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好读后感我们都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感受,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农夫和羊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1
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事,一天一个农夫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条蛇,它快要被冻成“冰棍”了,农夫赶紧把蛇放进怀里,回了家。
蛇渐渐恢复了本性,一下子朝农夫咬去,农民中毒身亡了。这让我明白了,做善事救小动物是对的,但是也要看救的小动物是好还是坏,不然后悔的是你自己。
我还领悟到了许多道理,蛇的本性就是咬人,不管生死,它却不能和人们成为好朋友的,如果我们执迷不悟,也是白白送上一条活生生的命啊!
但是见到了对自己有害的生物不能把它打死。因为如果随便杀生,便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会变得冷漠,再也见不到小虫子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真是大有感悟啊!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2
我昨天又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在这里面写的都是寓言故事,文章都特别短小,在这几篇文章里面,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故事是《农夫与蛇》。
有一个农夫在上山砍柴的路上碰见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就把蛇拿回了家,农夫和他的妻子都看着这条蛇,然后用火唤醒了这条蛇,蛇本来就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他不能因为农夫救了他,他就不咬人,最后蛇还是露出了自己的本性,把农夫家的所有人都咬了一遍,农夫家的人因为中毒而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农夫是一个善良的人,蛇是一种极易伤人的小型动物,他不能因为农夫救了他而改变了他的本性,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本来是一种好事,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在帮助别人之前要看看别人本质,以免帮助他人之后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3
?农夫与蛇》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冻僵的蛇的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非常可怜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被温暖苏醒过来以后,恢复了它的本性,便咬了恩人一口,这使他受到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怜恶人,应该受到恶报。”
当然,像蛇这么狠毒的人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更多的是还算善良却也很在意自己是善良的人。你帮助他,他也会帮助你,仅仅是这样的话,善与善会相得益彰。可是,一旦受到伤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善良的本性受到伤害后,羞恼纠集起来,郁积在心灵暗处,酿成毒液,埋下仇恨的种子,于是开始制造新的伤害。这时候,好人就难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怨抱怨,成为一种相对公正,有人把它看成是挽回自尊的必要手段。在恶与恶的“合理”对抗中,怜悯反被视为应得的报应,作为人性证明和良心基础的恻隐之心,成为被谴责的罪行,想起来都令人感到悲哀。于是乎,新一轮农夫与蛇的故事重演的时候,蛇咬了农夫之后仍旧心安理得,而下一位农夫就会变得和蛇一样了。
所以说,爱的给与并不全然都是无私的,而是有分别的,它和恨相反相成,隐蔽着仇恨的危机,爱的付出要求等价的爱作为回报,这种爱转化成为仇恨的例子已经数见不鲜了。无私的爱是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回报的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是只问付出,不问收获。俗语有云: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说的就是这种爱。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农夫与蛇》的故事以后,懂得了一个道理。在不知道别人身份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帮助别人。老师也跟我们讲过“坏人不会因为你的热心而感动,只会利用你的热心做坏事”。我们应该要有自保的意识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随便帮助陌生人,但要帮助好人。
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其是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用暖和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惊吓,被吵醒了。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以为农夫要伤害它,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农夫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说完就死去了。
所以,不要随便帮助不该帮助的人。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5
假日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其中《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出门办事,他从早上一直走到中午也没吃没喝,于是,他就在路边休息吃干粮。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善良的农夫将蛇拣起放进自己的怀里。可是他又一想,万一蛇醒来把我咬伤怎么办?想到这,他就把蛇扔了又继续赶路。走着走着,他又想,如果他把蛇救活,蛇会感谢他的,想到这,农夫又回去将蛇拣起,贴着肉放进怀里,就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农夫感觉蛇动了,冻僵的蛇醒过来,然后又在农夫那温暖的胸膛狠狠地咬了一口。农夫疼急了,他把蛇掏出来又将它掐死。蛇毒进入农夫的身体里,不久也死去了。
农夫是个善良的人。他明知蛇会咬人的',但他没有见死不救,一次又一次的将蛇捡起,目的是为了救活这个小生命。可是蛇忘恩负义,不但没感谢恩人,而且把恩人咬死。最终蛇也没有好下场,他也被农夫掐死了。
邪恶本性不会改变的,怜惜恶人,后患无穷。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6
“你知道吗,咱俩早就见过了,我是吕洞宾,你就是那条狗”最近新兴的网络梗,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名字叫《农夫与蛇》。
冬天时,农夫回家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出于心善,农夫决定带它回家,就它一命。农夫到了家,把蛇放在地上,屋子里有火炉,很暖和,蛇感到温暖,不久就苏醒了,它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咬了农夫。
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这条蛇没有良心,不知好赖,若不是农夫好心救它,估计它早就冻死了,真是恩将仇报。
学的东西多了之后再读,发现也不完全怪蛇,蛇到了冬天是要冬眠的,这样它们才能活下来,农夫把蛇拿回家,蛇一直在冬眠,感到温暖后,还以为春天到了,提前苏醒了,这时候它什么也不知道,它只会把农夫当成自己的敌人,蛇是领地意识很强的动物,对于闯入它领地的人,必然是要狠狠咬上一口的,这是生物的本能,都会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人类这里不还有个词叫“正当防卫”么?
再后来,又品味出了另一种意思,取之以桃,不一定回报之以李,付出了也不一定会有回报,对别人好还不如没有,好好做自己就够了。
农夫和羊读后感篇7
?农夫和蛇》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寒冷的傍晚,农夫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顿时起了怜憫之心,农夫便把蛇捡起来,放进自己温暖的怀里,不一会儿,蛇苏醒过来,恢复残暴的本性,不分青红皂白就咬了恩人一口,农夫受到了致命的伤害,毒发身亡,虽然农夫最后把蛇打死了,但自己也付出了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帮助人和救人都要看对象,可别像农夫那样,更不要像蛇一样恩将仇报!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蛇咬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坏人做坏事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对坏人和有毒的动物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就算你对它再好,它也会恩将仇报的。同情恶人,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和损失。
在现实的社会当中,谁是小人?谁是君子?人都是一样的五官一样的躯体,看不清的是灵魂。有谁能分清和界定谁是好“蛇”,谁是毒“蛇”呢?可上天是公正的,人在做,天在看。恩将仇报的人一定会有报应的。古语云:施恩莫望报,一个没良心的人他也不会得到什么富贵,善恶有报天理常在。
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就要心生感激之情,懂得知恩图报,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