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内容是一定要深刻积极的,这样才会给读者带去动力,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1
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增加了试题——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两大任务,我们牢固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当前,我们要采取“两手抓、两不误”措施,强化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力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两不误、两促进。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有了一定的稳定,但我们始终提高警惕,不松懈的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我们始终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控辍保学、健康扶贫、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好“十项提升工程”各项措施,确保脱贫工作扎实、脱贫过程务实、脱贫结果真实。
当前之下,我们最重要的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始终要做到联防联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做到有质有量,在这两手要抓实干实,既不要松懈,又要确保工作进度。十三五规划的脱贫攻坚即将接近尾声,脱贫不脱政策讲述给群众,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产业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添加新的光彩,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实践在身,为民办事,为民所系。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2
简而言之我们普通党员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紧盯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重托,以决胜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为契机,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态度,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苦干,待到功成时,抬头再相见!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3
各级组织部门深刻领会中央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首先要深刻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义之重、责任之大、任务之坚、时间之紧,然后一以贯之、只争朝夕、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落实激励党员干部担当的政策措施,激活决战决胜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指导,坚持从严管理,着力查短补弱,实施精准培训。只有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决战决胜的尖兵作用,才能确保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只有善始善终保持严实作风,压实责任,才能确保“最终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开年全国上下就饱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困扰,好在截止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正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脱贫攻坚的困难增加,疫情成为今年影响脱贫质量的最大因素。我们要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排查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精准落实应对疫情影响的关键措施,把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最大限度消除或减少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4
最近,一条“米26直升机给修路工地运送工程机械”的新闻在网络刷屏,网友对这种大型直升机与小村庄同屏的画面纷纷感到震撼。据了解,这是四川省大凉山的阿布洛哈村出村公路的施工现场,在经过艰苦施工后,最后一个没有通路的建制村庄阿布洛村也快顺利通车。
大凉山州的阿布洛哈村全村只有2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1.94%,截止到2019年11月25日,它还是全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村庄。村民想要脱贫致富,怎么办,还是得修路。把天堑变为坦途,这条“致富路”,充满着满满的为民情怀;这条“致富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这条路,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最后一个没通路的村庄,高达70%的贫困发生率,阿布洛哈村仿佛被打上了“贫困”的标签。“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重承诺。不通路,就无法致富,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口号就会成为空谈。困难群众常念叨“想致富,先修路”道明了群众心中通往美好生活的“心路”,中国共产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让这条“心路”成为现实。在党的坚定领导下,我们踏过金沙江水、穿过茫茫大山、战胜白雪茫茫,就是要打通这堵住人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把交通闭塞的山沟沟变为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金饽饽”。这条蜿蜒在大山中的“幸福小道”,凝聚着每一名困难群众的“大写民生”。
这条路,体现着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初心。“初心是什么?”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一张试卷,在阿布洛哈村,初心就是修通这条出山路,带领群众致富的践行。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阿布洛哈村民的经济生活发展提速离不开农村的公路建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靠一条条水泥路铺垫。只有修通这条“致富路”,才可能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阿布洛哈村出村公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带动的是经济发展,联系的是党心民心,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初心。
这条路,是共产党人追求全民脱贫、扶贫扶志的苦心。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对外通道公路,阿布洛哈村民的致富路走得很艰难,出村公路修通后,这一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出山的路代表可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金沙江畔的这个村落,终于有机会脱下这顶“贫困”帽子。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乡间小道到铁路网络再到高铁提速,经济社会发展得得靠路来加速,一条条路的建成成为提振群众致富信心的苦心“缩影”。无论是太行山上的挂壁公路还是金沙江畔的跨江险路,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满发展劲头朝着小康生活前进,凝聚着共产党人的苦心。在巍峨大山间,许多共产党人拿出“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强意志,为困难群众发展好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做出郑重承诺。现在阿布洛哈有的村民已经卖了马,骑上了摩托车和三轮车,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做足充分准备,人民群众的致富热情越来越高涨。把这条出山的“小康路”和群众心中致富的“思想路”打通,阿布洛哈村民美好的明天也将到来。
把乡间小道的泥土变为水泥,就可以把困难群众的“贫苦”变为“幸福”。每条“致富路”,就是不让每一名困难群众“掉队”,让其在家门口就能搭上奔向小康社会的“幸福客车”,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稳步前进。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5
贫困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脱贫摘帽和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推动减贫战略和扶贫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扶贫转入常态化、制度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课题,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收官意味着全面决胜、不留遗漏,必须对标中央提出的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做到扭住重点、集中力量、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战役,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党必须答好的初心答卷和时代考卷。今年是兑现承诺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基层干部必须清醒把握形势,科学调整策略,精准破题攻坚,以提升贫困治理效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保持正确的心态,戒骄戒躁、保持定力,懂得越到最后越艰险的道理,清醒客观地分析把握脱贫攻坚工作现状,做好打硬仗、过难关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保持决战的状态,就是要打起精神、鼓足干劲,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一鼓作气决战决胜,把扶贫工作做得更精准、更扎实、更有效。一定要做好思想动员,引导党员和干部站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高度,提振精神、调整状态、奋勇作战,冲在一线,发扬革命精神、优良作风,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志在必得的决心、迎难而上的魄力,冲刺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第一责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一项伟大事业,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统筹谋划、精准研判、精心安排,把指标任务、工作责任砸实到干部,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6
把握“平衡力”,脱贫攻坚“两头稳”。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然而,突出其来的新冠疫情,为脱贫攻坚增加了阻力,需要我们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一手抓经济发展,守住社会发展快节奏步伐。疫情防控虽已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但国外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小范围疫情仍然存在,持续提高警惕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当然疫情防控的必然选择。同时,受疫情影响,要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必须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生产便利,刺激人群经济消费,为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加大马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在危机中育新机。
提升“续航力”,脱贫攻坚“久为功”。脱贫攻坚“决非一日一时之功”,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只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如何防止因病返贫、实现政府兜底人群全面脱贫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困难。尤其是受今年疫情的冲击,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完善脱贫攻坚体系,确保脱贫攻坚“软”着陆。同时要做到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在集中攻坚的同时,时常“回头看”,有效防止“返贫”,做到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老百姓挑起全面小康的“金扁担”。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7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和干部们要紧紧的拉着百姓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用“心”扶贫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出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人们,这些更加驱使着国家去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任务、有指标,但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了帮助而帮助,敷衍了事的被动做着扶贫工作,这样没有一丝责任感,何谈用“心”。在一线奋斗的党员和干部们,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坚持行善、向善的新年,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爱心的用“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用“新”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处,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对他们的未来规划有所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和干部要有扶危救急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保护他们脱贫愿望和生产发展的积极性。用“新”的思考、“新”的方法,让贫困户充满正能量的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实现小康。没有“心”和“新”,扶贫之路不会走顺,只有付出真心、勇于创新,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才会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胜利。
扶贫路上的心得体会篇8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