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观后感能够将我们对角色的共鸣与思考凝聚成文字,留存心中的感动,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日出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日出观后感篇1
周日,我特地早早的起来,来到窗前看日出。那是天空还有一点黑,疏落的小星星眨着疲倦的眼睛,四周一片寂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东方天空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浅,黑色变得深蓝变为浅蓝,浅蓝变为灰白······看看星星,星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又过了一会儿,东方的天边出现了鱼白肚,山峰立刻像刷上了一层光亮的奶油。小鸟们亮开了明亮的歌喉,让人神清气爽。
东方越来越白,似一面反光镜,亮的使人眼睛感到发花。这时,在那一片白云中,慢慢地出现了一道金光。金光转眼间变成了变成了一朵黄色的花朵,黄色花朵在天边慢慢扩展着、扩展着······
在一片金灿灿的光芒中,慢慢地出现了浅红色的光芒,红色一点一点加强。又过了一会儿,那遥远的东方,一个小东西从山探出头来。它非常小,只有一丁点儿,红红的。我一看,知道太阳要升起来了,就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里。太阳好像一个背袱,慢慢的一点一点往上爬。它越来越大,终于全部显露了出来,红红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此时,窗外的市场上喧闹起来,小贩开始叫卖蔬菜、水果,人们在讨价还价,十分热闹。
天边的颜色在变化着,好像画家正在拿着画笔一层一层地涂抹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丰富多彩,红的、黄的'、紫的、橙的······十分美丽。
太阳越升越高,越来越亮,变成了一个挂在天空中的火球。有一块大乌云来到太阳面前来“散步”,把太阳“请”到了后房。乌云立刻脱掉了黑斗篷,换上了紫色的大衣,该改名叫紫云了。在乌云的空隙中,太阳也不放过一丁点儿炫耀的机会,它将自己
身躯闪出一点,给乌云的紫衣穿上了一件金光。过了一会,太阳从乌云后边走了出来,一些顽皮的云宝宝跑到太阳面前,要与太阳比一比谁厉害。太阳发出金光,将云宝宝的白衣服换成了金衣服。云宝宝知道了太阳的厉害,脱去了金衣服,换回了白衣服,白云宝宝知趣地飘走了。
好美的日出呀!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奇观吗?
观日出观后感篇2
我觉得《日出》这个作品比《雷雨》更动人。以前看《雷雨》并不觉得有多令人惊艳,可能因为以前对那个时代对戏中的感情并无什么感同身受之处。但是现在看来《雷雨》中的大多数人更有真心实意,《日出》里的人物大多是没有心的。顾八太太和胡四那样的人真的很好诠释了什么叫保暖思淫欲。顾八太太应该不是真的不知道胡四对她没有半点真情,不过自己有钱,也不太在乎真情吧。她活得看起来一点都不明白,又天真又蠢。是不是真蠢我也不知道,可能要在不太安逸的情况下才能看出来。
从陈白露说的话感觉她人活得明白多了,应该说现实多了,但是做的事又不这么让人觉得。我看的时候有脑补,陈白露应该是个什么样长相的女人。就我主观来说,我觉得戚薇穿旗袍的扮相和我脑海里的陈白露比较像。因为面相上有一种疏离感,所以撒娇讨好的时候才会显得格外动人。说可怜,陈白露也是真可怜。本来是书香门第的高材生,因为父死家穷,(说到这想起戚薇演的乔安)做电影明星当红舞女,不是没有从良的机会,但放不下优越的物质生活。
这么说好像不太对,方达生喊她走她没有走,但是她的诗人,也就是她的前夫,让她跟他一起回乡下,白露就去了。可能还是人不对吧。这么说,白露还是可以为了爱情放弃物质的。但是物质也真的很重要,他们有一部分也是因为物质而分开。
我想列举一下白露的优点,白露善良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小东西。在金钱至上的世道,并不是那么唯利是图还是十分难得的,又生的那么美真是很难不令人动心。想说她独立吧,她也是靠有钱的男人供养着。但是她确实是一个人离开家乡一个人闯荡,她也说,潘月亭不是她抓住的,而是他自己来的。
但是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方达生张乔治都跟她求过婚。特别是张乔治,甜言蜜语真的是很会说,但是对待女人也没有几分真情。我想白露最后应该是对他抱有最后一丝期望的。我不敢说借了白露三千块钱白露就不会死。但至少可能不会那么快吧。
我看到小东西,就想到上海王的小月桂。上海王真的是童话故事。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被地方一霸看上了。两个小姑娘也都很倔,能打能咬的。小东西的遭遇更现实也更正常一点。哪有那么多深情的人。哦是不是小月桂从了小东西没从啊。记不得了,上海王是小时候看得电视剧。
?日出》涉及了不少底层人民艰难挣扎的事。例如黄省三的故事真是闻者悲伤见者流泪。我看的时候真的停下来抬头看看天花板才继续看下去。黄省三的悲剧真的很难在他身上找原因,难道非要怪一个人太正直又自尊吗。现在很多人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句话当然没错,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在非常迫切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就是因为需要互相帮助所以才要群居才能称为人情社会。
我说他们都没有心。怪他们只忙于生存和金钱。但是忙着生活真的已经很累了。我也怀疑我自己有没有心。好像有吧,又好像没有。
我不知道陈白露怎么想,会不会夜深人静,哦,他们夜里打牌,会不会白天打盹的时候想想自己身边的人,觉得无人爱我。所以如果离了物质怕是活不下去了。
观日出观后感篇3
家住杭州湾畔的我从小就有个愿望盼望能在湾边观赏日出时那瑰丽的绝世美景,但我始终未能了却这个心愿。不是起晚了,就是巧遇阴天,抑或是去得太早,无力于长时间的等待,半途而废。可在学校决不起早的我,学期考试结束后离校的前一天清晨四点,因天太热,再也睡不着,便起身去阳台上纳凉。初到阳台,只觉得丝丝的凉意及新鲜的空气让我感到瞬间的惬意。于是便坐享难得的.舒适。
仰望天际,西半天还是湛蓝色时,东面的空中已出现了丝丝光亮。远处房屋的背后隐着一道浅红色的光彩。待我取来纸笔,决定记下这一美景时,那道浅红的光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朱红中透着金光的云霞。原本丝丝的光亮趋走了另外一头的那片黑暗,使得整个儿天穹都亮了起来。虽然太阳还未抛头露面,但它一定已从东海岸边跃出了海平线因为日光照在纸上泛出了淡淡的红光。
太阳还没出现,但极富层次感的云彩已遍布整片蓝天。无意中瞥见一朵洁白无瑕、酷似贵宾犬的彩霞煞是好看,在蔚蓝的天空中它争分夺秒,每分每秒都变幻得让人难以捉摸。众多瞬息万变的云彩反倒为蓝天添上了绚丽夺目的一笔。阳台上的凉气已尽,日出的时辰也过了,我便收起纸笔打算回到宿舍。转身时忽然瞧见稀薄的云霄中藏着害羞的太阳。它红着脸,躲在云层之中,偷偷地俯视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灵。
我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开始一直守候在阳台上,等待太阳的出现。尽管没能观看到太阳跃上天空时那一扣人心弦的场面,但也感受了日出的整个过程。也许平时人们所谓的观日出也就这么回事儿。如此看来,我还算是有幸观赏过日出的人了。平日休息在家时每每整装待发地去看日出都垂头丧气地回来,而今天只为纳凉而上阳台却看到了日出,真是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观日出观后感篇4
许久没有这种手捧书卷恋字忘食的体味了。我是着实被剧里的人儿牵住了罢!
说起来能买到曹禺的这本《日出》足可以称得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听了教授对《日出》的介绍我便再也不能忘怀了。当时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却也未见书影。倒是这一次偶然地记起临淄新华书店三楼的图书是打折的`便要去看看。想想初衷也不是为了《日出》却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它。
这小册子是在一大堆蒙了尘的旧书卷里斜挤着的。大概它已久不遇知音了里面竟没有借书卡连扉页也是未曾翻开的样子。手里捧着它我欣喜地像个孩子全然不顾身侧人的惊诧。
读完它用了四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未曾落泪却心痛难忍。不由得要怪曹禺竟让我牵挂着的人物全在日出前“睡”去了真够冷酷的!
别人尤可小东西的死却让人太惊心悚目接受不了!在那样一个朝代那样一个苍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华正茂时颓败了的。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响在我耳边甚至是扬起在我的身边的。我单单听着那蛇皮鞭子凄厉地噬咬着那个惨痛而绝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死在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我无法告诉她苦难不是永久的请你再忍忍再忍几年!狂躁侵袭着我的全身。甚至方达生踏着日出的光芒走向未来时这种狂躁也难以平复。
陈白露、李清白、潘月亭……都被黑暗埋葬了。造成黑暗的金八却仍然纸醉金迷地狰狞着。方达生是走向光明去和“拼一拼”了但未来怎样?在没有组织、没有指挥、孤军单人的情况里他能见到真正的日出吗?
说来又忍不住要怪曹禺让所有人物的命运太惨烈竟会一个不剩了。
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更要珍视这寸寸和平了!
观日出观后感篇5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的人生悲剧,就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本名陈竹筠,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纯洁、聪明、美丽。她和方达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怀,这段情谊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毕业之后,受当时风行社会的女性解放风潮的影响,她决然走出封建家庭,闯入社会。
尽管她在社交上风流一时,但那时的竹筠还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诗人,“永远是那么乐观”,她真的好爱好爱那个诗人,即使在身为“白露”之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铭记于心。竹筠的确和丈夫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爱情梦做得太美了,认识不到再绚烂的光彩最终也要归于平淡。随着天长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诗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观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这样一段美好情缘以分道扬镳收场。
爱情憧憬幻灭了,婚姻破灭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时代也终结了。
在那样一个人欲横流的都市洋场,女人的美丽是一种错误,而聪明能干更是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对的便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归。而在两条路中,竹筠选择了堕落,从此化身为白露。她终日周旋于银行家、实业家之间,醉生梦死、放荡堕落、调笑无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堕落就堕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沦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堕落的现实生活与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锐对立,使她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与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个社会她只能屈服。她对妓.女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羞耻,让她羞耻的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出卖灵魂的做法。她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切以钱为中心”,她追求独立自主,反对封建的束缚,但她不能抑制对丰裕的物质生活的热切渴望。
陈白露在方达生面前,暂时丢开了矜持与戒备,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为她的“竹筠”时代是那么美,“苦”是因为它只是她一闪而逝,不可接近的梦,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方达生继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时,她断然拒绝了。
陈白露是一个绝望了的好人。她与黑三斗狠,救下“小东西”后,抑制不住地喊出一句:“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痛快事!”她的内心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舒展后显得清波荡漾,这是她人性深处的灵魂告白,是她向往自由光明的人性追求的表现。但这一次宣泄并不能把她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终于,等到“小东西”还是落入魔网,在劫难逃时,她的痛苦到达了顶点。然后,一切便归于了平静,心中不再有冲突。哀莫大于心死,这次,陈白露的心真的死了,痛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她知道太阳迟早会出来的,但也为出来的那个时刻感到渺茫,自己看来是等不到了。即使等到了,以自己这样一个女人,又拿什么去拥抱太阳呢?既然,生有何欢,那么,死亦有何惧?所以陈白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拥抱太阳的权利。
这样的一个女人,骄傲,自尊,聪慧的女子,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一个用生命去拥抱太阳的女人是绚丽的!
观日出观后感篇6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日出》里这句经典台词暗示着曹禺前期剧本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永远等不到的“日出”。
阅读了曹禺先生的三本剧本,我觉得其中的人物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周朴园、瞎老婆子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统治者;二是以周繁漪、周萍、陈白露为代表的矛盾的人们;他们无法忍受旧家庭中的腐朽衰落,但是又没有抗争到底的勇气和魄力。他们往往是曹禺最着力写的一类人物。三是以周冲、鲁大海、方达生为代表的新生势力群体。这一类人与旧势力水火不容,决心闯出牢笼,寻找新出路;一开始我觉得三类人中,有一部分没有冲出黑暗,如一二类人,在“日出”到来前就凋谢了。而另一部分人则打破了桎梏,迎来了“日出”。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细加思考不难发现,《雷雨》中的一个人物都盼着自己的“日出”,可是最终却无一获得。
周萍是盼着日出的,他想离开这个沉闷的家,到矿上去;四凤是盼着日出的,她想跟周萍一起了离开;鲁大海代表着新生的工人力量,发誓要为这个阶级挣得一份光明。周冲,他的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一个新生的太阳——一个早夭的太阳。而周繁漪,作为一个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的最“雷雨”性格的女人,《雷雨》中的绝对主角,比谁都期盼自己的日出。无数次央求周萍带她离开周公馆。可就这样一个性格强烈到不顾一切的女人,最终也没能逃过雷雨的打击,在日出之前,与鲁侍萍一起疯掉了。纵观《雷雨》里的人物,死的死,疯的疯,并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周公馆。《雷雨》中的人物全都沉没在日出之前。
陈白露一直渴望“一笔意外之财”来带领自己脱离现在的生活;翠喜强颜欢笑地工作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日子;小翠渴望着家庭的温暖;顾八奶奶幻想着爱情;胡四做着“明星梦”;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等都在乱世中想要谋得更好的出路,赚更多地钱······无疑,这些人随着大丰银行的破产而全部梦碎,被逼上了绝路。因此,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的人只能疯掉,或自杀。在强大的黑暗面前,日出中的人们也并没有等到真正的“日出”。
诚然,再结合《原野》、《北京人》可知,曹禺前期剧作中并没有一个人物等到了真正的“日出”。然而,这恰恰才是符合逻辑——悲剧之所以被称为悲剧,也正在于其主人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与勇气。曹禺一直这样做着,对于不确定的未来,他始终秉承着自己青年时跑马拉松的信念:挺过最疲惫的时刻,超越身体的极限,忍耐着,坚持着,向前方迈进。
观日出观后感篇7
睡醒,穿上衣服,迫不及待地钻出帐篷,看日出。
天还没亮,我与同行的伙伴一同爬到沙丘的顶端,等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几束光划破了淡蓝色的天际,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下挥动魔法棒了。
光束逐渐增多,天空渐渐变亮,太阳已露出小半张金色的脸庞。那种金色是无法绘出的热烈,没有夹杂着丝毫杂质,是纯粹的、明亮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日出,显得异常兴奋。我们激动地站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聚精会神地望着,仿佛要将日出的整个过程深深地印刻在记忆里,永远抹不去。
太阳在东方缓缓升起,没有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黎明的.光是一天中最纯净、最令人激动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细胞,唤醒了我们的心灵,唤醒了大自然的生命。
看日出是一种生命的美、积极的一个象征。晨曦的光,含着暖暖的气息,拥抱它,仿佛在拥抱光明。
我伸出手,去触摸那抺金色的光,很暖,很纯。一瞬间,它仿佛净化了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它使我们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光明而温暖的起点。
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想要离它近一点,再近一点,用我的鼻子闻,用我的眼睛看,用我的皮肤感受。
“好美啊!”一个伙伴说。是的,日出的确很美,那金闪闪的光渲染着蔚蓝的天和洁白的云朵。那大大的、发着金光的太阳悠悠地升起,为万物铺上了层层金粉,悄悄地唤醒生命。
一个人,能看几次日出?
不会太多吧!
有许多人,在日出时,昏昏地躲在被窝里,放弃了早晨。那么,那纯粹的光永远照不到他们的肉体和灵魂。
有时候,我们应该放慢脚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不要懈怠生命,不要丧失激情,不要变得麻木。
积极地对待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