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己的教案,需要要时刻进行创新和修改,教师所写的教案是为了课堂内容服务的,所以实事求是很重要,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昆虫中班科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1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4.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5.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收集的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收集的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评价。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孩子爱观察,有好奇心,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和互助合作。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王国”区域角。
2、对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3、‘朋朋“的图片,昆虫及其它动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一份招聘启事》:朋朋收到昆虫王国的国王的一封信,国王有一件事想请他帮忙!朋朋收到这封信感到有点为难了,因为他看不明白这封信的意思,所以想请你们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写了什么!
破译招聘启事:出示图夹文的招聘启事,让幼儿讨论猜测(原文:森林里要成立一支昆虫保安大队,希望昆虫前来报名)。给幼儿分组讨论(2分钟)
“请孩子们看看招聘启事上面说了些什么?”请各组幼儿回答讨论。
“朋朋把招聘启事出去之后,有很多小动物来报名了。我们来看看谁来报名了!”出示“报名者”让幼儿认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这么多的小动物来报名,朋朋又发愁了,到底谁符合这个招聘条件?”
二、区分昆虫与非昆虫,了解昆虫的主要的特征。
1、揭开第一个条件,让幼儿猜测。‘我们这个招聘是要招什么啊?希望谁来应聘啊?(昆虫)。那这些来报名的小动物里谁是昆虫啊?
2、出示昆虫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你们见过哪些昆虫?请幼儿回答。到底你们说这些小动物是不是昆虫呢?前几天我们都看过骏骏带来的一本书《朋朋昆虫王国历险记》,朋朋在昆虫王国里遇到的哪些昆虫啊?(蚂蚁、蚁狮、蚜虫、蝗虫、蝴蝶、屎克郎、螳螂)。这些都是昆虫,现在请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地是长得一样的呢?(2分钟),然后请幼儿回答。
3、请幼儿讨论并做分工合作作记录,并向幼儿讲解怎么样作记录。
4、教师小结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一对触角,头胸腹,分三段,六条腿。
二、成立昆虫保安大队。
“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符合这个条件!”宣布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经对各种昆虫比较感兴趣了,可是见到的也只是在菜园地里最常见的那几种,许多别的孩子们都没见过,通过展示相似于各种植物的昆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发现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副(画面有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四页。
3、幼儿、家长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活动流程:
1、寻找昆虫。
(1)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发现了哪些昆虫。
(2)引导幼儿寻找不容易发现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被发现?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本领。
(1)请幼儿欣赏科学小知识《捉迷藏的昆虫》。
(2)提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3)阅读幼儿第三册第四页,仔细观察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
4、游戏《捉迷藏》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幼儿相处好办法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提醒幼儿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将相关图片、图书等资料投放在发现区,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5
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过程:
活动(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一一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