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迹材料中,我们应该客观地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写事迹材料时要确保所描述的事件和成果是真实可信的,基于实际情况,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援朝英雄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援朝英雄事迹篇1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援朝英雄事迹篇2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邱少云这光辉的名字早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了。
我贪婪的读着,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邱少云那高大的身影、坚毅的神情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含着热泪默默的说:“邱少云叔叔您没有死,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您的名字永远闪烁着光辉!”
邱少云叔叔为什么能在烈火烧身之下不动摇呢?是因为他有刚毅的性格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能把革命胜利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他为了革命的胜利宁肯牺牲自己。邱少云叔叔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我们这代着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邱少云叔叔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纪律是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纪律是重要的保证。”当年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忍饥挨饿啃树皮吃树根也不损害群众的一点利益,他们路过苹果园时连掉在地上的苹果看也不看一眼……想当年邱少云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暴露目标纹丝不动,让烈火燃烧着。这是何等的刚毅、何等的崇高。
今天有些年青人却把纪律置之脑后,上车不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课堂上随便讲话,这些跟邱少云烈士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和自私。我呢……上课也有讲话的不好习惯,这跟我肩负的学生责任挺不相称的。今天为了革命的三个现代化就应当为了攻下文化科学堡垒而努力,我们也要向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上好每一堂课,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共产主义的美德,永远将邱少云先烈的品格精神作为我们永往直前的动力,永远踏着邱少云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事迹心得
援朝英雄事迹篇3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种认知和定位,我开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区周边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讯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盘山有大连凌水烈士陵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盘山,寻找到了烈士陵园,进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向世人展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内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连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遗骨,青山松柏,鲜花簇簇,抚慰烈士的英灵。随之我写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达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
再登磨盘山,再次拜谒凌水烈士陵园,重新拍照和撰文,写了一个专访《磨盘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点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役,英雄人物和相关资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战争衍生的经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样制作了美篇。两个美篇图文并茂,配上经典歌曲《英雄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荡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岁的我,越发激起对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感。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援朝英雄事迹篇4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们12军奉命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从重庆赶往东北,于51年3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我们爬山涉水,经过十几天艰苦的日夜行军到达前线指定位置,随即投入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节节胜利,圆满地结束了战斗。休整数日,上级作第二阶段战前动员说:“在这次战斗中,要把敌人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吃掉。我们的后勤机关,男同志下师团去工作,女同志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我是重庆解放后参军的女兵,第一次接受战争的考验,领导分配我和另一女同志到野战二分院工作。
战斗打响后,我院负责全军伤员的抢救和后转任务,白天敌机不停地轰炸扫射,不能转运,只好把伤员放到各个山沟里(因防空洞很少)用树枝作隐蔽,到了晚上伤员从前线不断地抬下来,我们用汽车往后转。当时从前线下来的都是重伤,有的在抢救中牺牲了,有的还没顾得上抢救就与我们永别了。待转完伤员,每天能吃上两餐饭就不错了,炊事班的同志很辛苦,白天作饭不能冒烟,晚上不能漏光,用雨布堵住门室,在防空洞里作饭,双眼被熏坏了,他们从不叫苦。我们护理伤员的每天输流着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一次我给一个伤员喂饭他说:“看护员同志,你们不要把我往后转,我的伤不重,我还要上前线去打美国鬼子”,其实他是重伤,像他这样不愿往后转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这种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更加激励我要进一步作好战地护理工作,才对得起流血牺牲的同志们。
在转运工作告一段落后,上级命令我们后撤,后撤时必须通过敌人的炮封锁线,眼看离封锁线越走越近,在夜色中,炮弹爆炸形成了一道火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炮弹从我们头顶上飞过,我们就立即趴下,待爆炸声响后,如没被炸着,爬起来继续走。医院女同志多,当晚如硬突封锁线,伤亡一定很大,院长决定,停止前进,自找掩体休息,但不准睡觉,随时听候命令。等到天麻麻亮时,天空阴沉下起小雨,敌人打了一夜的炮,停了,空中敌机也没有飞来,这时院长叫我们赶快突过封锁线,我们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过了封锁线后就进入大山,这一来,部队跑散了,我们五人与单位失去了联系,只好在大山里辨着方向往北走,又累又饿,没有一点吃的东西,敌人的探照灯就在后面四处照射,我们又怕被敌人发现当俘虏,只有翻山越岭,以泉水充饥,在大山里不分白天黑夜地走了四五天,终于走出险境,回到了部队。
70年过去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战斗和工作了四年多的年轻女兵,如今已成了白发老人,可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仍历历在目,我永远怀念长眠在朝鲜的同志们。
援朝英雄事迹篇5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援朝英雄事迹篇6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在光辉的上甘岭地区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其中首先传遍全军、鼓舞着全军更加奋勇斗争的就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他已经成为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面新的旗帜。
英雄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第九区第四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今年二十一岁。他在三岁时就死去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缝缝洗洗,一把汗一把泪地把他养大。他从七岁起就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给地主做了十一年长工,放牛、砍柴,挨打受骂,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的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四川,给这个苦孩子带来了温暖和幸福,他和他的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他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与残余的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热情,青春的火焰在他身上燃烧。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黄继光为了保卫给他带来幸福的祖国,就在一九五一年七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村欢送大会上,黄继光的母亲把一朵大红花挂在她爱子的胸上,对他说:"光儿,为了我们的好日子,为了救命恩人毛主席,去吧,到朝鲜前线多杀死几个美国鬼子!"
到了朝鲜,黄继光参加的那个志愿军部队正在开庆功大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许多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都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线上的英雄是万分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在战壕里,在阵地上,在战斗中,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本描写战斗英雄的连环画册,他一有空就和战友一块儿热心地读着,他拿郭忠田、杨根思……做为自己的榜样。他决心要做一个人民英雄。
他被分配在一个步兵营营部当通讯员。他知道:要做一个人民英雄必须首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经常穿过敌人层层的炮火封锁线到前线阵地去传命令、送弹药,并且在战场上主动地参加各种工作。电线断了,他就成了接线的电话员;战友负伤了,他就成为救护他们的担架员和卫生员;他还常常帮助前线上的狙击手们洗衣服。他飞快地进步着,不久便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范佛里特用两个多师兵力向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的第六天的晚上,黄继光所在的营在激烈地战斗了四天四夜之后又奉命反击上甘岭右翼的五九七点九高地。我军炮火进行猛烈轰击之后,勇士们很快地攻下了高地的一半。在继续战斗中,突然在山顶附近出现了一个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里有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在凶猛地扫射着,我军攻击部队暂时被阻止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营参谋长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离天亮只有四十分钟了,上级的命令是要在天亮前把高地攻占。营参谋长焦急地考虑着,他在想:"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
这时站在旁边的黄继光伸手向营参谋长递过一份参战决心书和一封他母亲寄来的信。母亲的信上说:"光儿:人民政府对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照顾得太好了。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就只想你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我你杀死了多少敌人?"保卫祖国的意志、母亲的期望、青年团员的荣誉感……在黄继光的身上汇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力量,他向营参谋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当组长,带领战士吴三羊、萧德良去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在战斗开始以来,黄继光就随着营参谋长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眼睛熬红了,腿也跑酸了,但他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后,全身又来了一股新的劲头,他提起两个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勇敢地跨出了坑道口。临走时,他对营参谋长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战斗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黄继光烈士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援朝英雄事迹篇7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