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份全面的教案可以覆盖教学所需的各个方面,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幼儿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这个年龄正是对小动物形象极其敏感并喜爱的阶段,他们对小动物的模仿有很强的欲望。我设计的音乐欣赏《小熊和小鸟》有明显的乐段与节奏变化,通过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音乐节奏并能用自身的动作体态来表现音乐,表达乐曲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感知乐曲不同的音乐性质,并学习用熊走、鸟飞等动作来表现。
2、迁移日常生活经验,创编不同动作,表现熊走、鸟飞的形象。
3、知道寻找空间律动,不与别人碰撞。
活动准备:
小熊和小鸟的图片自制课件音乐《小熊和小鸟》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重点:
倾听分辨音乐节奏的快慢,并掌握区分乐段。
活动难点:
尝试用恰当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并做同伴间的配合。
活动过程:
一、看动物宝宝,引导幼儿模仿动物形象。
1、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进场。
2、观看动物图片引出小熊和小鸟这两个角色,理解角色形象,迁移生活经验创编熊走、鸟飞的动作。
师问:“小熊是怎样走的?”“怎样做才能看出小熊很笨拙的样子?”(幼儿模仿)“小鸟是怎样飞的?”“小鸟飞来飞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用表情引导幼儿说出轻盈或是欢快的感觉)
二、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有一天,小熊自己在家里,没有伙伴和它玩,觉得非常闷,它就走到这,走到那,这时候小鸟飞来了,两个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它们可高兴了,就一起跳起舞来了。”
2、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叫《小熊和小鸟》。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音乐中哪里是小熊在走,哪里是小鸟在飞。(播放课件,完整欣赏乐曲)
3、幼儿感悟音乐,师启发幼儿说出音乐中节奏慢的地方是小熊在走,快的地方是小鸟在飞。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a段:刚才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呢?哦!是小熊。小熊走路是什么样子呢?(重点练习熊走的动作,教师反馈幼儿好的动作帮助幼儿掌握熊走时膝盖弯曲的要点,为了体现小熊笨拙的样子,走时两拍走一下,并提示幼儿在这段乐曲中比较明显的:33445—处转圈,学习按乐句交替做熊走和转圈的动作,集体跟随音乐练习。)
2、欣赏ab段: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表现的是谁呢?一起来做做小鸟飞的动作。(练习小碎步,做鸟飞的动作。)
3、好!现在咱们再来听听下面的音乐,想想这个时候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听出b段欢快的舞曲性质)哦,有的小朋友说像在跳舞,非常正确,两个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可高兴了,于是一起跳起舞来。
四、配乐表演
1、小熊和小鸟玩得非常开心,想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玩,你们愿意吗?那现在我们就请小男孩做小熊,小女孩做小鸟,准备好,开始。
2、互换角色表演。
五、活动结束
今天玩得开心吗?老师也非常开心,哎呀,时间过得可真快,咱们该回家了,改天再来玩,回家喽!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喜欢音乐,好动的性格让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超过其他班级的幼儿,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会倾听和表现音乐,我选择了这段《小熊和小鸟》的音乐素材让幼儿欣赏。
?小熊和小鸟》的音乐选自《贝贝舞曲》,乐曲结构分为aa、ab、ac、ba、bb几部分,其中aa段乐曲节奏平稳,适合于表现小熊笨拙的动作;其余几段乐曲的节奏都是比较欢快的,适合表现小鸟轻盈的飞的动作和两角色结伴自由舞蹈的情景。学做小熊和小鸟的动作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模仿,但能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分辨出由哪个角色来表演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个韵律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本次活动预设了三个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笨重、轻巧的音乐形象及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
2、大胆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知道寻找空间律动,不与别人碰撞。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一只卡通熊图片和小鸟的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熊和小鸟在跳舞的`时候的情景,较好的激发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好的把活动带入。特别是班上的小雨小朋友在创编的熊的游戏动作时能很形象的把动作做出来,我有意识的让其他孩子们去模仿他的动作,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不亦乐乎,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采用情趣音乐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熊和小鸟在森林里碰见后欢快游戏的情景,并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和教师(熊)之间的互动,当我喊道:小鸟,孩子就会回应:哎,小熊、哎,这样一应一答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作为主人翁的那种快乐,因此更便于接下来的聆听音乐环节。当孩子们都能感受到音乐特有的aa、ab、ac、ba、bb形式时,孩子们在快乐的创编中进行游戏,活动得以成功。活动的三个预期的目标能基本的达到,孩子们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当然活动中还是能找出一些不足:如在创编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受到小雨小朋友的示范影响,创编出来的动作都类似,不能很好达到发散幼儿的思维的效果;本次活动的位置安排上如果能排成半圆形的话,更利用后面的音乐游戏环节进行;作为教师,我的语言还需要再精炼一些,组织能力还需要再进一步提高。针对那些活动中不太积极的幼儿,还是应该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和孩子一起玩音乐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在《指南》中所学的教学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上,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一定能让自己的课堂活动充满音乐的快乐,让孩子们能真正的走进音乐的世界。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2.知道在不同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表现。
3.体验自己的独特性,学习表达不同的“我”。
活动准备:
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幼儿跟音乐律动。
(2)请幼儿介绍自己。
2.讲述“我”的.故事。
(1)阅读幼儿用书p1页。
(2)请幼儿说说书里的故事。
(3)教师完整讲述幼儿用书“我的故事”。
(4)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你们也说说你们自己的故事吧。
(5)幼儿拿出自己的成长相册,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6)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最有趣的事情?
(6)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3.绘本制作“我的故事”。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幼儿绘本制作“我的故事”展。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3
活动背景
中班的幼儿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爱学好问,语言发展也从小班的积累阶段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而打电话正是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为了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乐于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春天的些季节特征。
2.体验伙伴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3.感知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顺序,初步找出其中的规律。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对话,从而引发幼儿关注春天的变化。
难点: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并找出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电话、动物头饰、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谈话激趣。
小朋友经常打电话吗?你们给谁打过电话?都说了些什么?小动物在美丽的春天里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他们也想打电话告诉朋友们,我们起去听听吧!
二、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画面,师幼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1.小黑熊。
(1)谁住在树洞里?小黑熊听到了什么声音?它从树洞里出来会说什么?
(2)接下来小黑熊怎么做?小黑熊给谁打电话?它拨了什么号码?
(3)小黑熊对小松鼠说什么?
(4)老师指导幼儿扮演小黑熊,并拿玩具电话学学小黑熊所说的话。
(5)为什么小黑熊要告诉小松鼠,树上的雪融化了?
2.小松鼠。
(1)小松鼠又给谁打电话?它拨了什么号码?
(2)小松鼠对小白兔说什么?
(3)老师指导幼儿扮演小松鼠,并拿玩具电话学学小松鼠所说的话。
(4)为什么小松鼠要告诉小白兔,山坡上的草绿了?
3.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的教学方法同上。
4.故事结尾。
后来大伙儿都出来了,又说了什么?最后小黑熊怎么说?
(三)引导幼儿用打电话形式复述故事内容,并说说故事中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初步感知和找出故事中电话号码的排列规律。
三、延伸活动。
在美丽的春天里,小动物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呀!打电话告诉你身边的伙伴们吧!
教学反思
?春天的电话》这个故事结构简单,语句重复,它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来描述春天万物的变化,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内容中,知道春天的些季节特征,并体验伙伴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活动中,幼儿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理解、复述故事内容,他们对春天季节的变化有了进步的认知,并基本能理清故事中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但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
是了解故事并复述故事内容的时间较长,引起幼儿的兴趣疲劳,所以有的幼儿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可如果对故事的情节不熟悉的'话,后面的活动就会有阻碍,这样就达不到预设的目标。
二是教师的指导显仓促,没能很好的引导幼儿按故事中的顺序打电话进行交流体验,在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三是在评价上没能达到具体积极的评价,大多是简单的、大众化的表扬用语。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环节,让知识、情感、技能这三方面的目标都能够更好的体现在活动中。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防火知识,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简单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防火知识,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难点: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消防标志,火灾逃生视频,儿歌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消防标记,介绍11。9是消防日。
1。认识火警电话119
创设情景表演(新年到了,思思和东东好高兴,两个人在一堆稻草旁放鞭炮,玩着玩着,突然草堆冒起浓烟了,他大叫起来:“不好啦,着火了!”)
(1)讨论“你怎么知道着火了?”
(2)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重点教育幼儿,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同时出示119图片,介绍11。9是消防日,同时告诉幼儿119是火警电话。因为小朋友年龄还小,当有火灾时,要赶快离开火源,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二、大火烧起来浓烟滚滚,火势冲天,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甚至会把人烧死,是多么危险呀,那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呢?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附属图片,加深认识)
1。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2。不玩插座、插头和电线。
3。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4。提醒爸爸不乱扔烟头。
5。认识“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灭火器等标记。
三、学习火灾逃生
1、观看视频。
2、讨论逃生的初步方法方法。
首先要有秩序,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预防烟呛。
3、幼儿练习逃生的方法。
四、播放消防知识儿歌结束。
教学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两个小朋友春节高兴放鞭炮引起火灾,老师抓住这一生活例子并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更加容易接受。
活动中,就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最后,儿歌结束,让幼儿在歌声中熟记防火知识。
要提高幼儿的安全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的全体支持。以后我我更加积极的争取到的家长配合,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辛苦与粮食来之不易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
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索、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独特感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2、能发出声音的积木、筷子、日常的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古诗。
1、出示《悯农》图片:
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张图,谁来把你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小声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老伯伯在做什?他的心情怎么样?
师:这幅画说的是一首古诗,你们能猜出来是哪一首古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老师把这首古诗来念给小朋友们听。
二、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请幼儿念古诗一遍,提问:这首古诗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3、教师重点解释大家都不能准确理解的文字及诗歌,幼儿理解的则由幼儿来讲。
师:“锄禾日当午”:农民伯伯在中午种庄稼,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
“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种庄稼的时候热得全身都是汗,汗水一滴一滴都流到了泥土里。
“谁知盘中餐”:谁知道我们吃的这些米饭。
“粒粒皆辛苦”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诗歌。
师: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念古诗的时候速度要稍微慢一点。
2、教师动作在前,引领着幼儿打着拍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积木)看着老师用积木要做什么?
3、教师请幼儿自己探索、选择能发出和谐声音的物体,并学习打着拍子朗诵诗歌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那请你们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念。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1、师:朗诵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粮食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农民种粮食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3、农民这么辛苦地种粮食,我们应该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幼儿园幼儿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新年里感兴趣的事,并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2、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钹、鼓、鞭炮、图谱一张、切分音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运用a,la.等音发音练习
2、谈话: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新年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1)出示钹、鼓和鞭炮,认识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2)学习节奏型x x x /x x / x x x / x 0
a、用钹、鼓和鞭炮的声音表示节奏型。b、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型。
二、新年的笑声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词。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
幼儿集体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继续掌握切分音节奏。
2、教师示范演唱。提问:你听见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回答,结合图谱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a、幼儿集体学唱。b、师与幼儿接唱。c、边唱边表演。
3、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幼儿唱的棒。
三、创编歌词。
1、交流:在新年里你还听见哪些热闹的声音?
2、师根据幼儿说的示范编歌词。
3、幼儿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
4、师带领幼儿演唱新的歌词。
附歌曲:> 2/4 1=E
532│31│543│20│521│27│572│20│533│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锣鼓里,咚咚咚
新年的笑声在哪里?新年的笑声在鞭炮里,噼噼噼
15│531│60│5.654│343│234│5—│56654│
呛呛咚咚咚呛。笑得冬爷爷走远了,走远了,留下了雪花
啪啪噼噼噼啪,笑得春姑娘走来了,走来了,带来了花瓣
322│132│10║
银亮亮银亮亮。 香喷喷,香喷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