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出有创意的读后感,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写作角度和风格,我们在阅读完一本书后,通常会写下读后感来总结自己的思考与感受,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书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书的读后感篇1
打开《傅雷家书》,感受一个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傅聪的殷切期望。
“关山远阻而你我之间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尝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着你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傅雷对傅聪言传身教的父爱令我震动,当傅聪精神有些消沉时,傅雷先生曾给他写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闷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爱子的语言给傅聪,也给我们说明了在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恼,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走过一段消沉,会越来越坚强。他用被爱寄予的'文字鼓励傅聪一步步向人生高处迈进,时时刻刻给他以前进的力量,傅聪一直为梦想奋斗着,屡获成就,成为一名人格卓越的音乐家,少不了傅雷对他以书信进行交流的教诲。书信中也饱含着傅雷与傅聪对祖国的无尽热爱。
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于父子两人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些精神与心灵纯洁创造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们依自己拥有的赤子之心,“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亲写出的智慧的家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家书的读后感篇2
本周老师让我们读《傅雷家书》中1955至1956年,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我从中读到了对艺术的尊严和一个德高望重,德艺兼备的艺术家——傅雷。
艺术家用严肃认真对待一切,文中说: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也就是说艺术的表现动人,一定是从心里的纯洁来的,要不然怎么打动听众,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保持纯洁善良。
?孟子·离娄者》:“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就是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
赤子之心,一开始我想到的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而是助人为乐。在我的.班级中,同学们都非常友好,上个星期,我的涂改带坏了当时我环顾四周寻找涂改带的踪影,然而没有找到,我开口向班长借,班长用她那纤细的手指拿起涂改带,面带微笑把涂改带递给我。当时心里非常开心,用完后我还给班长并表示感谢,班长说没事儿.....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人的道德,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助人为乐是罪人的根本,也是一种美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用人美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如果在大街上有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有的人却只会路过,有的人会转头看一眼便离去(可能是怕惹是生非),但也有的人义无反顾的去将老人扶起来。我们应该保持原本的纯洁善良,共同打造一个拥有和谐风气的社会。
最后,愿赤子之心,永远流传下去。
家书的读后感篇3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在网上传递信息,或者直接用电话进行交流,很少写信。但我们在用这些通讯工具时,总会觉得它少了点什么。当我们在阅读书信时,我们会感觉对方就在我们身边,在和我们对话。傅雷父子在看信的时候,应该也是有这种感觉的吧。
一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可以体现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傅雷既希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向外发展,又不忍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为了让我们出人头地,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而当我们学有所成,要离开父母身边时,父母也会很舍不得,担心我们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因此他们经常千叮万嘱,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导我们。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讲来讲去都是那么几句话,感到很不耐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是为我们好,怕我们误入歧途。因此,有时候,当我们觉得快受不了,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不要随随便便就去打断他们,顶撞他们。
家书的读后感篇4
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给与温暖,给予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予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坚强的后盾,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
傅聪的母亲就是这样爱孩子的,尽管生活出现了种种问题,傅聪的父亲也生病在身,他们都没有怎么告诉孩子,好让他在国外安心。
而且时时刻刻嘱咐孩子,不要太劳累,不要太奔波,要好好休息,爱惜自己的身体。还有,告诉孩子在他乡要和朋友多多联系,不要封闭自己,这样才能好好发展。
父母的谆谆教导,很多年轻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充满青春活力,不在乎一些事情,而往往有些事情不在乎就会付出代价,比如健康。爱惜自己是生活的首要问题,为了事业,很多年轻人拼命的工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可是,一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一去不返。
就像一个杯子,打碎了重新粘上,也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人,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让自己输在了健康上。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
有些爱就在父母的唠叨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希望孩子们珍惜!
家书的读后感篇5
最近品读完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让我受益匪浅。
在二章谈艺部分,傅雷做为一个智慧的长者向儿子傅聪和读者讲述了一些道理,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智慧与道理;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追梦路上的我们或许会迷茫,但是有了傅雷先生的引导,我们也许会在追梦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乐观。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二部分中的那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会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黑暗的角落中独自享受着孤独,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崛起。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读,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人才;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才会知道刻苦学习的乐趣……那么多的优秀人才,谁不是忍受着孤独,独自一人钻研着学术。也没有谁是不经历孤独,而创造出来的美好。
我们在享受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和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时。我们不能忘记,是那些伟大的人带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他们在孤独中创造着一切,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忍受孤独,将坏习惯养成了个性,忘记了思考和探究。网上传着这样一句话:“许多人等把命运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过不好这一生,但有的人却能过的很好,因为那些成功的人,曾经体会过和成功等同的代价——忍受孤独。
让我们学习孤独,忍受孤独,体会孤独,享受孤独。即使有人对你说,努力根本就没有用,你只是在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罢了。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需要做的就是向别人证明什么,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将重复别人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追求梦的旅程中,我们应该享受孤独,体会孤独,走一场用脑与心相对的征程,探索那神秘的内心世界。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家书的读后感篇6
?傅雷家书》,一部由186封信拼成的集子。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
“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这是傅雷对傅聪说过的话,一种极自信的口吻和态度。
傅雷艺术造诣极深,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知识。可惜,他的梦想,美学及艺术史论的著述遗憾的.不能实现。但他对于音乐的探索,是体会的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傅雷,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一位崇高的父亲形象。
我认为傅雷对孩子们的教育观念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与傅雷的书信中,我更是看到了作为父亲所倾注的精力与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在这么多的书信中,我们不时看到傅雷喂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前提是,他让浓厚的父爱作为支撑的支点。
轻轻地翻看《傅雷家书》,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里,似乎能闻出父爱的气息来。父亲是一个伟大的名词,爱为这个词,加进了厚重。
这个21世纪的时代,书信想必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书信离我们渐行渐远。傅聪通过书信与父母沟通畅谈,真是幸福哩!再看看自己,好像从来没给父母打过电话道声问候,将书轻轻合上,才逐渐醒悟。
为父母写封信吧,我提起了笔……
读家书,想傅雷!
家书的读后感篇7
在家信中,傅雷或指导傅聪的音乐和生活,或评论中西方的古今作品,或抒发对古诗词的感悟。
“自我批判”是他一直强调的“把人家的赞美报告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但同时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11页)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也就变得坚强了。
这就成就了一个"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人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31页)的傅聪,他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对待荣誉,冷静而平静。
负累也一直在为儿子打气,你常在说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32页)他在鼓励儿子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当然还兼赞美"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31页)毫不矜持发自内心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与赞美。
用世间规律讲述着道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17页)形象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巜傅雷家书》是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座启迪心灵的宝库。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用信长谈,用心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