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创作和学习,我们一定有很多心得体会吧,要想让个人的见解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我们需要认真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1
廖俊波同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讲述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以实际行动书写忠诚,整个报道内容感人至深,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廖俊波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理想信念好、思想作风好、岗位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的标准,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廉洁好干部的形象。
从学校教师到人民公仆,从基层干部到主政一方,廖俊波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
入党25年来,廖俊波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高度负责,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他不墨守成规,而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以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与作风,推动了政和的山乡巨变、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一线,以忙为荣、以苦为乐。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心里始终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真情和实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感谢和赞誉。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2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侠”充满了向往。“侠之大者”可以是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也可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无私奉献,在对待干群关系上,廖俊波说:“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廖俊波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了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每一名党员的具体来阐释的。
他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当“领头人”难,当好“领头人”更难,可是廖俊波心中就有理想有担当,要带领百姓奔向更美好的生活。廖俊波曾被赞有“大侠”风范,正是这种“侠范”,让他总是充满了力量,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还是经济建设,廖俊波都把担当放在首位,用勤奋、用实干、用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他侠之大者,富仁爱之心。“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的精神鞭策我们,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的工作作风正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必须牢记的优良作风。要真正的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传递着党管人民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他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聚焦重点难点,把衡量工作成败与好坏,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看成唯一标尺。
出师未捷身先死,空留下叹息遗憾。49岁的廖俊波同志就这样离去了。回顾廖俊波的一生,务实为民、兢兢业业、敢于担当。“侠者”廖俊波的事迹让我们明白,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胸怀“侠义”衷肠,怀揣为民初心。只有如此,方能当得起百姓重托,负得起历史重任。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3
廖俊波——这名年仅49岁的优秀干部曾仅用两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县干部无一违法犯罪;曾笑谈自己“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大家评价其“工作狂”……
当我学习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他的那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热爱人民、廉洁奉公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令我肃然起敬。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勤政为民,敢于担当、苦干实干,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他淡泊名利,淡泊权势,将党的宗旨镌刻在人民心中。
从廖俊波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都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廖俊波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担任地方主要负责同志后,不畏艰苦,为建设地方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任职地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就一定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廖俊波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我们要以廖俊波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4
而今,廖俊波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我们展示了一线总指挥的时代情怀。
深入一线的情怀。在政和这个山区县城,发展十分滞后,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为此,他刚到这里,便主动深入群众,找出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虽然是县委书记,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他找到了贫困群众的症结,那就是农民发展生产,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为此,他牵头带动政和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用200万元政府保证金撬动支农信贷3000余万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廖俊波同志真正领会了一线总指挥的精髓,那就是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一线总指挥。
敢于担当的情怀。要发展,就得招商引资,在重要的招商项目中,他始终做到亲自会见、亲自接待、亲自协调、亲自洽谈,为的就是给县里引进项目。在他的带队招商下,组团式引进了65家电机企业,总投资32.4亿元。在城市建设中,每个项目的关键点,他都亲自参与,为的就是让各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体现了新时代一线总指挥的担当精神。
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在廖俊波眼里,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为了23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立足于打基础、利长远。坚持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给后一任打基础。为此,一年到头,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成为了干部眼里的铁人、工作狂。他让一个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在他眼里,能够当好一线总指挥,能够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一线总指挥最大的使命,就是生命中最大的自由和快乐。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5
2017年3月18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时间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天。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廖俊波。廖俊波无疑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需要对标的先进,他是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中涌现出的先锋模范代表。因此,各级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应该学习其优秀品质,将“两学一做”推向一个高潮。
廖俊波因为心中有群众,才能发挥巨大光芒。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性质与理想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看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坚守和践行党的宗旨,关键看他是否时时事事处处想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想干,模范带头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靠艰苦扎实的作风来联系、影响、带动群众的。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首先要学习廖俊波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真正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从而赢得人民的支持、信任与拥护。只有这样,才真正的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学习廖俊波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是“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对照学习中汲取到的重要精神和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行动自觉、纪律自觉,通过真改、实改,真学、真做,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正真的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6
忠诚干净担当,这就是廖俊波同志,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生,可以说他把他满腔的热血都投身在为群众做实事上来,他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像廖俊波同志这样的好干部,因此,我们要学习他身上的品质,将其转化成自己前行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性质与理想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向基层,多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时刻以为群众谋福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牢记党的宗旨,务实能干,廉洁自律,敢于担当,心系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只有党的队伍纯洁、朝气蓬勃、为群众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当然,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要将理论付诸实践,不能只是学过了就算了,要将它贯穿在工作中,应用到行动上来,要学有所得,要以他为标杆,向他学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谨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谋其政,敢于担当,信念坚定,务实重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以廖俊波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做到行动自觉、纪律自觉,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7
近日,通过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结合工作实际思考,自己感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要对标见贤思齐,努力做到常学常思。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贵在潜移默化中转化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需要和价值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沉潜而学,常学常思,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消极应付,既不贪大喜功,也不作表面文章,细细咀嚼,慢慢体悟。
二要突出六个基本,持续深化两学一做。以强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保障六个基本为重点,坚持将制度约束贯穿始终,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对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日常监督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把学习教育真正融入党员正常教育、日常管理之中,使学习教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三要注重严管善待,凝心聚力推进工作。坚持抓成长关爱、在学习上指导,抓思想关爱、从感情上融入,抓生活关爱、从帮扶上入手,抓精神关爱、从心态上引导,抓廉政关爱、从纪律上提醒等五个方面的关爱,把严管+善待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干部队伍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想各个方面,增强干部职工对事业的认同感、对单位的归属感、对同事的亲情感,让大家同频共振、和谐愉悦的做好工作。
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篇8
“我知道,当你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完全属于这个家了,更多的,你属于党,属于党的事业。”“作为妻子,我理解你,我想对你说,那一诺,我无悔!”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内,廖俊波妻子林莉用哽咽的声音在讲述,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21日上午,由中组部、中宣部和福建省委联合举办的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各主办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首都各界代表700多人聆听了报告。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他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一幕幕播放着廖俊波生前的动人影像,伴着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将观众带入无限的怀念,不少人一边听、一边擦拭泪水。
“俊波同志经常念叨,他心中有一个大梦想——为政和人民建一座有归宿感的城市。”政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满生的讲述,将那个带领干部群众破局开路、摆脱贫苦的县委书记形象,又展现在人们面前。
福建政和,地处闽北山区,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省末位。带着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
在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使该县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累计减贫3万多人。
拿口镇、荣华山、政和县、武夷新区……廖俊波干一行,爱一行,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印记,树立了口碑。
在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党支部书记袁云机的记忆里,廖书记不仅给他们出了不少摆脱贫困的金点子,还送上了奔向小康的金钥匙。“‘大家放心干,赚钱的事,你们自己投资;不赚钱的事,由县里、镇里来做。’他的一番话让我们开了窍,也点燃了我们创业的热情。”
闽北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黄旭辉曾多次采访过廖俊波本人,那个脸上总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当看到廖俊波学习考察谷文昌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时,黄旭辉觉得自己真正走进了廖俊波的精神世界。
“东山、政和,福建的一南一北,同是县委书记,谷文昌精神穿越时空,深深教育激励着廖俊波。”黄旭辉说,廖俊波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中,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立志永远当为人民奉献的人。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廖俊波去世后,许多群众自发从各地赶来吊唁,为他守灵;短短七天里,就有40多万人次在微信公众号上悼念他。
“不忘家乡的故事,不忘家乡的味道,这就是——乡愁。”廖书记的话,仿佛仍在袁云机的耳边回响。她动情地说:“如今,绿水青山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您也永远留在我们百姓的心里。”
廖俊波虽然走了,但他把脚印刻在这片热土上,把俊朗的形象印在百姓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