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疫情防控心得6篇

时间:2024-09-04 作者:couple

虽然心得体会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但我们应该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我们在写心得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行,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区疫情防控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6篇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1

疫情面前,一声令下,无数基层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无数共产党员紧急奔赴防控战场,在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屹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报名在前、引领在前,当好“排头兵”“主心骨”“贴心人”发挥说服力、感召力,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当好“排头兵”,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人民群众平静的生活,群众慌乱,党员干部不能乱。疫情形式越是严峻,越不能有丝毫疏忽。疫情面前勇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干部当好“排头兵”排兵布阵,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摸排、体温检测、宣传告知、信息登记……部署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每一个举措、每一个细节。积极鼓励企业复工生产医疗用品,解决企业各类生产难题;联合各条线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落实人员信息摸排;协调各单位力量落实关键点位、重要场所管控管理。在逆行中披荆斩棘,确保群众防控、生活重要物资,落实人员、车辆管理,稳定群众生活。

当好“主心骨”,守土担责、稳定人心。在群众遇到危难的时候,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面对疫情,确诊人员有对医治的渴求、疑似人员有对隔离的焦虑、居家人员有对生活的担忧,这些现实需求与负面情绪都需要一个解决的途径以及疏导路径,这条路从哪开,当然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当好“主心骨”,通过人员摸排、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端正心态就医、隔离;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编唱战“疫”歌曲,为居民加油鼓劲,稳定群众情绪,进而稳定人心。

当好“贴心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了“防输入、防输出、防蔓延”,很多地区对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然而,封闭式管理对应的面临着卡点值守、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帮扶,要想落实好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党员干部当好“贴心人”。通过党员干部的“贴心服务”,为小区居民修水电、代办琐事、跑腿代购;为老弱病残等困难人群解决生活难题;帮助危急高热人员问诊就医……“红袖章”“红马甲”“防护服”成了让群众最安心的“符号”。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他们无私无畏、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增进群众战“疫”信心。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当好“三种角色”,稳生活、稳民心、稳情绪、增信心,全国同心一定能够筑牢基层战役堡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2

疫情当前,党员向前。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让党性在防控疫情一线熠熠闪光。

走街串巷,突击队伍建起来。“我是党员,我带头!”各级党组织党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组建了党员突击分队,逆行而上,守卫家园。政策宣传先锋组徒步前行,逐个摸排村庄,一家家测量体温,开展防疫宣传,日行一万步成了家常便饭;秩序维护先锋组夜以继日,在严寒中24小时轮番值守;综合服务先锋组心系群众,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物资,安抚情绪。“你们辛苦了!谢谢!”在党员突击小组日常巡查的途中,常常会收获村民们的暖心点赞,住在附近的村民也会为执勤人员送上热水、饼干,让坚守一线的志愿者们心里暖暖的。疫情无情人有情,全体村民的支持让大家防控热情更高涨,纷纷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疫”线有我,村头喇叭响起来。“村民朋友们,在家待着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党员志愿者戴着口罩,拿着便携式小喇叭,循环播放着疫情防控口号,确保户户通知、人人知晓。当看到外出群众或人群聚集就停下来,口头宣传防控知识,劝说村民戴好口罩。碰到外地来常人员,还详细询问情况,劝说他们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志愿者们尽心尽责,村民们主动配合,虽然网上关于疫情的负面消息不断,但是只要到村中走一走,就能感到处处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这些党员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不管是抗击疫情的哪一个环节,正坚守在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更是疫情战线上的“前行者”。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3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是几天来市民尤为关注的话题。“进社区不再要求测体温”“可举办一定规模的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基础教育各学段、高校师生有序返校复课”……防控措施的变化,正带来新的生活之变。

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是全民抗疫的战果,也是针对当前形势作出的科学研判。自4月30日北京将响应级别下调至二级后,继续坚持高标准常态化防控策略,经过“五一”小长假、全国两会、高三初三开学等“压力测试”,疫情无异常反弹,总体局面持续向好。就全国来看,5月以来境外输入病例大幅下降,每日报告数总体呈零星个位。眼下,虽然全球疫情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但国内防控屏障稳固,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断,民众防范意识普遍较强,境外输入风险可防可控。北京再次下调响应级别具备充足条件,也充分回应了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现实需求。

必须看到,下调响应级别并不等于“警报解除”、万事大吉。三级响应仍是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级别,我们也仍然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时期,许多国家“带疫解封”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视。而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加速,频繁高密度人群流动也带来了聚集性风险,北京这座大城依然面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一旦出现防控漏洞后果不堪设想。还是那句话,疫情还没有过去,不能有盲目乐观、松劲懈怠的思想;防控举措“战术”变化了,绝不意味着防控标准降低、防控力度减弱。

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三级响应级别下的每一项防控“战术”变化,都有明确的限定条件。比如,“举办会议可不戴口罩”,必须建立在严格消毒通风、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基础上;再如,“限流开放体育健身、博物馆等室内场所”,需要保证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完备应急预案等前提。简而言之,响应级别调整之后,需要知道什么事可为,更需要知道什么事不可为。

首都疫情防控对全国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容不得半点闪失,要始终绷紧防控这根弦,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仍然处在大考中。我们要倍加珍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战果,克服麻痹松劲心理,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应对,落实“四方责任”,做到“三防”“四早”“九严格”,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广大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要继续坚持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继续严格环境卫生整治。对每一位市民而言,也不能丝毫放松对自己、家人卫生健康情况的关注。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战时习惯”,与垃圾分类投放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坚持下去,就是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宜居家园贡献力量。

历经疫情大考,北京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市民们也拥有了更加成熟的心态。力戒疲沓松懈,强化防控意识,谨记“限制条件”,以实际行动加固抗疫防线,我们的生活将更健康、更稳健、更从容。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5

首先要守住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初心。这份初心表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只有做好防控摸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前线医务工作者的负担,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就个人而言,自从接到摸排值守任务,我就将此次抗击疫情工作当成组织对我党性品格的考验,始终抱着“不辜负组织信任”的信念努力工作,将这份“初心”贯穿其中。这样方能起到表率作用,更掌握了做实做细工作的不二法门。

其次要汇聚人民群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在我们国家70年的辉煌历程中,全国人民与病毒进行的战斗数不胜数,在每一次的战斗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新型冠状病毒既不是其中烈度最高的,也不是传染性最强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对这种病毒的不了解。随着对病毒认识的不断提高,应急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病毒神秘的面纱已被揭开。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先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下,我们有能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大敌当前更要稳定军心,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展现出战胜疫情的信心,号召身边人理性认识病毒危害、进行科学防范。要想生活依然充满阳光,就别让病毒住进我们的心里!

最后是要保持一颗持续作战的恒心。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一种新型病毒从出现到战胜它,还需一段时间。高度紧张的`疫情排查与防控工作仍需持续。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胜疫情需要保持恒心,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坚决筑牢责任之堤,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坚实的工作担当面对挑战,直至我们完全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社区疫情防控心得篇6

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河北省决定自2020年6月6日起,将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自2020年6月6日零时起,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京津冀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让人欣喜,这是我们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日趋向好的标志,但是,虽然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了,我们的警惕性不能下调,世界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的防控压力很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策略不能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这16字防控锦囊不能丢。唯如此,才能让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地生根,才能有效防范“针尖大的窟窿”,从而,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发展。

及时发现,最关键。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疫情防控压力很大。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唯有及时发现,才能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吉林舒兰疫情,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大原因是及时发现,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隔离、检测、管控,有效防范了进一步扩大感染。及时发现,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一招。为了这个及时发现,我们的各个工作环节必须“火眼金睛”,不容任何懈怠。

快速处置,很重要。快速处置是及时发现后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快速处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毫不犹豫,及时上报;二是按照预定方案,马上进行隔离处理。从而,不让疫情扩散、蔓延;吉林舒兰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上报,快速处置,国家疾控中心迅速派出专家检测组,各级防控环节快速启动。很快摸清了病毒特点,隔断了病毒传播链条。疫情防控就是与病毒赛跑,与疫情抢时间,这个“快”字必须到位。

精准管控,是保障。精准管控,贵在精准,精准到具体的地区,具体的管控举措,这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保障疫情不扩散。做好这个精准工作,需要谱写三部曲,一是制定科学标准,工作不缩水;二是打造硬核队伍,管控不放松;三是及时调整,保证精准不落伍。精准管控要严肃、严格、严厉,唯如此,才能滴水不漏。

有效救治,是硬核。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救治是硬核。我们要有一支时刻待命的队伍,我们要有一套物资聚集的的体系,保证队伍高素质,物资高质量。我们要让“有效救治”成为疫情防控的定心丸。有效救治能够坚定人民信心,打造人民安心。当前,中国在新冠肺炎的有效救治工作方面,世界,我们要继续做得更好。

16字防控锦囊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必须坚守,要通过坚持闭环式管理,坚持基础排查不放松,坚持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坚持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应急保障来等措施,打造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以“人民至上”的坚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复工复产中育新机开新局,取得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