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读后感的撰写是对书籍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自我认知的提升,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辉煌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辉煌读后感篇1
合上书本,掩卷沉思,回望历史,通过历史的烟云,这本《苦难辉煌》让我们相信,正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诚,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反观当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从中汲取力量,以坚定我们的信念,壮大我们的身心,从而写出一部更加辉煌的历史画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长征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是沿途群众不断的供给保障!穿越历史风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的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体现了人民的选择
在《苦难辉煌》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解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告诉我们,之所以如此,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才能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本书在写作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写法,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下来写,把中国革命的'命运同国际背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国际社会的变化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客观翔实,更为难得的是,作者的有些观点颇为新颖,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从而更加趋向于历史的真实。作者的文字风格也突破了以往同类书籍刻板、僵化、教条、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笔法进行写作,文采飞扬,激情洋溢,读起来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使本书具有了恢弘的史诗价值。
辉煌读后感篇2
?苦难辉煌》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20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从国际大背景下解读中共早期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得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时间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清晰地再现了一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国民党人失败的原因也是没有把他们的信仰发扬好,在困难和机遇面前犹犹豫豫,错失良机。而共产党人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他们的主义舍弃一切。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人,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大量的企业家们用污染中国观景而挣得的钱移民国外,官商勾结榨取人民的血汗钱,为了名和利抛弃家人,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是不会变得,现在现象正是崛起前得黑暗,历史是不停前行的,历史是不断产生问题的,人类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历史才会进步。但我又很担心它,这样的苦难真的是不想再经历,希望中国人能深深的记住这次苦难,在下一次苦难来临前,未雨绸缪,让苦难能缓和些。
辉煌读后感篇3
鄙人最近阅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我们再现了一幅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那是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党,我们的党是最无私的政党,我们的共产党员也是最无畏的英雄,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具有坚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走在时代最前沿,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种理想、信念,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党员,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时候,再次从书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我感到无比兴奋,无比自豪,深深体会到党的光荣、正确、伟大。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1949年10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苦难砥砺意志,胜利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凝结成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温党的革命历史,进而不断汲取让党的事业永葆辉煌的精神力量。
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个党,这支军队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胸中的主义,可能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就连斯大林也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的身上,但正是那些在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在围追堵截中疲弱不堪的队伍,孕育着革命的火种,背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起义。
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人。红军长征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桥栏、踏铁索向对岸冲去的22位勇士,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活到胜利,没有光宗耀祖,没有衣锦还乡,更无一人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还有那些千千万万年轻的不知姓名的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献出了生命的革命者。矍秋白牺牲时年仅36岁,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他当时的俄文水平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成就不会低于同时代的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在拒绝了蒋介石的威胁利诱后,他高唱《国际歌》,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没有一点死的畏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抚摸着书封,脑海中浮现一幅幅革命画卷,我长久地陷入了沉思,如果问我什么最感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持信仰、勇于牺牲、谋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也让我重新思考、重新回顾当年的入党誓词。如何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如何在海西建设、教育先行中争先创优、发挥教师党员作用?如何在我校创新发展、再铸辉煌的事业中勇挑重担?我的思路更加明晰………
辉煌读后感篇4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只记得总被长辈们叨叨着,需对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先辈们怀有崇敬之心、缅怀之意。但因自己年幼还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充沛,如今在拜读《苦难辉煌》一书,跟随着作者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辛苦历程,期间终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就不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富足生活时,还应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战争年代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前进号角。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人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努力过,我不后悔。
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个人命运不可能不和国家的崛起紧密相连。一个人一生不仅在为自己,更是在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强盛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不论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信念的继承人。
辉煌读后感篇5
《辉煌与梦想》这本书陪我度过了快乐有趣的日子。我感受了祖国的强大;屠呦呦、潘建伟、李万君……这些人物故事让我领略到了科学家的伟大,科学技术的强大;也了解了其他先辈们不惜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崭新的祖国。最后汇成一句话:“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这个故事让我特别难忘。屠呦呦用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挽救了千千万万个生命,她本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让中医中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她获奖后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她,屠呦呦老奶奶,我们的诺贝尔获得者,却又是如此的谦逊。
想想屠呦呦老奶奶,又想想作为小学生的我是多么惭愧啊!我总是喜欢看明星选秀活动之类的电视节目,喜欢模仿明星的动作、说话的语气……甚至关注某某明星又参演了一个什么电视剧。“崇拜”那些明星的耀眼光环,“崇尚”他们奢侈的生活。妈妈曾经问我:长大以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明星!”现在想想,我多么愧对胸前的红领巾!因为以前我对科学世界知道得太少太少,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像屠呦呦老奶奶这些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量子之星”潘建伟、“工人院士”李万君……通过这些人物故事的阅读,我立志做一名有梦想、爱学习、爱祖国、崇尚科学的小学生,长大以后努力成为科学世界的“明星”。
辉煌读后感篇6
岁月犹如一条长河,奔腾不息,在未来,都将成为历史。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历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为,是人自身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能让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时刻保持一个民族的危机感和自强心,才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历史的仇恨在我们这代人的眼中应该烟消云散了,但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省却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重视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怀和睿智,摒弃前嫌、取长补短、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战火纷飞的年代离我们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又有多少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如今的战争已经从土地、城墙的争斗转向了能源、市场的竞争,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场者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可限量的消费能力无疑已经成为一块货真价实的“肥肉”。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能让国内更多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挑战则是在全球市场的大背景下,无数的中国企业将接受国外企业的围追堵截,这场商战将会异常的残酷。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这个最大的优势,认清自身展望未来,相信本国企业一定会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豪迈和气概,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然而每颗尘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少伟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无奇甚至平庸。“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守护着我们平凡无奇的伟大。实践出真知,没有长期的实践中点点滴滴的总结经验,就难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在不计其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价值所在。失败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败的实践经验中累计自身的实力,当真正成功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辉煌读后感篇7
我从小就听妈妈讲过诺贝尔的故事。从此诺贝尔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今天,我看到《最后的辉煌》这一课,我怀这崇敬的心情将课文默读了好几次,当我读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和他的家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实验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亲被炸成残疾,他自己也被炸的满身鲜血。”时,我的心如刀绞一般疼痛,同时又被诺贝尔为了实验而放弃自己的一切的精神。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在看看我,平时做一个实验是处处想着会不会被电打着呀!会不会烧着手呀等问题。如果有危险的.话就不做这个实验了。在诺贝尔面前,我是多么惭愧,多么渺小啊!
不光诺贝尔有为了科学而献身的精神,连爱迪生也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爱迪生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的父亲让他去火车上卖报纸,他非常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卖报纸的时间里,他总要抽出空儿去做各种有趣的实验。火车长见他这样酷爱实验,便给了他一个火车上的小房间作为他的实验室。有一天,由于火车的震动过厉害,把实验室里的一种化学物品打翻了。化学物品和空气结合起了化学反应,使整个实验室爆炸了。所有的实验用品都报废了。爱迪生也被赶出了火车。
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要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不仅我们要有这样的精神,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
辉煌读后感篇8
我习惯在课外阅读时间,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这两天,我看了《辉煌与梦想》,令我的心如滔滔的江水,汹涌澎湃。
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到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志向;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到罗阳“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的壮举,是什么激励着他们?是爱国!是梦想!是信念!
此刻,我问自己:梦想是什么?在清洁工的心中,梦想也许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冲去人们心中的尘埃;在运动员的眼中,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在科学家的眼中,梦想就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大胆的创造。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个多姿多彩的梦想就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读了《辉煌与梦想》,让我对梦想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
实现梦想的路上,有艰苦,有辛酸,有汗水,但是我们仍要为梦想的付出而铺路,因为只有坚持、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这让我想到为了实现梦想,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史铁生,“能呼吸时,就要有尊严地活着;临走时,我要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生命像接力那样传递给别人。只要我身上还有一件对别人有用的器官,当最后离开现实世界时,就一定无保留、无条件捐赠他人。”史铁生与各种病痛周旋了三十多年,后来因为肾病加重,转为尿毒症,必须频繁地做肾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在中间不做透析的两天上午可以做一点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写作。他曾不无幽默地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想到自己的“教师梦”,教师是一个十分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他们不辞辛劳,只为培养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我多么希望能早点像他们一样,满面春风地站在讲台前,耐心地将知识的甘甜泉水洒进孩子们的心房。
为了我的小梦,也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