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好教学反思之后,也要认真检查一下,一份全面的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1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是一堂练习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分数,特别是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知识的概念为基础,到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要用到质数、合数的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从开始学习2,5的倍数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数上,到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从只看个位转向考察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学生已经有了思路上的转变,思维的转折,观察角度的改变,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索4的倍数特征,但由于与2,5,3的倍数特征又有些许不同,对学生依然有一定难度。
如果只是单一的做习题,势必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子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对教师的功底与教学策略有很大的挑战。因此课堂伊始,我直接开门见山式的先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也是正在使用着的工具——“手机”的锁屏密码为线索,通过提示让学生解密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破解后的密码1080,导出本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4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带着趣味,自主的去探索。由于有了前面探索2,5,3倍数特征的基础在,所以在探索4的倍数特征时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从而有所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接着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明白判断4的倍数特征背后的原理。最后在练习巩固中,逐渐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感知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让练习课不仅仅只是做练习,让学生能在练习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上实质的提升,仍然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考探索。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2
每周四都是学校里听蹲班课的时间,尽管刚刚结束中秋假期回来,但是仍旧没有中断听课,由于这次蹲的是笔者的另一个班,因此在假期里就查阅了一些相关知识。
关于蹲班课,笔者的态度是无所谓,不想尽很大的力去准备,倒不是因为不重视,相反,笔者更想呈现出日常上课的状态,这样才能暴露问题,评课时大家积极发表建议,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才能落实下去。
今天讲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其实笔者在课下做过调查,很多同学都能够准确说出2的倍数的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个位的'0、5。那么这节课还需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呢?后来笔者把重点放在“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只需要关注个位就可以了?”这也是在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整节课上下来,听课的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建议,总结如下:
1.从课堂内容来讲,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推理能力的经验与策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概念、数数、举例、数的组成等方面来进行对于数字5的倍数特征的验证,然后把2的倍数特征的验证放手让学生去做;
2.将课后习题进行归类,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尝试分类;
3.在课上突出落笔,可以由学生去讲台上板演,然后让做的快的同学上去批改,如果有不会做的同学可以找台下的同学“搬救兵”(救兵小声讲明白了,还由原来的同学完成);
4.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编写一些有趣的问题,讲给同学们听;老师也要把手中的辅助材料用好,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做题,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好题放到课堂上完成。
5.增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小组化学习还有所欠缺,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再精简。
6.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只说思路,不要特殊化学困生,保护高年级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存在的困惑: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梳理出推理策略的多样化:概念、数数、举例、数的组成……?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3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效果一般。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4
课堂总会有生成,不管一节课的教学步骤设计的有多严密、多紧凑,课堂教学中总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成功也有不足:
1、导入部分
不足之处:
应该说导入部分形式单一,显得过于死板,如果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考考老师,用教师的准确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由此引出课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探索的问题抛给学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更大的数字,此时教师仍然能准确判断,于是让学生更为佩服老师,想进行探究的.欲望会更浓,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便水到渠成,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高涨。
2、重点教学环节的设计
成功之处:
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先引导学生找出2的倍数,并指导找的方法,然后发现、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学生有了一个探索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使他们获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不足之处:
课堂生成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必须进入状态,与学生融为一体。
3、教具学具的使用方面
成功之处:
我利用百数表,把1-100的数字中5的倍数,2的倍数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给学生的感观一个有力的冲击。2、5的倍数的特征变得更直观,更明显,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不足之处:
点找的很准确,应用合理。但现在想想,如果把这个百数表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而且让2和5的倍数用颜色标出,并在变色闪烁的过程中有声音的提示效果或许会更好些。
教学后的思考:
(1)是否需要验证发现的规律(2、5的倍数的特征),在哪个环节验证效果好。
(2)如何强化学生的知识,使重点更为突出,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3)备学生很重要
在探究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在练习中学生才开始活跃起来。也许在对数学活动的探索中,学生不够自信,只是试着说。教师需要做些什么,得以改变学生的状态。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5
1.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6
“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确立了基本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2、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只有摆正了师生关系,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本节课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一是从师生活动的时间分配上,二是从分层探究、有针对性的适当引导上。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气氛始终处在民主、和谐之中,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探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