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零读后感6篇

时间:2025-08-03 作者:Lonesome

大家可以通过读后感表达对书中人物、情节或主题的独特见解,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再见零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再见零读后感6篇

再见零读后感篇1

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再见,钢琴》。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写的。小朋友们,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现在我就来讲一讲吧!

皮卡本来生活在乡下,一直到上幼儿园的年纪,爸爸妈妈才把他接回北京来生活。北京的生活有快乐:可以每天晚上等爸爸妈妈下了班、达达做完了作业、奶奶干完家务活,一起开车去外面兜风;在幼儿园里可以和他喜欢的杜夏老师一起疯,一起玩耍;可以跟钢琴老师的'女儿絮絮一起弹钢琴……

北京的生活也有悲伤:要一个人睡单人床;要上幼儿园;要守很多规矩;要被逼着学特长、被逼着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不过,皮卡也不是那么不喜欢弹钢琴,因为有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钢琴弹得很好,他很喜欢和絮絮一起玩耍;也不是那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很多他喜欢的老师,也有很多老师喜欢他。

当然,他的生活也不只是有快乐和悲伤,也有感动:有很多人都爱着他;在麻油地时,他的四个姑姑都用很多种方式“引诱”他,让他和她们一起睡;在爸爸妈妈骂皮卡时,他的哥哥皮达都会站出来掩护着他。这些都让皮卡觉得非常感动。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一门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特长,而且不能像小皮卡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打算;我也要学习小皮卡勇于尝试的精神。

当然,这本书还讲了还有很多很多事情……

再见零读后感篇2

今年暑假,我读了《跟懒惰说再见》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了五年级学生吕家豪由种种懒惰行为转变为勤劳的人。他在开学第一天因贪睡而迟到,接着又被同学发现不刷牙、不收拾抽屉的坏习惯;他的懒惰还导致班级负责照顾的绣眼鸟死了;他的偷懒还让班级输掉了团体接力赛第一名……吕家豪真是毛病一大堆,因此他“荣幸”的被称为“懒惰王”。所以自然科学课分组写报告时他遭到同学们排斥,没人愿意和他一组,最后是虽患有心脏病但十分善良的的林绍恩愿意和他组成两人小组。对林绍恩“见义有为”行为,他十分感激,在林绍恩影响下他懂得了“小事不做,大事难成”的道理。当林绍恩生病住院时,为了不连累朋友被大家笑话,吕家豪决定改变自己,他克服重重困难,独自一人完成了难度很高的报告,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并赢得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终于跟懒惰说再见了。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感到懒惰真可怕,它偷去了人们的信任,偷去了朋友、让人变得孤单。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懒惰行为,我也不例外,对一些事情认为是简单的小事,不屑一顾,如扫地、洗碗,收拾自已房间,做作业有时自作聪明投机取巧。现在我明白了“小事不做,大事难成”道理,小事不去做,又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要从小培养勤劳的好习惯,多做些小事,也不会累到哪儿,从中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的快乐也无法形容。连吕家豪这么懒惰的人都能变的勤快起来,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像他那样呢?跟懒惰说再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我们小朋友都改变懒惰这个恶习,都能做一个勤劳有用的人,相信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

再见零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一本《跟懒惰说再见》的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家豪是个懒惰成性的小朋友,不管什么事情,他总能想办法偷懒,因为他的懒惰,导致班级照顾的绣球鸟死了,还让班级输掉了团体接力赛,因此他被封上了“懒惰王”的称号。因为他的懒惰,导致家豪渐渐地被同学们孤立了,经历了太多事,家豪决定痛定思痛,改掉懒惰的毛病。

通过此书,我也觉悟一个道理:知错能改,迷途知返。吕家豪虽然懒惰,但他也是有优点的,比如:他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跑步非常地快,有集体荣誉感……

所以我们不能从他的一点懒惰,就把他其他的优点否定掉。书中的家豪,也许有一部分像你,也有一部分像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懒惰的因子,只不过这个因子在你身上百分比不同罢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意志坚强,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懒惰因子就会被逐个击破。

说实话,生活中的我,也并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妈妈让我干活,我总想办法找借口拒绝她。偶尔的'懒惰让我深陷尴尬。记得有一次,家里要来客人吃饭,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我给她做帮手,我很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她就让我拿了一些水果和蔬菜,让我去洗,当我洗完水果时,脑中懒虫突然浮现对我说:“一半事情做完了,要不要先休息一会,等等再干?”于是我跑去厨房偷瞄了一下手忙脚乱的妈妈,见她没有发现我,我就自顾自地去沙发躺起来,悠闲地翻起了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时间唰唰地过去了,不知不觉突然耳朵一紧,妈妈已出现在我身旁,拧着我的耳朵,瞪着眼睛对我大声吼道:“懒病又犯了吧,我要不出来看看你,你今天可是要误事了吧,你叔叔阿姨们马上要到了,你水果还不放好,怎么招待他们?”我抬头一看时间,快五点半了,于是我赶紧翻下沙发,拿起没有洗完的蔬菜水果,麻溜地开始干了起来。不多久,叔叔他们也一个个地来到了我家,看我正在洗菜,都夸我懂事勤快。

再见零读后感篇4

?再见了,可鲁》作者是日本的石黑谦吾先生,摄影是秋元良平先生。这本书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导盲犬可鲁的一生,这是一本读来非常感人的书。

1986年6月25日,水户太太家出生了五只拉布拉多犬。其中,乔纳森(也就是后来的可鲁)在左腹部有一个黑色“x”的标志,水户太太觉得它是命中注定的导盲犬。接着,乔纳森被寄养到了仁井太太家,仁井太太给它取名为“可鲁”。后来,可鲁离开了养父母。它开始为成为导盲犬而训练了,训练非常地辛苦而且漫长。导盲犬必须忠诚地听从人的指令,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的安全性,带领主人安全地行走。如果有危险袭来,导盲犬会选择让自己面对。训练师说“sit”的时候可鲁就坐下;说“down”的时候它就趴下;说“wait”的时候它就停下;说“good”的时候,它就会使劲地摇自己的尾巴。终于可鲁通过了多种复杂的训练,它成为了一只真正的导盲犬。

渡边先生在四十二岁那年,眼睛完全看不见了。训练中心让可鲁成为渡边先生的导盲犬。渡边先生和可鲁马上成为了最亲密的搭档,他们一起上下楼梯、过马路、爬山、散步等。渡边先生牵着可鲁,可鲁也紧紧地贴着渡边先生,配合着渡边先生的步调,引导渡边先生安全地行走。就这样,导盲犬可鲁和渡边先生一起度过两年多的美好时光,最后因渡边先生长期住院而停止。可鲁后来成为“导盲示范犬”,向人们展示作为导盲犬所从事的不凡的工作。可鲁最后在12岁那年去世了。

从可鲁短短的一生中,我感受到了导盲犬可鲁对人类的忠诚和信任。不但导盲犬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也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怀与爱。

再见零读后感篇5

追踪着可鲁12年与人相依相伴旅程的数张黑白照片,与娓娓道来的文字一起诉说着它的一生。在充满淡漠与疏离的世间,可鲁勾起人心中最深沉、最温柔的情感,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悄然动容。

第一次看到你时,你正躺在高高的书架上,那清澈的眼神直直地望着我,没有一点世俗的尘埃,似乎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

作为一只导盲犬,可鲁身上背负着更多的责任,这使它早早失去了撒欢的快乐,告别了放肆的嬉闹,而养成了可以出色地克制自己的性格。它的一切感情的流露全在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那幽幽的一眼就可以让你知道它其实一切都已了解。多么乖巧的一只小狗!出生后才一个月就被挑选为导盲犬,在养父母家待了一年学会了与人相处并信赖人类,最终被训练成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它与主人渡边朝夕相处,为主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主人生病后,又经过多年等待,终于可以再一次与主人一起散步,最后的30米,竟成了永别。老弱的可鲁终于回到养父母的家,在无比熟悉的地方安静地走完这一生最后的一程。真诚温厚的可督,怎么可以承受生命中如此多的离合?它的心里该装着怎样的喜悦与哀伤?

在现实生活中的那种纯洁的、温存的情感,有多久没有接触了,不知道。只记得那只叫可鲁的狗把我从头至底深入至灵魂地彻底感动了。这种感觉很微妙,只感到眼前充满了雾气,水水的,直到眼前的一切模糊了,脸颊有水滑过的感觉。

?再见了,可鲁》讲述了一只导盲犬的一生,有精致的插图。我喜欢肴那一张张照片上可鲁可爱无邢的脸。从它出生至死亡,这个过程好像一片夕阳。如此精彩,如此无可挑剔。书中人与狗融合到了一起,像画一样美丽。人与狗的感情如此的纯洁友善,当可各目送主人远去,那种深深的留恋和不舍,它知道吗?这竟是永别。当可鲁的养父母眼见这个生灵一点点被吞噬,眼泪疯狂地夺眶而出,我真的控制不了,任眼泪在脸上肆无忌惮地流。

那一刻,可以感到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正在往心头奔涌。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这种执著可能连人都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可鲁还是把它演绎得那么完美。这不是能力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灵的情慷。

闭上眼睛,感觉到小可鲁正抬头望着我,那眼睛闪烁着光芒,那样纯真。真想去摸一下那湿涯流的鼻子,去感受一下狗的心灵,那是一种不需要任何修饰就能无限发光的美。

我看到了经久不衰的关于动物和人的紧密结合,还有对这个世界人情淡漠的一种质疑:我们今天的感情缺失,是不是已经到了很危急的程度了?我们是不是已经冷漠到需要由一只狗来告诉我们怎么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地步?

再见零读后感篇6

我喜欢看的书非常多,在《胡小闹日记》系列书中有一本《再见,马虎和拖拉》。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虎拖拉斯基”,顾名思义,就是又马虎又拖拉的意思。在乐多多小学的五(3)班里,来了一位转学生,高高瘦瘦像根麻杆,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了一头之多,他就是马小虎。很快,马小虎和胡小闹、长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马虎和拖拉,它们被同学称为“马虎拖拉斯基”。不久,“马虎拖拉斯基”三人组就惹出了大事:在一次值日后,他们因为粗心大意,竟造成教学楼失火,连警察都出动了呢。接着,他们为了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就找了洪兴叔叔帮忙,最后终于成功地改掉了坏毛病。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了,马虎和拖拉是多么可怕。想起平时,我做作业总是慢慢吞吞、拖拖拉拉、马马虎虎,总是让妈妈催促,总是把简单的基础题做错,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空着等爸爸妈妈检查时教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许多同样的情况:考试时,曾因为动作慢而来不及完成试卷,因为粗心而做错题;在生活中,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一件事,总能听到家长的催促声。

而《再见,马虎和拖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绝对可以称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坏习惯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掉。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去改变,相信我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