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作文参考7篇

时间:2025-07-23 作者:Animai

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在写作文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地传达思想,增强逻辑与创造力的结合,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文化生活作文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文化生活作文参考7篇

文化生活作文篇1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有中国结、剪纸、陶瓷、对联、灯谜,还有各地不同民俗。说也说不了,讲也讲不完。可我最喜欢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装饰品。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发展,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让我给你说说它的特点吧:每一个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织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互相结合在一起,或其他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姿、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装饰品。如“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福星高照”“福寿双全”“年年有余”等组配,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诚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

我以后要多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增长知识!

文化生活作文篇2

在咱们桐乡,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这天晚上家家户户要插“地上香”。

傍晚一吃过晚饭,爷爷就骑着电动车带我去村边的小店里买香烛,香烛买来了之后我们这就迫不及待地开工了!奶奶搬来了一只板凳,放上香炉,插上了三支烛,然后在旁边放上一大块泡沫板,用于插“地上香”。听爷爷说,地上香,原先是插在自家门前的场地上的,所以叫地上香。现在条件好了,场地全是水泥浇的,已无地可插了,就插在泡沫板上了,这也是与时俱进呀。奶奶这边刚弄好,爷爷就开始把买来的香放到烛火上慢慢点燃,再是把火苗都吹灭,这个时候香就开始飘出轻轻的白烟,随着夏天的风轻散开来,整个村子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烛的独特香味。

我从爷爷的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撮香,便一支一支地把它们插在了泡沫板上。我看爷爷插的香一支一支排队似的整整齐齐的,便对着爷爷大喊一声说:“爷爷,您的插香技术真棒!”爷爷微微一笑说:“还可以吧,不能得意洋洋,要谦虚谨慎啊!”“哈哈哈……”我和爷爷都笑了。

望着星星点点的烛灯,我希望我的家人能得到地藏王菩萨的保佑!同时也保佑我家五谷丰登。

那真是个难忘的日子。

文化生活作文篇3

生活中有很多传统文化,有陶艺、剪纸、吹糖人、武术、古筝……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做陶艺。

我搜了一下陶艺的来历。陶艺源于石器时代,早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

每到假日,我就缠着妈妈去做陶艺,今天妈妈答应了我的要求。到了陶艺室,我看到了许多作品和工具,我选择做一个花瓶。老师先讲解做的要领:先摔打再揉,放入托盘里捏一捏,不要留缝隙,否则可能会失败,再把托盘转一转,在锅里煮一煮,就成型了。我认真听了讲解后,便自己动手了,因为我是第一次做陶艺,捏得歪歪扭扭,于是我就用勺子刮一刮,修改一下。我做好了模型,放在锅里煮一煮,果真成型了。我就把自己的作品涂上颜色,又在上面画了一只燕子,一枝桃花,哇,漂亮极了。我高兴地欢呼着:”我好厉害啊!”

我和妈妈又到欣赏区欣赏别人的作品,我看到了一个作品是一座房子,这座房子的主人是“三只小燕子”。这座房子上面还有三只燕子睡觉用的稻草,三只小燕子都在捉虫给宝宝吃,下面好像一只猫要来偷蛋,一只燕子仿佛说:“朋友们,注意呀!猫来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别被猫抢走了。”于是三只燕子一起赶走猫,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赶走了猫以后,三只燕子开心地陪着孩子。我看得入迷,妈妈拉我几次,我才从精美的陶艺中走出来。原来欣赏陶艺也其乐无穷呀!

今天我不仅学到了做陶艺的本领,还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骄傲,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喜欢陶艺。

文化生活作文篇4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生活作文篇5

“过年了!过年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迎来了除夕之夜。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奶奶、二叔和堂妹都从扬州回来过年了。

爷爷为我们筹办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有美味可口的可乐凤爪,有香甜润滑的桂花藕粉圆子,还有香辣十足的烤鸡翅……样样都让人垂涎三尺,味香色俱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相互敬酒祝福,其乐融融。

饭后,大人们悠闲地坐在沙发上一边品茶,一边看电视。而我则带着堂妹在院子外面放烟花。我拿起一个“开门红导弹”点燃后,过了一会手上一阵剧烈的震动,轰的一声一个光点飞向天空,随后,“嘭”的一声炸出了五颜六色的火花,美丽极了,妹妹一个劲地拍手叫好。然后我又拿了一根“火炬”,按照说明将它竖立地面,点燃导火线,先是一阵耀眼的白光,接着白光变成红光,最后好几个光点“噼里啪啦”炸向地面,让我们眼花缭乱,兴奋至极。

掌声和欢笑声又把我们带入了“春晚”。今年的“春晚”文娱节目丰富多彩。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京剧节目,有表现人们抗震救灾的舞蹈,有激发人们斗志的大合唱和男女声独唱,还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小品和让人笑破肚皮的相声……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的钟声敲响了。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在“春晚”的欢笑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文化生活作文篇6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粽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风筝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我特别喜欢它。

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到凤凰广场上放风筝,我高兴地说:好啊!到了凤凰广场,天上已经有许多风筝了,有灰太狼的、喜羊羊的,还有孙悟空的。

我也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的口袋,一只燕子探出头来,好像在对我说:我要在天空中飞翔,我要飞!我要飞!

我把我的风筝扔向天空中,然后拼命地跑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几乎把所有的风筝都落在背后,我非常高兴,想与别人一起分享。

但是,风筝突然降落,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心情非常失落,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这时,妈妈走过来,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放风筝的时候要找风向最大的一面

我立刻站起来,又重新放了起来。终于,我的风筝终于在天空中翱翔了。

在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同时,放风筝让我尝试过了失败,更让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文化生活作文篇7

在以前,我们学校正门旁常坐着一位吹糖人的老人,每当下课,便常有同学来买那些香甜又美观的小糖人,老人便烤着麦芽糖,擦试着满头大汗,在手中塑出一个个艺术吕。

可不久后,老人便因种种原因到了别处叫卖。每忆起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虽未品味过他的真正品道,可还是十分怀念。

终于,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展开了“品味传统文化”的活动。在那一个朗爽的早晨,在同学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糖人老师傅来到了班级做糖人,在全班的欢呼声下,在桌子腾开的空位上做起了表演。

同学们静静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老师傅不紧不慢地捣腾着麦芽糖,待麦芽糖软化后,老人沾一手玉米粉,抓起一团麦芽糖,像一团橡皮泥揉了起来。忽然,像变魔术似的,师傅抓起一处,一拉,拉出一个中空的“糖吹管”。管子马上硬了起来,老人便一手托着管子吹子,一手在鼓起的糖团上捏。鼓起的糖像一个快速膨胀的气球,不一会儿,变成了形象的`桃。老人一连做了几个,分给了全班,大家望着手中的“艺术品”不舍得吃。这时,我才发现师傅已满头大汗,烤麦糖的是雄雄的炭火,师傅的手早已荡得这红一块,那红一块。

一个看上去精致的糖人作品常被人爱不释手,但在高兴同时,人们常忘了这背后的辛苦,做一个精美的糖人,往往需练上十几年,在炭火的烘烤下更是不易。常没几人能坚持下来,糖人也渐渐被人遗弃。想到这里,我不离感到一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