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重新振作的力量,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革命小故事加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1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红色金典故事书《小萝卜头》。读后,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我被小萝卜头的事迹深深打动,几乎是流着泪看完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刚出生6个月,父亲宋绮云被国民党顽固派抓捕,“小萝卜头”和母亲徐林侠一齐被敌人关押。在监狱里,他和父亲每一天过着不像人的日子,但他坚决不向国民党反动派低头。
敌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小孩,故意用香甜可口的.奶糖诱惑他,让他把在监狱外面的哥哥姐姐的相片交出来,可是,他经受住了食物的诱惑,坚决不给,也坚决不叫狱卒一声“阿姨”。“小萝卜头”那么小就这样坚强,而我哪,不细心摔跤、擦破点皮就“哇哇”大哭,稍微受点委屈也是哭得稀里哗啦,此刻想来真是觉得羞愧。
“小萝卜头”长到6岁,到了读书的年龄。宋绮云与监狱当局多次交涉,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他读书,经过宋绮云和其他革命同志的多次斗争,最终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十分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还能勤学检朴,不浪费一张纸。他9岁生日时,黄伯伯送给他一枝铅笔,他只在上课的时候才会用,平时就用小石子在地上画。
不管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小萝卜头”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而我们身边却有同学学习不自觉,每一天到学校去上学就像是完成任务,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按时完成作业。与“小萝卜头”相比,这些同学应当感到羞愧。
“小萝卜头”就是这样努力地生活着,可是,可恶的反动派在溃逃之前,还是残忍地把“小萝卜头”杀害了,那时他年仅9岁。从“小萝卜头”身上,我们足以感受到,我们此刻的生活是多么完美,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报答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前辈们。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3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在我很小的时候,这段时时可以在电视中听到的激情豪迈的唱词就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暑假中,我读了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之后,对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得、栾超家、白茹……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在我的尽头浮现,让我仿佛走进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书中描述了一支解放军小分队,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为消灭凶残狡猾的土匪而英勇战斗的故事。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见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把火,一个信念——那就是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搏过,才了无遗憾。这让我想起了《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和陈铁军,他们面对敌人的枪口,慨然宣布结婚,让敌人的枪声作为他们结婚的礼炮。正如周文雍写在监狱墙上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这一伟大的理想,有多少仁人志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但他们却是那样的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理想信念将是永存的。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4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追寻光明的斗争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伴随着着牺牲。学习党史,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是学史增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志丹烈士,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青年时期就投身革命,入党后,又奉命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大革命时代他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组织参与了渭华起义。“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毛泽东同志赞誉他:“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称赞“刘志丹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朱德赞扬“刘志丹是创造红军的模范”,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刘志丹同志。”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回顾刘志丹烈士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忠心赤胆。他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在下属和人民群众面前,身先士卒,和蔼谦逊,平易近人。他遵守纪律,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他作风民主,官兵一致,关心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5
2020年年底,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在外地出差办案期间,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因公牺牲,年仅36岁。26年前,他的父亲张从顺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件时壮烈牺牲,被授予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的称号。
张从顺同志在抓捕毒贩中被毒贩的手榴弹炸伤,依然忍痛战斗,最后英勇牺牲,表现出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张从顺同志牺牲后,他的爱人彭太珍同志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讲困难,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鼓励孩子们毅然加入丈夫生前战斗过的公安队伍,“一家五口人、四人从警路,一门两忠烈、忠勇荡乾坤”。
今天,我们学习张从顺、张子权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始终忠诚党的事业,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从“三以三诠释”坚守初心,践行忠诚。
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诠释忠诚
以对事业的责任担当诠释初心
以对人民的情怀诠释品德
来源:河口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施辉达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6
最近,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地道战》。这本书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常常袭击老百姓,烧杀抢夺,无恶不做。高家庄的老百姓与敌人做头争,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个洞口的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一天夜里,敌人偷袭高家庄,被老钟叔发现了。为了保护全村老百姓,老钟叔拉响了村口的'大钟,村民听到钟声立刻躲进地道里,而勇敢的老钟叔却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日本鬼子进村找不到老百姓,就想破坏地道,他们往地道里放烟、放火、放毒气。但是聪明的抗日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应对。敌人一进村,老百姓就下地道,在民兵队长的带领下,大家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到处乱窜,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
看了这本书籍,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们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革命小故事加心得篇7
姜玉峰
革命烈士家书是革命者之间或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的信件。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家书承载着战火的回忆,蕴含着亲情的温暖,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是革命烈士留给后人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彰显了革命烈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己任,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鞠躬尽瘁,即使是面对死亡也从容不迫、矢志不渝。1928年3月,夏明翰在狱中给母亲写信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这份信写完几天后,夏明翰被敌人押赴刑场,牺牲前他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贯穿方志敏一生的主旋律。1935年6月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书信:“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定的。”一个多月后,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无独有偶,左权将军在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同样表达了坚定不移走革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这封家书展现出左权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彰显了其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
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透过革命烈士家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为人民福祉而战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眼泪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信中写道:“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这封家书袒露出一名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不畏牺牲的情怀。之后不到半年,冯庭楷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天津解放前夕,爱国青年杜峻舍毅然加入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他还鼓励弟弟妹妹学好文化,服务人民,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写道:“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是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杜峻舍的家书不仅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影响了一个家庭。在他的示范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拳拳赤子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烈士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舍弃了至爱的亲人、宝贵的生命,用鲜血书写光辉人生。刘伯坚在临刑前五天给兄嫂的家书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国家解放视死如归的初心。刘伯坚还嘱咐亲人不要请求走不同道路的人来营救他,他明确指出:“这对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的人格。”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她用英勇抗日、宁死不屈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儿子,希望宁儿能够继承母亲的遗志继续为抗日救国而战斗下去。关向应在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叔父的家书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这是年仅22岁的关向应救国救民、抵御外辱的初心。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颗初心,关向应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忘我地工作,即便是积劳成疾也始终忍受着病痛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毛泽东赞颂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从革命烈士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烈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敢于同反动派斗争,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即便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也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展现出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928年秋,陈觉、赵云霄夫妇在中共湖南省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先后被捕。在狱中,他们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敢于斗争,毫不妥协。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留了一封绝笔书,面对生离死别他毫不畏惧,写下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的动人诗句。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生下女儿,取名“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黎明。次年3月,即将走上刑场的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一封家书,其中那一声声“小宝宝”“小明明”的呼唤,闻之令人心酸。这既是人间母爱的真情绝唱,更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令人痛心的是,小启明因幼小时经受了过多的监狱折磨,体弱多病,并没有如母亲希望的“长大成人”,4岁便夭折了。一个家庭就这样全部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国家。1927年5月,新四军将领袁国平奉命赴鄂西讨伐反动军阀夏斗寅,临行前他给母亲寄去一张照片,并在背面写道:“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面对岌岌可危的大革命形势,袁国平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以更加激昂的斗志奔赴疆场,充分体现出革命者的英勇豪迈和视死如归的品质。
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通过革命烈士家书,可以发现先烈们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自律、廉洁齐家,推己及人。1949年10月,表舅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要求照顾”,并提出舅父杨开智当官的愿望。毛岸英在回信中理直气壮地写道:“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毛岸英在信中还明确表态:“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上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邓恩铭在担任山东省委、青岛市委书记时管理党的许多经费,但他自己生活节俭,每月的工资多用于帮扶困难同志。家中父亲多次来信向他索款,他回信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只能谋个人温饱,无力顾家”。上述家书反映出革命烈士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本色,这种品质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面对种种诱惑、面对别有用心的“围猎”,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像毛岸英、邓恩铭一样守正道、扬正气,对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就一定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