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心得体会,在心得动笔之前,我们要认真回顾事件发生的点点滴滴,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1
首先非常感谢各级首长的照顾和关心,让我有机会对党支部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六小阵地建设、开好三小会,四大会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此次集训,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模拟演练,有讨论交流,有专家授课也有外出参观,是一次全方位,集听、看、练于一体的实战化学习,让我受益非浅,也让我对党支部书记这个神圣而重要的岗位有了更多思考,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此次学习的收获谈谈对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的几点思考。
一、党支部书记要具备驾驭全局,把关定向的本领。
习主席指出,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日常工作的主持人和本支部党的建设组织者,是建强班子,确保支部发展方向的主心骨,必须要有驾驭全局,把关定向的本领。首先是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不动摇。支部书记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善于从政治上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抉择规定为依据来分析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官兵思想失控,组织失控。其次是要是非分明,扭住重点不放松。支部书记抓工作,要切实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划清界限,确保支部建设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学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重心,抓根本,防止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确保支部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最后是要放眼长远,确保决策不失误,要着眼大局,胸怀大局,对重大问题要谨慎把关,防止随意而为,要多做听群众的呼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实事求是确保政策不失误。
二、党支部书记要时刻把心中有数,会做工作。
作为干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支部书记要明确职责,理清路数,支部书记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握到支部发展的命脉搏。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巩固思想防线这个根本,俗话说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榜样。如何掌握人员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支部书记来说是一次考验,首先要在严、细、实上下功夫,严,即严格要求,对上级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必须确保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细,细致入微,要当有心人,关注人员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化解于萌芽状态,实,即实事求是,对思想问题即不过分夸大,也不视而不见深入分析生产思想问题的根源,其次要做好中心工作,由于保障任务繁重,支部书记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分散精力,因此支部书记必须能把握轻重缓急,认真策划,科学决策确保支部建设协调健康发展。最后要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管理工作好与坏体现了支部全面建设的水平,做好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贯彻落实。
三、党支部书记要做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的示范。
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支部书记只有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对支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支部建设才有源头活水,首先是学习上工作表率。支部书记只有凭过硬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才能具有坚强的感召力,这就要求支部书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其次在作风上做表率。支部书记要有求真务实,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多听意见、多干实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官兵亲知、真知、深知。把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自律上做表率。支部书记是支部的核心,在自身要求方面,必须比一般党员和其他委员标准要高,做的更好,这就需要支部书记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党员干部和其他委员起到表率作用。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2
4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江夏区2013年教育系统党(总)支部书记培训班。此次培训在继教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精心安排,内容丰富。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和思考,使我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职责,提高了认识,体会如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进一步地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工作的落实,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任重而道远,不辱使命。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xx年x月x日,作为大亚湾地质队党支部书记,我参加了大队组织的,培训时间虽短,学习很紧凑,培训内容丰富且结合实际,从中学习到不少知识,收获颇丰,对我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很大。
一、作为支部书记,首先要廉洁从政,以身作则
这是我最深的感受。许多眼睛看着我们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道德、言行等做得更好。廉洁自律,是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只有自己在思想上把好关,强化个人的宗旨意识,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诱惑,确保廉洁奉公。
二、作为一名支部书记
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主动牵头配合个部门的工作,平等协商,积极履行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班子决策。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指导和监督落实,增强组织协调及规范性。平时要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要善于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和务实的作风和态度,在工作中严以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要带动支委会成员认真学习,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明确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然后,在支委会的统筹下,深入了解支部党员干部,要用好、培养好干部,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把支部建设好。
三、通过这次培训
意识到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回到工作岗位上,及时贯彻、落实局、队相关精神,领悟到作为支部书记,平时要及时把上级精神传达到职工中,执行要到位。我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实践z地质人精神”的主题活动,以演讲选拔赛形式,把大亚湾地质队好的人才选拔出来,输送到队、局,让他们发挥各自特长。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得到职工认可,同时还动员全体职工踊跃投稿,加强单位宣传报道工作,挖掘基层各个领域好的题材。通过宣传贯彻,大家认识度提高,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有创新的观念,在建设和谐的队伍中发挥支部的作用,把大亚湾地质队及支部建设得更和谐。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4
我有幸参加此次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在各位领导、教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重要内容。现就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5
我随市直单位xx干部党支部书记一起走进遵义,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培训中。短短的几天时间,收益匪浅,对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极其深远影响,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政党,建党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组织指导。在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采用苏联模式,以夺取大城市为重点的武装革命,导致了1927年南昌起义的失败,致使朱德率领剩余的2000多人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起义队伍汇师井岗山,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建立了红色政权。国民党反动武装对苏区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前四次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而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共产国际代表博古和李德及周恩来三人小组,军事指挥李德采取冒险主义的进攻及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至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面积受到挤压。在未经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的情况下,博古又擅自下达了左倾的逃跑主义路线,撤离了苏维埃红色根据地,白色恐怖使苏区横尸遍野。工农红军在被迫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又遭遇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由于李德错误估计形势,造成军事指挥的失误,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八点六万人的队伍锐减到三万人。,
在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代表对1930年至1934年期间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进行了批判和清算,并撤消了博古、李德在中央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开始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正确路线,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革命火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胜利的完成了战略转移到达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后,延安成为革命的摇篮,全国的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抗日救国力量迅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团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篇6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