逼企业完成信息录入。通过转工作方式方法变,顺利完成企业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心态转变。
三、众志成城,必胜“疫”
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唯有内外一心,形成合力,才能战胜它。在开展“三返”工作,为了确保企业复工后的防疫工作,主任要求为企业配备防疫物资,包括消毒酒精、额温计、口罩等,现已配备消毒酒精__斤,防疫物资还在持续筹备中。同时他发动企业开展募捐工作,每一份捐助都将是一份力量,将我们和企业的爱心传递给人民群众,他们都将为防疫工作带来百倍信心,目前捐款金额已达____元(还在增加中)。
现在,____仍旧坚守岗位,时间只剩下“白+黑”,这已是奋战的第_个日夜,身体冒冷汗,体力不支,他也只是略作休息,继续战斗,“大家都在奋斗,我不能倒下”他这几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企业员工每日签到数据的增加,企业签订的责任书增加,都是他工作的动力。他坚信,终会打赢这场战“疫”。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3
他们不是医者,救危难于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们不是先锋,守万家于平安,固疫情之防线,疫情当前,他们退居幕后,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防疫防控添助力。
我来护住大家的后方
“我来想办法,坚决不能让兄弟们挨冻”,天降小雪,万物滋润,______却更加坐立难安,“要动员一切力量,最短时间给各个卡点搭建帐篷”“买!买!买!要最好的保暖衣,__个村每个村都要有。”一个电话放下又一个电话响起,疫情防控,后勤先行,作为防疫领导小组副组长,______与后勤小组争分夺秒在全镇各主要路口全部建起帐篷,配齐棉衣、暖手宝等御寒物资。“大家放心,我保证人人都有口罩戴”防疫物资紧缺,______动员一切官方、民间途径购得__多个口罩火速支援各个卡点。储备消毒液、购买体温计、发放物资、定制宣传横幅、保证机关干部就餐安全……一切有条不紊,一刻不能停歇,今夜办公室又灯火通明,他说“我只怕做的还不够细致。”
一切为工作让步
“婚期先后延吧,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呢”。____镇派遣人员______说服妻子和父母取消婚宴,在他们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作为办公室的“老人”他让外地的同事安心在家,24小时守在电话前,收发文件、上传下达,及时接听登记来往电话,做好横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控物资发放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婚宴什么时候都能办,现在疫情这么危急,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上战场,也不能上前线去守护,能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就值得”。
军人的战场不是只有枪炮
餐桌上永远有热乎的盒饭
楼道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
电力、暖气时时供应
这世界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萤火汇聚成星河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4
王浒,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乌当区分局一中队民警,妻子田倩,贵阳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女子看守所民警。
“那是我们中队辖区,周边情况我最熟悉,这个卡点我先上!”9月2日凌晨5时,穿戴好基本的防疫装备后,王浒带着四名辅警龙康陈、杨航、宋智伦、秦昌林赶到四光路口开展布置卡点。四光路口是位于乌当区与云岩区的交界处,是乌当区的西大门,这也是乌当区交管分局设置的第一个交通防疫卡点。
疫情来得让人猝不及防,拂晓时分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面对忽然出现的卡点突然的劝返,不理解的群众或是抱怨或是求助,卡点防控压力不断增加,在此状况下,王浒带着辅警们向群众耐心解释原因、细心解答政策、关心出行防护。从黑夜再到黑夜连续忙碌十多个小时,王浒和四名辅警在四光路卡点忙前忙后兜兜转转一整天,站着刨两口盒饭咕咚咕咚喝几口水又继续开始劝返,重复着重复着,三个方向的车流在他们的努力下渐渐的少了、慢了、静了。之后,增援警力和警校生相继投入到阻击疫情防控的一线上,防疫卡点岗位战斗堡垒得以增强,王浒乐呵呵的指着防疫的帐篷说:我们的“家”越来越热闹了,“房子”也很宽敞。
14日下午,一名夫妻带着刚出生的婴儿出院回家,因疫情原因被滞留在四光路口,王浒了解基本情况后,与增援民警吴琦一起帮助这对夫妻联系上了爱心车辆,一家三口顺利返家。
王浒同志性格开朗乐观,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同事打趣说道:“你就是个永动机、机器猫,工作停不下来,老婆孩子都忘了吧”。而他的妻子,此时也在一线。王浒的妻子田倩,是贵阳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女子看守所民警,疫情发生后也是第一时间奔赴单位坚守在岗位上,保护监区安全。家中,只有刚满两岁的儿子和孩子外婆两个人,这对警察夫妻在与一老一小视频通话时,看到孩子的咿咿呀呀哭闹着喊着爸爸妈妈,十多天没有见过孩子思念之情再难压制,内心酸楚眼眶湿润。田倩母亲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家里有我,你们在岗位上安心开展工作,我和宝宝等着你们胜利凯旋!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5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党委书记戴伟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担当作为,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迅速吹响“集结号”
3月12日,高淳区疫情防控会议结束后,阳江镇立即组织召开全镇疫情防控部署会议,第一时间加强镇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运转,由戴伟担任指挥长,下设“一办十组”,细化分解压实责任,明确各专项组由组长牵头负责,各村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负责,统筹抓好防疫各项要求。在部署会议上,戴伟要求全镇上下立即取消休假,迅速把思想统一到防疫工作中来,马上进入战时状态,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会后,各村迅速召开“两委”班子会,传到会议精神,并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及时将防疫情况传达到了全体村民,在戴伟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下,阳江镇防疫“机器”快速运转起来,在全镇19个村、16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针对疫情突发性强、核查要求高、时间任务紧等实际,戴伟带领阳江全镇干群,深刻践行“两在两同”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组建19个“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5支党员志愿者队、35个“党员先锋岗”,划定33个“党员责任区”,实现“无疫情”目标,守牢“零疫情”成果。全镇33个交通查验点都竖起了鲜艳的党旗,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旗”,展现了阳江镇全体党员干部不怕困难、勇担使命、奋勇先前的战斗精神。
主动对接下沉机关部门,统筹各方人、财、物资源充实到防疫一线;协调电信、移动等通讯公司,为防疫一线人员提供流量配送、语音扩容等服务;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为防疫一线人员“送包子、送菜团”;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同心同向,支援支持,累计受捐款物8万余元。
防疫就是责任,一线工作“大头兵”
根据阳江毗邻安徽马鞍山、芜湖实际情况,省界通道较多,人员管控难度大,在西莲村中埂、南埂2个苏皖界自然村设置来宁查验点,戴伟同志和镇长李月兵同志亲自挂帅,担任中埂、南埂两个重点查验点的点位负责人。同时,每日安排6名党政领导三班倒带班,84名镇村干部参与值班值守做好进出查验工作。优化设立33个村级查验点,安排340名镇村干部昼夜值守,对辖区公共娱乐场所以及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专项排查,应关尽关。利用广播、宣传车、流动喇叭等,全域常态化宣传引导群众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和经济发展,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在服务企业生产上,推行永不走的“驻厂员”制度,全面优化流程服务,督导企业做好人员健康登记、货运车辆通行、企业员工返岗等工作,尤其是从严管控外市来淳货运车辆,出台《阳江镇货运车辆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实操口径》,抽调人员成立工作专班为镇属企业来淳车辆专门服务,“点对点”领路,明确闭环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驻点员”制度,实现辖区内建设工地驻点员派驻全覆盖,实行施工现场封闭管理,认真落实两码核验、测温登记、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检查指导,有效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护航企业正常生产。
守土就是尽责,冲锋在前“好干部”
作为镇党委书记,戴伟同志深知守土有责、守土必须尽责。“我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镇党委书记,全镇7.2万名老百姓都看着我,防疫关键时期,我必须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在带动引领上率先垂范”,戴伟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防疫战斗打响的一个月里,他时常吃住在单位,脑子里全是全镇的防疫工作,一有时间,他都要往“疫”线跑,只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在各阶段调度会上,戴伟反复强调,疫情防控仍然处于关键时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定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盯紧盯实关键部位、各个环节,严格查验程序,严防人员聚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戴伟同志的号召下,全体镇村干部自觉按照组织安排下沉到各村、集镇、企业、建筑工地开展防疫工作,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做好人员排查,落实卡点执勤、居家管控、人员转运、全员核酸检测等各项防疫措施。全镇上下严格落实“快严准实”硬措施,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网,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6
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她是新临社区党总支书记,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层党员干部。值农历新春佳节,席卷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了加强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大年初一开始,葛巍书记就一直带领社区人员在一线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没时间吃饭是经常的事,实在饿了就是简单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紧张,她每天在所管的辖区里不知道要走上几个来回,对居民一遍一遍的宣传,一天下来脚肿嗓哑的。因一直处在一线,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儿子送到奶奶家,儿子也才10岁,经常打电话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向坚强的葛书记,红了眼眶。此时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儿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诉她,此时社区的居民很需要她。挂了电话,葛书记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当中。
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奔波在各小区的“战场”上,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给的武汉返新人员名单,她冲锋陷阵,第一时间走进疑似人员的家中,事无巨细的询问情况,亲自给他们量体温,讲述在家隔离重要注意事项,每天必进入疑似人员家中,仔细掌握情况。有些居家隔离人员急需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时,主动帮助购买,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社区防疫工作站点上,她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主动发放宣传单,主动送出爱心口罩,主动排查所有疑似人员信息。
防疫工作人员的事迹篇7
不是从疫区回来,也没有离开上海,可烧伤科医师陈浩杰还是被保护性隔离了。他的隔离,与一名新冠疫情疑似感染者有关。
作为国家电网全国电烧伤治疗中心、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重点特色专科”、长宁区首批“医学名专科”,1月29日,医院烧伤科接到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发来的会诊通知。在长宁区武汉返沪人员医学观察定点宾馆内,有一名烫伤病人需要医院烧伤科专家到场参加会诊。
救病治人高于一切。上海电力医院迅速响应,刚下夜班的烧伤科党员医师陈浩杰主动请缨,赶赴现场诊治。经诊断,患者约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烫伤,好在处理及时专业,患者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缓解。
按照原定治疗计划,陈浩杰此后将定期为患者上门换药。但几天后,这名烫伤患者的配偶被确诊为新冠疫情感染病例,烫伤患者本人经医学检查也被列为疑似病例,并被就近送入同仁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为确保患者烫伤创面不进一步恶化,陈浩杰在了解情况后仍于2月3日前往同仁医院会诊,了解患者伤情,指导其在隔离区的换药注意事项,并表示将根据同仁医院及患者伤情需要,随时再来会诊。
虽然在前后的会诊过程中都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但医院慎重起见,还是要求陈浩杰居家医学观察两周,并于2月10日致电关心其身体情况。可离岗位不离职任,居家隔离期间,他,仍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同仁医院了解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充分彰显了医者仁心,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