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星事迹5篇

时间:2024-04-15 作者:Iraqis

为了向他人展示成功的秘诀和经验,我们可以写份详细的事迹材料,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孝老爱亲星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星事迹5篇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1

他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年迈的父母、关心智障的兄妹,资助读书的外甥女,他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的身,我还父母一颗心,呈给父母一腔情,献给父母一生孝。兄妹融进我的情,我用爱心凝聚你。”他就是桂阳县税务局干部xx。他今年57岁, 1979年11月,年轻的xx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他严格自律、不怕吃苦,一直表现优异,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多次立功。1993年,xx转业到地方,进入税务系统工作至今。xx工作一直认真踏实、勤勤恳恳,与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是大家敬重的前辈。如今,他在税务系统已经工作了20多个春秋,将所有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热爱的税收事业。

xx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人世间几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和集中在这个苦难的家庭。他在家排行老二,父母都年过8旬,身体不好,哥哥患有先天性聋哑、弟弟患过精神分裂症、妹妹改嫁。父母兄妹家住离县城40多公里的欧阳海乡坦溪村。若没有一副坚强的脊梁作后盾,没有持久的爱心作保障,这样的家庭早就灰飞烟灭了。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xx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任,并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他常说:“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兄妹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讲兄妹感情,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苦难的家庭,长期以来,xx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与妻子共同照顾这个苦难的家庭。

20xx年4月,xx的父亲患前列腺肥大动了手术,老人一个星期下不了床。xx为了照顾父亲,三天三夜没合眼,全天候护理,为父亲喂药、喂饭,还要在医生下班后替老人洗脸洗脚、擦背,倒大小便……老人病友都说他是个孝顺儿子。除了xx,他的妻子欧阳兰英也一直都把公公婆婆当亲人看待:与老人相处说话温和,和颜悦色,每年春节跟丈夫和儿子一起回老家团聚,公公婆婆过生日时,都要买些礼物,为老人祝寿,并亲自下厨做饭菜,还为老人换洗衣服被褥,把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为老人服务得十分周到。

有一次,xx的母亲胆结石开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xx因带队到外县开展税收交叉检查,他妻子欧阳兰英接过“接力棒”,日夜守护在婆婆病床前,精心照顾,细心伺候。老人睡着了,她记得醒,怕老人着凉;老人醒来了,她又忙着给老人换衣服,擦身体,倒屎倒尿。婆婆出院接回到自己家中,她更加细心照顾:煎药、喂饭、擦身体、洗衣服……一样样一手操办,不仅没有半点怨言,而且还经常想方设法变换口味,增加婆婆的食欲。老人平时胃口很好,不挑食,欧阳兰英为了让老人能吃好、吃健康,经常变着花样为老人做菜,荤素搭配、粗细交替、营养合理。她知道老人特别爱吃肥的红烧肉,就特意煮久一点,让肉吃上去松烂又肥而不腻,吃完后还会为老人准备一些水果,去去油,她的良苦用心让老人非常感动。老人逢人就说自己得了一个跟亲闺女似的孝顺的儿媳妇。

“百善孝为先”、“亲亲、长长、幼幼”,敬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奉行的传统美德之一。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而且还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新背景下得到升华性的继承和发展。

xx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更需要照顾的重点:有先天性聋哑的哥哥、患过精神分裂症的弟弟。照顾常人还好,但要照顾两个患有严重疾病的兄弟,难度可想而知。

20xx年5月的一天,xx的大哥双手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痛苦万分,嘴里虽念念有词,但不知所言。父母见状不知所措,马上叫xx回去。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xx当即领着他大哥来到县城,住进了县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肾结石,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xx和妻子轮番照顾,一个星期后,他大哥的病情有了好转。在住院期间的一天晚上,老龙因有急事,向值班护士交代清楚后便回到家里,可第二天清早,当xx赶到医院病房后,他大哥已“失踪”了,连医生护士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了医院。由于他大哥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加上又是聋哑人,出走急坏了老龙。经过冷静分析和耐心寻找,围绕县城找了近3个小时后,老龙在一处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他大哥。

挑战苦难,笑对人生。xx始终恪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他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为了自己苦难的家庭默默地无私奉献着。自己和妻子虽都有工作,但儿子要抚养,结余的钱不多。1993年的一个冬天,那时老龙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桂阳县税务局太和税务所上班不久,老家的一位堂兄弟跑到他上班的地方告诉他:他弟弟在北湖鲁塘为老板挑土方时,左腿被倒下的土方压断了。当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老龙马上租了一台吉普车连夜将弟弟送往了桂阳县中医院。在他弟弟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老龙没请过一天假。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弟弟,辛苦地往返于工作地和医院之间。在他弟弟住院医药费的支付方面,除了老板赔付的50%款项外,老龙为弟弟承担了余下的8000多元。

xx强烈的责任心让一家人都将他视为顶梁柱,有什么事都不得不依赖他。xx的妹妹改嫁后有一女。外甥女从上小学起就一直投靠他,由他赡养。为了让外甥女能够安心学习,xx承担了外甥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其间他除了照顾外甥女的生活起居外,还常让自己儿子为外甥女补习功课。今年他外甥女初中毕业后,老龙又多方奔走,把外甥女送到职业技校学习,为她走上社会创造条件,使她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可是xx却说:“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妹妹有难处我理解,我作为哥哥,总要尽力而为”!

几十年来,xx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煎熬。工作不能停、对父母兄妹的照顾不能停,对外甥女的帮助不能停、对家庭的责任不能停。xx说:“这些年,总算是把工作和家庭都顾过来了,但对于爱人和儿子,始终感到有些愧疚。”可是贤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儿子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帮着他一起照顾老人。xx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xx的影响下,儿子对年迈奶奶,对智障的伯叔姑,对父母都十分孝顺,学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激烈竞争考试,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为深圳航空公司的一员,这也是xx和妻子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

xx不善言语,但他却常说:“有时候感觉挺难的,但是只要看到家里人都好好的,心里就踏实了。”xx不喜欢唱歌,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是他的最爱。为了家人的微笑,为了这个苦难的家,他坚持每月回老家两趟,为母亲采购好药品,为兄妹带些钱物,给亲人送去温暖。

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xx,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税务干部,用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的不辞劳苦,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挑起这一份家庭的责任,用爱心撑起苦难家庭温暖的天空,用实践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在传承。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无愧为新时代的楷模!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2

xxx,女,1984年出生,大专文凭,现任山西xxxx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收费站监控员。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xxx在心里始终相信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和谐家庭构成的,和谐家庭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

xxx在家庭生活中就是以敬为原则。成亲后因丈夫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小两口没有自己的独立住房,还是和长辈住在一起,对此她没有一句怨言,还是和丈夫相亲相爱,孝敬公婆。因家庭与工作单位相距有100多公里,平时不能经常回家,她便一到休息时间便往家中跑,回家后便操持家务,总想着自己多干点活,好让老人休息一下,休息结束后尽量将几天内的蔬菜采购好,让老人能够方便一点。有了孩子后因经济原因孩子,只能放在家中由老人带,她更是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到休息就是回家带孩子、作饭,许多同事、同学想邀请她参加各种旅游、聚会她都谢决了,因为她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孩子,与丈夫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丈夫、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与她相识的人们每次提起她都是赞不绝口,说她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3年来,x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她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x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经常说:她觉得:孝敬老人,照顾丈夫,让全家人幸福,她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高速公路员工,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她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3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平凡的恋爱经历。20xx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xx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xx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xx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4

她叫马慧琳,今年9岁,在东大小学三年级读书,她活泼、伶俐、漂亮、充满灵性,身兼班长和文艺委员两职,又爱画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在校她是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百善孝为先,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见老师、熟人或长辈,总能听到她甜甜的叫声,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总是开心地逗她玩玩。认识她的人们说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有灵性、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吃剩的果皮纸屑,她总是捡起丢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总是分给爸爸一份,妈妈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她总是主动地帮他们拿东西;爸妈烧菜时她总是积极帮忙。如果家里来客人,有时她还会小试一手,总会得到客人夸奖

最值得夸奖的还是一次最难忘的'事。那次爷爷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弯处被一辆疾驰的轿车给撞昏迷了,爸妈都不在家,马慧琳跟奶奶赶到现场,看到吓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经手足无措了,她却很镇静,流着泪走向爷爷呼唤爷爷,并对到现场的交警叔叔、120医生护士阿姨们主动汇报爷爷的个人情况和现场伤势情况。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陪同一起去了医院,在医院一直跟随。帮助爷爷去做各种检查,在病房帮爷爷饮食起居,换衣服、喂药等等。待到爷爷意识清醒,妈妈也赶到了。孩子真挚的孝心之举感动了在场的人:爷爷流泪了,妈妈也哭了。

她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帮手,她总能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发作业,排练节目。虽然任务很简单但想到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她总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乃至学校争光。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全县歌咏大赛中,她的一曲《樱桃红》荣获二等奖。在20xx年店子镇“消夏文艺晚会”上她被推荐为主持人。她的沉稳健谈随机应变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泛赞誉。在这次“孝德之星”的推选中,她在我们学校全票通过,获得了“孝德之星”荣誉称号。

现在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一定会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5

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xx用自我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持续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带给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xx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向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齐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xx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xx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十分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

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齐,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但是是在尽自我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xx不仅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xx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这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个性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忙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xx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xx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xx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xx的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xx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职责、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xx都竖起大拇指说:“xx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