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写心得体会,运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撰写述职报告,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才强国战略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打好“引、育、用”组合拳,促进人才提质增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广纳贤“能”,构筑巢穴引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引才”犹如“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用人单位要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能够大展其能。古有燕昭王修筑“黄金台”吸引人才,今有各地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各地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根据实际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理念,制定符合地方“胃口”的引才政策,提供“一站式”引进、“保姆式”服务,让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住,助推地区发展。
沃土培“能”,精心浇灌育人才。沃土肥春草,人才成长同样需要沃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谁能够培养好人才,谁就能抓住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制高点。各地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育才“孵化地”的作用,搭建好育才的“攀升架”,源源不断地培育高质量优秀人才,种出枝叶繁茂的“人才林”。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类型、岗位、需求“订单式”制定长短结合的培养规划,加大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担重任,鼓励他们挑战困难、勇攀高峰,推动人才到重大工程、重要领域、重点产业等一线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因材任“能”,量身定岗用人才。为政之道,首在用人。引人、育人,最终目的都是用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好用活人才要坚持因材而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人才量身定制岗位、平台,才能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发挥最大价值。要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工作成果挂钩的收益分配机制,使人才与事业相互激励,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注重从实绩、贡献、能力评价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切实树立良好用才的“风向标”。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2
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和竞争之间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贯彻讲话精神,“以点带面”推动我国人才工作“面面俱到”,值得广大组织干部领悟执行。
以“制高点”剖析“横断面”,锻炼人才奋斗使命担当。
俗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观古今中外,大部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都是在鸿鹄之志的引导下,方能不懈努力并坚持到底的。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决定了他事业境界的高低,而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就是一切伟大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的引领下,建设事业才会犹如“水之就下”一般水到渠成。广大组织干部首先要站稳“制高点”,关切培养人才的思想动态,仔细剖析各色人才的“横断面”,鼓励全体有为之士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继承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建设贡献人才之力。
以“战略点”扩大“覆盖面”,打造人才吸纳创新高地。
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就为广大组织干部提出了一个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广大组织干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以“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忱,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吸纳、奖惩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不仅关心人才的物质精神生活,更要给予人才研究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组织干部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像海绵一样汲取全世界的智慧“源流”,不断扩大人才工作的“覆盖面”。
以“着眼点”投身“迎风面”,立足人才发力广阔天地。
人才工作不但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出”“用得好”。充沛的人才资源只能证明国家发展的潜力上限,唯有实践奋斗方能将理论之可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进步。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似“急风骤雨”,实则“天地广阔”,正是无数人才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组织工作要以民族复兴为“着眼点”,鼓励人才敢立“军令状”,敢上“第一线”,激励全部青年才俊以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建设篇章。
国家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工作的尽善尽美则需要广大组织干部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以点带面”推动“面面俱到”。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3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__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党的__以来,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礼敬人才”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礼敬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的“固有基因”。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吸引了一代代优秀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精彩篇章。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更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为人才工作把关定向,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成长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共进的新时代,党和政府为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搭建了稳健的平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了“虎跃龙腾、群贤毕至”的局面,让人才立足岗位、扎根事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同时,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优良氛围,以坚强保障解后顾之忧,以温暖服务暖人才之心。广大党员干部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的同时,善学能为敢担当,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
这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这是一个“万马奔腾齐争先”的时代,这是一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时代。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4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在“育引用”上下大力气,增加人才工作的“长宽高”,全方位构建人才发展“立体图”。
分类施教、着眼长远,增加人才培养的“长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形成我国人才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培养人才的“前半场”要发挥好高校作用,综合大学利用专业师资、学科交叉的优势,激发人才专研热情,着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专科学校利用专业、专精的优势,搭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平台,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专业人才。培养人才的“后半场”要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培养培训人才,将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技能“引进来”,让骨干职工“走出去”交流学习,组织同领域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推动能力素质提升,多向发力加速人才成长成才,把人才培养的路径拉伸得更长更精准,推动经济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不拘一格、广纳贤良,拓展人才引进的“宽度”。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质人才多了,创新驱动就有了源头活水,国家发展就有了不竭动力。要广开进贤之路,既要面向海外、海归人才,补充“高精尖缺”血液,也要注重吸纳本土人才,“土专家”“田秀才”们对家乡有强烈的情感归属,又有丰富的致富经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引进要注重多元化,既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广泛吸纳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既面向传统行业,也面向新兴领域。引进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要突出柔性引才,必要时敢于突破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比如,上海市崇明区将李佳琦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杭州将一名快递小哥评为高层次人才等,都树立了“不拘一格引人才”的良好风向,让人才引进的渠道拓展得更宽、覆盖得更广。
人岗相适、科学评价,提升人才发展的“高度”。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更高人生价值,是影响人才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科学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支撑。要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人才放到与其能力素质相匹配的岗位上去,对于一些急需紧缺型人才,鼓励到艰苦一线、急难险重岗位上去,让其最大程度施展才华;对于重大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谁能干就让谁干,让有真才实学的英雄有用武之地。要推动人才评价“破立结合”,破除唯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树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有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专注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也很关键,加大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让千里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竞相奔腾,推动人才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5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6
平台服务展诚力,孵化人才暖环境。平台是人才创新的载体,没有平台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各级人才部门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同时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留住人心。同时也要关心关爱人才,建设更加多样化的人才软环境,完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服务,让人才真正生根发芽,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各级组织部门要本着服务人才的本心,通过聚焦人才发展需求,破除传统制度障碍,激发人才干事创新活力,让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和广泛交流,拓宽人才发挥空间,创造暖心环境,助力人才孵化,为人才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氛围添活力,掀起人才热风气。当前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仍有待优化。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为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做使命驱动、兴趣驱动的研究,使社会迸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各级党委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风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掀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风尚,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相信在这种人才热风气的助力下,人才活水一定能激荡起层层创新波涛。
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7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也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更多爱国奉献、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们伟大的事业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努力消除中梗阻,切实畅通人才成长之道。
真聚才,畅通快车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前,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源、拼项目,逐渐向拼人才、拼引智,聚得英才就意味着抢得先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束缚,纠治官本位痼疾和唯地域、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做法,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纠正任人唯亲、圈定条件录取的陋习,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真正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同时,要注重适销对路,按照本地需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和品牌化需求,提高选人靶向性,避免水土不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等情况,切实让组织选人渠道路路畅通快马加鞭。
真爱才,畅通加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来金凤凰的前提是栽得梧桐树,否则势必导致孔雀东南飞,这就需要有惜才的意识和爱才的诚意。思想要加速转型,实打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坚持感情上厚爱一分、政策上高看一眼,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工作机制,切实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措施要加速落实,积极开展英才大走访人才大慰问等行动,持续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让人才在微末之间感受到爱才诚意,并针对人才住房、就医、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特别地,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真正让人才看得到厚爱,为近者悦、远者来加速鼓劲。
真助才,畅通专用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人才引进后不能束之高阁,科学使用、才尽其能、人尽其力,方能激发潜能、创造最大价值,这也是对人才的肯定,更是对人才成长最大的助力。要坚持术业专攻,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根据人才各自的特点与专长,分门别类搭好舞台,把改革发展最前沿和基层工作第一线,作为广大人才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让人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坚持知人善任,敢于给位子、压担子,大胆地把人才置于重要岗位进行历练,进一步激励人才贡献才智、各展所长,不断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要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真正让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
道道通则事事明。畅通人才成长之道,方能让优秀人才c位出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