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 ,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并学习为文学作品画一插图。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
课前准备
1.欣赏用的插图作品及步骤图。
2.让学生收集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故事供学习它帅插图之用。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2.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
插图是用形象表现作品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插图(创作画)目的是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创作插图时,,既要尊重文学作品原意,又要发挥视觉艺术的功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例如课文中的《神笔马良》插图,表现了他为穷人画仙鹅取乐的情景。画面中的马良全神投入绘画,画中几条弧线反映了神笔把仙鹤挥动起来的状况,突出了“神笔”的“神”字。另一幅表现地主到金山去夺宝,马良决不让坏人得逞,手舞画笔画了几道粗犷的弧线,风刮起,浪奔腾,地主和他的船即将卷入大海,画面进一步点出了神笔马良的“神”及马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加深了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因此,要画好插图,首先要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对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再用形象去表达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及形象,并要画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3.绘画步骤:
(1)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2)用铅笔定场景位置。插图(创作画)画出天空与地乎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3)定出人物舶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4)详细画出各部分。
4.作业要求:插图(创作画)本课要求用铅笔完成画稿。
5.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中外人咖臣饰及建筑殴),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运用色彩,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例如课文左上图,色调是黄色,表现了在炎热阳光下小熊和小朋友开心地吃西瓜的情景。从上述分析:
① 色彩省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 用骸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③ 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6、着色步骤:(阅读课文及龄祝步骤图说明)
a.先着主体的颜色。
b.涂背景。背景与主体色彩应有所区分。
c.刻画细部。
三、学生着色,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对主题突出,画面主体符合内容要求,配景有时代特征,色彩鲜明的插图给予表扬。 教师应认真帮助学生确定作插图的故事情节。启发形象思维要紧扣情节。特别是细节,明确后,才会有生动的表现。创作插图对五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多鼓励。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深秋来临,一片片树叶往下落,本班孩子捡拾树叶玩,为了孩子的兴趣,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加深孩子对树叶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教学反思
在《画树叶》的活动设计上,我首先考虑到中班孩子注意力不能长久的特点,利用了课件,实物,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学画之前,先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摸一摸深化感知树叶的构造,为孩子的绘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游戏环节,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陶冶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孩子心中有关爱树木的意识。
本活动教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易接受,富有童趣,师幼配合默契,互动性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拟人化的画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能力。
2、会添画出一些简单的背景。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人手一支黑笔及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那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2、从前,有个调皮的孩子,整天在蓝天上奔跑,他红红的`脸上渗出一颗颗汗珠,他拉来一块白云当毛巾擦擦脸,他的脸太脏,白云立刻变成了黑云,云儿哭了,调皮的孩子安慰说:“别哭、让我来变个魔术吧,”他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黑云又变成了白云。
小朋友猜猜看,这调皮的孩子是谁呀?(太阳)咦,这个调皮的孩子怎么把脸藏起来了,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小脸吧!这个小孩真漂亮,长着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巴。
刚才的故事中说太阳有什么本领呀?(变魔术、喷出七色霞光)
3、太阳变了个魔术,让黑云又变成了白云,白云高兴地围在太阳的周围,把太阳打打扮成了什么太阳?(出示范画)谁来给这个太阳取个好听的名字?(云太阳)
4、太阳比原来更美丽了,他非常开心,继续奔跑,看到果园里的苹果还是绿绿的,他说:“让我再来变个魔术吧。”他又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绿苹果渐渐地变成了又圆又大的红苹果,苹果树妈妈很高兴,她让孩子们一起围在太阳周围,这下太阳又打扮成了什么样的太阳呢?
幼儿回答。
5、太阳继续跑呀跑,他还会给谁变魔术呢?他们又会把太阳打扮成什么太阳呢?
幼儿回答。
6、现在你们来画变魔术后的太阳好吗?
画前,老师提个要求:太阳画在纸的中间,要画得大,其他空的地方画上七彩霞光,涂色要鲜艳均匀。
7、幼儿作画。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分别加以指导(轻音乐)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的】
对比色的运用练习和点线的装饰练习。
【教学要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运用蓝色黄色对比来突出画面的主次关系,并综合练习运用点线面的组合。
【教学材料】
黑色卡纸、黄色卡纸、水粉颜料、炫彩棒、金属笔。
【教学过程】
1、观察与讨论:
①讲述故事,启发想象:“兔宝宝的气球梦”
②图片赏析:抓住兔子的特点进行表达。
2、想象与表现:欣赏运用点线色表现的作品,认识对比色,尝试用点线色进行表现创作。(运用点线色与绘画语言表现自己心中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3、作画提示:
①先用白色水粉表现兔子的造型及动态。
②剪出热气球,并用点线面组合的方法装饰画面。
③用深浅蓝色添画背景。
4、作业评赏: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努力用明快的色彩和富有稚趣的内容使画面充满了趣味,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5
一、活动内容: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 《 中国戏剧脸谱 》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的戏剧脸谱,感受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的美。
2.体验自己动手绘画脸谱的乐趣,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着重引导幼儿注意图案中对称花纹的表现,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现。
四、活动准备
1.京剧《五台山》vcd。
2.脸谱作品6-8幅,(面具),无颜色脸谱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引出脸谱。
1、师:走,看电视去~! ( 教室里正在播放京剧《五台山》。幼儿跟着老师自由进入教室,安静坐下看电视) 2、幼儿欣赏京剧结束以后,教师提问: (1)、你们知道你们刚刚看到的这是什么节目吗?(京剧) (2)、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 教师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不但中国人喜欢,连外国人都在学我们的京剧呢! 3、小朋友们刚刚在看京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演员的脸?出示图片,是不是跟老师现在拿的是一样的?(是)这个呀叫脸谱。………
(二)、引导幼儿欣赏脸谱的色彩和表情
(1)、小朋友看到这些脸谱的第一感觉是怎么样的?(漂亮,颜色鲜艳,五颜六色的……)
(2)、师: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还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以供欣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想和小朋友们一同欣赏。
(3)、师: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吧!(师逐一出示黑脸、白脸、红脸、蓝脸)
(4)、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脸谱除了颜色不同,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地方了。(表情)
(5)、你们知道不同颜色和不同表情的脸谱,代表了什么不同类型的人吗? 教师小结: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五颜六色的脸谱品代表了不同的角色。 红色 一般是指: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一般是指: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金色 一般是指:神仙高人。 蓝色 刚强阴险。
(三)、引导幼儿欣赏脸谱的图案
(1)、 师: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我们的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
(2)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教师小结: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但都很有规律。(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六、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 1 、颜色要有深有浅。
2 、注意要对称。
关于中班树的美术教案篇6
一.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完美的表现一件作品比较困难。为了能让中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有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因此,开展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美工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尝试通过用纸杯变形,涂色,添画等方式作出纸杯花。
3、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引导幼儿按照规律剪出特别的花瓣。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1、纸杯、蜡笔、剪刀若干,纸杯花成品、课件。
2、初步学会使用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用过的.纸杯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小朋友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朵花。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花,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出示教师制作的纸杯花——师:我也制作了一个纸杯花,你们看像什么?(太阳花)
3、表达交流——师:小朋友,你们想做一朵什么花?
(三)讨论制作,幼儿操作
1、师:一次性纸杯怎样才能变成一朵花啊?你们想不想学啊?
2、纸杯剪成花的过程:先用剪刀从杯口往下剪,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全部剪好后,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再用小手卷花瓣,接着给每一片花瓣涂上好看的颜色,最后画花心。(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3、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要特别提醒小朋友:操作时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