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是阅读的深化,开始动笔写读后感之前,就要想好自己的写作主题和思想,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木笛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木笛的读后感篇1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被朱丹那伟大的民族气节感动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有一名叫朱丹的木笛选手,主考这官叫演奏一首欢乐的曲子,却被朱丹婉言谢绝,因为今天是南方大屠杀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大师果断而又婉惜地让朱丹离开了赛场。朱丹走后,并没有离开石头城,而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小心地取出木笛,深情地演奏起来。演奏完毕,发现大师站在他身后,告诉朱丹,你被录取了。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朱丹宁可放弃自己的音乐前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南方大屠杀的'纪念日里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虽然他没有被正式录取,但他的爱国精神把大师感动了,破格录取了他,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得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
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情意像朱丹一样感动了我。1941年秋,七连和群众要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个战士。五壮士一边向顶峰爬去,一边痛击敌人。最后,子弹都用光了,班长马宝玉也负伤了,他们见群众和主力部队走远了,便纵身跳崖壮烈牺牲。五壮士的爱国精神不是和朱丹一样吗?他们为了掩护部分群众,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是怎样的民族精神啊!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承担着壮大祖国的使命,我们要在这时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让我牢记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长大以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木笛的读后感篇2
读了《木笛》,我被文中的朱丹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朱丹是个木笛演奏员。一次,他去一个高级乐团应聘。轮到朱丹,他被一位主考官要求演奏欢乐的乐曲,朱丹拒绝了,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朱丹没有参加考试,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大屠杀纪念碑前吹了一曲如泣如诉的乐曲,他的行为得到了大师的肯定并被录取了。
这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可恶、残暴的侵掠者疯狂夺去了南京30多万个无辜的生命,血流成的河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南京的大街小巷,把街道染得血红;尸体堆成的山坡一个比一个高,埋了七层的尸体慢慢变成了没有血肉的白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在十几亿中国人中,又有几个像朱丹这样放弃前途来维护国家尊严的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职责护国爱国。
我们人人有一颗爱国之心,但大家心连心团结起来用行动来爱国会是怎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呀!让我们为之努力吧!
木笛的读后感篇3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一位叫做朱丹的音乐家去应聘器乐演奏员,当最后一轮面试开始时,他抽中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他看了看对评委说:“对不起,请原谅,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乐。”评委挥挥手让他离开。晚上朱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吹奏木笛,今天那为让他离开的音乐大师正站在他身后,并说:“你被录用了。”
朱丹他时刻不忘记国家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虽然我们大家平时说爱国爱国,但是能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像朱丹先生这样呢?就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放下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呢?
我想,祖国母亲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为音乐家而骄傲的!
木笛的读后感篇4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十分矛盾,也想到了很多。
朱丹是一名木笛吹奏者,当他去竞选乐团的成员时。没有按评委说得去做,以至他被迫退出了。然而,他却来到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和孩子们一起来纪念着一天。
对此,我非常感动。在大雪纷飞的南京城大屠杀纪念碑边,一个个孩子手挚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珠,仿佛在为遇难同胞们送去安慰。更多的还有忧伤。朱丹在吹奏木笛,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结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花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着如泣如诉的笛声。
这件事不禁让我思念起在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们。他们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日本侵略者是不懂得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因为他们国家的部队也来为我们中国制造不断的灾难。当我们在为同胞们纪念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爱国精神时。而那些侵略者却在庆祝,庆祝自己的"英勇"。本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国家,想别的国家一样,也是数亿人的大家庭,我们也是容不得别的国家的欺凌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从内心感受到了朱丹的爱国,他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我从内心敬佩他!
木笛的读后感篇5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有悲凉,也有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主人公朱丹是一个爱国的人。当我读到他在雪夜中吹奏起凄切的木笛曲时,我的心震撼了!那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泣是为南京大屠杀的同胞感到惋惜与难过,诉的是朱丹浓浓的爱国情!一曲木笛,背后却是他的铮铮豪气!读到孩子聚集起来纪念那些遇难的同胞时,我又不禁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黯然泪下,刺骨的寒风中手捧着红烛,默默伫立在雪地中……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怎能不令我为之感动呢?
这又让我忍不住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一天,一位朋友来我家玩,我就问他:“你知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呀?”
朋友答道:“什么南京大屠杀?我怎么不知道?你弄错了吧?应该是北京大屠杀吧。”(.)
唉,不可原谅的忘却啊!那一场噩梦般的浩劫,作为一名中国少年,他竟然全然不知!
虽然死去的人已经无法生还,但这份国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永立强国之林!
木笛的读后感篇6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朱丹有一颗深深的爱国之情。“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朱丹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一个不平凡的爱国情怀。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公而忘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仅仅是朱丹一个人的事吗?当然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都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那么作为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来爱国呢?我们应该不忘南京大屠杀的雪耻,从小事做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好好学习,努力学好过硬的本领,来振兴中华,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木笛的读后感篇7
我读了《木笛》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在南京,朱丹参加了乐团的招聘考试,他好不容易进入了终试。主考官让他吹走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谢绝了,放弃了考试,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日,晚上,朱丹来到纪念碑前,发现有一群孩子在自发祭奠,他吹了一首如歌如泣的乐曲,主考官破例入取了他。
稳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用处苦涩的泪水。他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放回绒套里,转过身,摸摸地走了,。这“苦涩的泪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他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也失去了一份工作,第二层意思是:想到南京大屠杀这几个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南京大屠杀使六朝古都南京成了一个鬼城,作为一个正宗的南京人,你说他还会有心情去吹奏欢乐的乐曲吗?
我由朱丹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日本侵略者逼梅兰芳表演京剧,他为了表示自己不演京剧,就开始蓄须,在八年里,他就是用卖北京的房子,日用品和家具来维持生活,等到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天就剃须登台。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现在,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我们应该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更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木笛的读后感篇8
我想,身为一名中国人,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的噩梦。
这是一名出色的木笛手——朱丹先生告诉我的。
朱丹在招考木笛演奏员的那一天,有一项考题是要演奏欢乐的曲目。但朱丹依然拒绝了演奏欢乐的曲目——因为那天刚好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后来,他默默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木笛,和手持红蜡烛的孩子们一起,缅怀大屠杀中那些四驱车的同胞。而这一幕,被刚才的大师主考官见了,最终,朱丹被乐团录取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脑海中,浮现出今年的12月13日的画面。那天的德育小课上,我们通过《拉贝日记》,走进了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中的描述,至今我还记得:
“地上横七竖八地卧满了老百姓的尸体,这些尸体大部分的枪伤实在后背上,大概是在逃跑时,被日军射杀的。”日寇是多么凶残无耻呀!南京大屠杀约有30多万人遇难,凶残可恶的日寇几乎把一城的百姓赶尽杀绝了!有人甚至计算过,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每十二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有多少原本美满的家庭在日寇的魔爪下,就这样毁于一旦!在这样一个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中,像朱丹这样的爱国之士,怎么吹奏得出欢乐的曲子呢?
现在,日本甚至想愚蠢地抹去他们的罪恶,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别忘了有照片作证,有《拉贝日记》作证,有十五亿中华儿女作证,更有《木笛》文中的朱丹作证。南京大屠杀,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读完了《木笛》这篇文章,我已泪眼朦胧,我相信,所有中华儿女读完这篇文章,都会和我一样,透过这层泪幕,看见自己心底里的画面:在蓝色的天空下,美丽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