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组织课堂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故事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故事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 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 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故事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类型的火车动画。
2.师生均准备玩具火车。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火车,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玩具火车。有谁见过真的火车吗?能来给我们讲一讲吗?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列玩具火车,看看火车是什么构造。
3.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火车的.故事。(出示挂图)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划出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喜欢哪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一自然段,要求读准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段。
1.小组内互助学习,讨论“飞驰而过”是什么意思。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思考指名读第二段,“带动”的意思,并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带动”的样子。
3.指导朗读。读出小明那种奇怪的语气和爸爸鼓励的语气。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几种火车?
(2)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样的?最先进的火车是什么样的?
2.各小组合作学习,动笔画出关键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 自由结合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提速:提高速度,即火车开的速度不断提高。
(2)夕发朝至:晚上出发早上就能到达。(指导读出惊喜、高兴的语气。)
5.教师讲解:
(1)海拔:画图表示。
(2)“世界屋脊”:语言描述。
6.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
故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专心听故事,简单了解飞机发明的过程。
2.通过故事学习科学家不怕失败的精神。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专心听故事,正确回答有关的问题。
难点:学习科学家不怕失败的精神。
活动准备:
亲子故事《想飞的故事》.飞机图片.视频.飞机模型。
活动过程:
1.老师先出示一则谜语请幼儿猜。
像鸟不是鸟,
能在天上飞,
运人又载物,
本领真不小。
2.你们在那里见过飞机?
3.出示模型,谁能说说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对机翼)。
4.讲莱特先生造飞机的故事。
5.提问:
谁发明了飞机?
他们认为要想飞机飞起来就要有什么?
他们是不是一次就成功了呢?
失败了他们有没有放弃?在困难面前有没有退缩?
6.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造飞机的?
7.放视频《飞机的发明》。
8.向幼儿提问: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莱特兄弟中途放弃了,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假如是你们遇到困难,你们会有什么感受?
9.小结
10.欣赏各种美丽的飞机。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故事教案篇4
课前预习:
1、完成助学中的预习积累部分。
2、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准备课本剧表演。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评价任务:
1、讲故事比赛,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讲出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一位 的渔夫;一个 的魔鬼。
(2)渔夫和魔鬼的斗争过程说明了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3、放开想象,拓展思维,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品,导入新课。
“很久很久以前,在阿拉伯地区有一个叫萨桑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因为痛恨王后对他的背叛,每天都迎娶一位新王后,第二天便把她杀了。丞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无辜少女的生命,自愿嫁给了国王。她每夜都给国王讲故事……”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象与作品的想象贴近,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强调《一千零一夜》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到阿拉伯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争——《渔夫的故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千零一夜》,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3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读一读,讲一讲(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出示题目,检查预习效果。让两名平时字词基础较差的学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结合板书情况强调易错的地方,小组内互批,改正并识记错误。“撒网”一词中的“撒”字是多音字,错误较多。《天方夜谭》的“谭”有写成“潭”的。
2、自由朗读课文,开展讲故事比赛,理清故事情节。
小组内互讲故事,选出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的比赛。
要求:(1)口齿清晰,语言简洁,讲述流畅,不超过2分钟。
(2)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完整。
有的学生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故事:“渔夫打鱼捞出来一个黄胆瓶,打开瓶子放出里面的魔鬼,魔鬼不仅不感激渔夫反而要杀了渔夫,渔夫运用自己的智慧把魔鬼骗进瓶中,扔入了大海。”
有的学生抓住渔夫心理变化来讲故事:“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四、读一读,品一品(分角色朗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1、弱小的渔夫却战胜了凶恶可怕的魔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吧!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你所扮演的是个怎样的人,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点出重点词,可以简单地写下词语。
教师指导朗读:“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2)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李振 渔夫:朱正君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
舞台监督——张潇誉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在表演中融入了自己对课本的理解,通过道具、表情、肢体语言等把渔夫
和魔鬼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台下掌声不断。
(3)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对人物的性格揣摩到位,表演到位,落落大方。但是对于课本还是不够熟悉,有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的现象。”……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渔夫,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魔鬼?
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
生:从“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位勇敢自信的渔夫。……善良的渔夫,智勇双全的渔夫,沉着冷静的渔夫……
生:从“我将立刻把你杀掉”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恩将仇报的魔鬼。……凶狠的魔鬼,愚蠢的魔鬼……
2、教师点拨,择要板书: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
魔鬼--凶恶、愚蠢、狡猾。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学生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学生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五、读一读,思一思(学有所获,获有所用)
1、读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几个环节,很容易得出学习本文的启示。
生: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2、出示图片(抢劫手机,小偷……),如果大家遇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本课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生:“拖延时间,等待最佳求救机会”“用手机拍下小偷的动作,再报警,铁证如山”“沉着冷静,斗智斗勇”……
3、师小结,出示
“心中有正气,魔鬼远离你!
心中有勇气,魔鬼也畏惧!
心中有智慧,魔鬼没办法!
我就是充满正气、勇气、和智慧的渔夫 ”
学生用充满正气的语调齐读。
六、想一想,写一写
任选一个题目,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学生当堂完成,小组内选出优秀的班内交流并评析哪一例更合理。
附学生的部分习作:
(二组学生杨阳)渔夫在第二世纪救出了魔鬼,魔鬼对渔夫说:“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快说吧,别让所罗门发现我。”渔夫有些惊讶,说:“所罗门?他早死了!”“你快说出你的愿望吧,别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我还要去抢东——哦,不,你就当我刚才没说话。“我的第一个愿望是……”渔夫慢吞吞地说:“你永远从人间消失。”“哦,不——!”魔鬼尖叫着化作一股青烟,消失在茫茫天地中。
(五组学生王明阳)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魔鬼让渔夫许三个愿望,渔夫想了片刻说:“第一,我让你弃恶从善,变成一个善良的人,并且是永远;第二,我要让我的家人过上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日子;第三,给我一艘坚固的大船和许多水手,一起去探索大海。 ”魔鬼听了,说: “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变! ”只见一道白光闪现,渔夫的愿望实现了,从此以后,人们都过上了不怕魔鬼、幸福快乐的日子啦!
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助学,预习下一课。
2、把这则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家人听,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渔夫--诚实、机智、勇敢、善良 正义
魔鬼--凶恶、愚蠢、狡猾。 邪恶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作为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因此我设计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续写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
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读、讲、品、思、写”一系列环节学生能自主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讲故事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表现积极,创意十足,课堂气氛热烈。拓展部分学以致用,学生把学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使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的续写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开拓了思维。一节课我并没有费多大劲,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却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精彩表现,也赢得了前来听课学习的张范中学的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节课基本是放手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尤其是表演课本剧,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上课才能展示出来。学生准备充足了,表现欲望很强,所以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否则就会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地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但是在这节课上我有些忽视了。比如:有些同学没有学会倾听,在别的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依然执着于本组的任务而忽视了别组同学的答案。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倾听也是一种能力。
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资料,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2、让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准备:
?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故事图片;词汇字卡。
活动重点:
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难点:
引导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活动过程:
1、以音乐进场,组织小朋友观看多媒体电教。
2、教师让小朋友坐好,并让小朋友欣赏《三只小猪》的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故事《三只小猪》时,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做了什么事?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3、发散思维。
(1)看故事时,故事中有那些动物?(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嘟嘟……)三只小猪中怎样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
(2)做好房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之后为什么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砖房子没有倒?
(4)最后大灰狼怎样样了?
4、教师逐步出示《三只小猪》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逻辑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图片。
(2)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6、结合现实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师小结:
透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嘟嘟是一个十分勤快的小猪,我们小朋友要向它学习,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做游戏。
故事教案篇6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式,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本文的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文的难点:(1)、第三段介绍的几种火车专业术语较难理解
(2)、对课文中出现的几个词语,如:“飞驰”、“夕发朝至”,“创举”“海拔”也较难理解。
(3)、生字“弄、断、修、建、世”很难记住。
2、教学建议
(1)识字:本课的生字多,且较难,有许多字,既不是会意,又不是形声词,所以建议应突出二点。
①呈现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提、速、查:让学生自主运用已过的“是、束、旦”加全偏旁进行识字,为今后“归类识字”打下基础。
郊:用跟熟字“校”比一比的方法进行认识。
断、修、梦、弄:可用猜字谜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大米放在筐里,称称有几斤”(断)。“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在右下,此字认不难”(修)“林中看夕阳,像在梦幻中”(梦)。“小王一人在小弄里跑”(弄)。
②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注意在复现中巩固。
儿童识记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巩固识字尤为重要。如本课的“建、创、列、世”,这些生字平时也很少用到,认教时也没有好的识字方法,也只能通过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它们。但机械的重复出现学生又觉乏味,这就不光在课堂上做游戏识字,又在教室的一角布置“我会认”园地,把最容易忘记的生字写在各种有趣的物体上,如:“苹果、梨、树叶、蘑菇、鸭子、小鸡……”而这园地有时布置成“果园”,有时布置成“树林”,有时布置成“草地”,每过几天换一背景,这样的`情景教学巩固生字,学生很乐意接受。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六个字中四个是合体字 “名、动、晚、新”,其中“名”是上下结构,“动、晚、新”是左右结构。四个合体字都是由已写过的熟字组成,不是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的是“晚”字的右边不是“兔”,“兔”的一点代表眼睛。另外二个独体字“发、成”。指导“发”时,可与“友”进行比较,指导“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3、朗读感悟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可本文是常识性课文,对农村孩子既没见过,又没有坐过火车,课文语言没有童趣,学生对这类课文最不感兴趣,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①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a、出示一列玩具火车,在讲台上演示转几圈后,教师卸下机车让学生来操作,当学生发现后面的车厢走不动时,老师随机问:这么长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靠什么带动呢?这时学生肯定纷纷举手回答问题。(靠机车带动)
b、应当堂卸下机车中发动机旁边的电池,再让卸下电池的机车带着车厢在讲台让学生演示开车,可机车没法带着车厢开动。这时老师问:机车发动还要靠什么?学生也一定知道靠“电”,机车发动还靠什么呢?
②课件演示激发兴趣,边讲解。
a、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b、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产生少量的烟)。
c、电力机车(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d、悬磁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随机追问,你最喜欢哪种火车?学生一定回答最喜欢磁悬浮火车。哪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因为它跑得快,有的说它没有冒烟。老师说:“对呀,那才是‘绿色环保型’火车”。学生也容易理解了“绿色环保型”火车了,也知道演变带来了好处:“速度快,污染小”。
4、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1)课件演示飞驰而过时理解“飞驰”。也可结合日常生活中,举例,如:汽车、摩托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
(2)夕发朝至:“夕”与“朝”在识字中学过,也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只要告诉学生“发”就是“出发”,“至”就是“到”,所以,“夕发朝至”连起来的意思,放手让学生去说。
(3)、海拔:教师在黑板上作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4)、创举:这个词非常抽象,如果老师向学生解释说是世无前例的举动,那学生会更糊涂,所以“创举”这个词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来理解创举,问:看看我国的铁路修到了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上,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真也不起!)对呀!从来没有人把铁路修到这么高的地方,那就是创举呀!(随机板书:创举)在感悟中理解创举。学生在朗读时也自然而然地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5、实践活动
(1)、提出问题: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
(2)、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
(3)、把学生的作品贴出来展示交流。
故事教案篇7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班幼儿的语言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表达的愿望在原有基础上更强烈了,事情阐述比较清楚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幼儿不愿意表达。本学期我班又增加了几名新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幼儿的语言水平,本学期将通过交谈、日常用语、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继续引导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为幼儿创设运用语言的机会。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愿意并能够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
2、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3、大胆朗诵简短儿歌,在教师的帮助下愿意复述简短故事。
4、能比较正确地运用常见的词语,能说出简单而完整的语句。
5、在各种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词汇并为幼儿创设运用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三、教学措施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四、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进度及内容
故事教案篇8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投影,图片投影,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2、讨论交流。(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领悟第(5——7)自然段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小节?哪些词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找出来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交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指名读,有同样见解的请举手。
(2)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胸脯和翅膀”老天鹅是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事实证明,老天鹅的这一举动,力量是巨大的,从哪儿看出来?(石头似的、沉重、颤动)点拨:“石头似的”真的是石头吗?
(3)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为代价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板书:勇敢)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板书:奉献)
(4)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5)有感情地齐读。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1)面对这样舍已为人,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此时此刻,我们都想给这只老天鹅冠以一个美称,那就是——(破冰勇士)“勇士”就是——勇敢的战士。
(2)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洒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3)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4)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名读。
(5)出示插图,这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7)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8)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你觉得这群天鹅怎样?(板书:团结)
第7自然段
(1)导读: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就好像——,所有的天鹅——。它们——,不时——。
(2)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克噜——克哩——克哩”又是在说什么呢?
4。齐读第(5—7)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第8自然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板书:端挂(30)]他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4、齐读第8小节,提醒“深情”。
五配乐赏读全文
六质疑迁移
课文学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值得你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