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上教案5篇

时间:2024-04-26 作者:pUssy

制定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二上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二上教案5篇

语文二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几个关于自然现象的谜语想考考小朋友们。

[课件出示] ⑴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

⑵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见光,声音震山谷。(雷)

⑶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就不见。(板书:露珠)

2、小朋友们见过露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美丽可爱的小露珠(板书:小)。

3、想不想见见这样的小露珠,听说你们说想,“小露珠”就来了。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生字全部读准的小朋友,同桌可以在他的生字表旁画上小红旗或小笑脸。

3、现在我们“开火车”认读生字,先读一遍生字,再组一个词。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

[课件依次出示](学会的字:红色——临粒珍披植俊戴股袭奏,认读的字:绿色——露哇钻*秆喇叭蒸盈)重点强调“临”“珍”是前鼻音,“蒸”“盈”是后鼻音,“俊”是撮口音,“钻”是多音字。

4、认读新词

黄豆粒珍珠植物

露珠早哇草秆喇叭水蒸气水晶透明圆润喇叭花

5、课文中有几个句子,小朋友们能读准吗?要求: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带点的词语。(指名读、齐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读准课文中的多音字、易错字)

“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理解“夜幕降临”周围是黑....咕隆咚的,大地好象被一块巨大的黑色的幕布笼罩着,渐渐地,天气越来越凉了,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就凝结成了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理解“光彩熠熠”]......“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强调“乐”是多音字]....

“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理解“笑盈盈”微笑的样......子]

6、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如果发现错误请帮他及时纠正。

7、指名分自然段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相机纠正。

8、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围绕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出现的地方,形成的过程进行交流)

2、出示“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指名读。问:小露珠是一下子就变得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吗?引出“越来越()”这种结构的词,让学生说说这种结构的词。

3、创设情境用“越来越()”说话。

⑴早晨,天越来越()了,校园里的学生越来越()了。

⑵夏天到了,天气()了,蚊子()了。

⑶下雨了,雨(),地上的水()。

4、指导朗读。“越来越”稍慢,渐响读出“大”“亮”的样子,表达喜爱之情。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重点指导:

临: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右下部分是横日。

戴:可与“载、栽、裁”等字比较。

植:右面直,有三横。

3、用钢笔描红

课本第84页第二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露珠》一课中的生字,小朋友们正确、流利地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大家喜欢小露珠吗?(喜欢)小动物们,植物们会喜欢可爱的小露珠吗?她们相处的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5小露珠

乐:lè快乐yuè音乐乐曲

钻:zuān钻山洞zuàn钻石

语文二上教案篇2

教学课题:

伙伴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

课业类别:

欣赏课时:

2

课时教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边欣赏边讲解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语文二上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

语文二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

板书:空气中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

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数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

坏处

管教的方法

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师:从这句句子中,我们知道(灰尘很小)

出示:灰尘很小,

(2)究竟有多小呢?(抓住“一千颗”“一厘米”“紧挨”“除非”“不大”这些词,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师小结:列数据是科学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描述对象,也更具说服力。

2、了解灰尘的数量,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出示句型:

城市街道上的灰尘很多,。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少得多,。

(2)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了解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3、了解灰尘的来源,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灰尘无处不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读。(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明确这里的问句是一句设问句,具体写了灰尘的来源。)

(2)进一步了解分号的用法。

四、出示表格,小组讨论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空气中的灰尘对于人们究竟是有用处的,还是有坏处的呢?

请学生轻声朗读3-6小节,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导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管教”这个词,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以及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

五、交流资料,读写结合。

1、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作者的写法,写写细菌。

2、请学生拿出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资料的来源。

3、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分别仿写细菌的大小、数量及来源。

4、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小结,并请学生回家仿照课文3-6小节,写写细菌的用处、坏处以及管教他们的方法。

语文二上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拼读音节,熟练运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字典;完成词语搭配练习;能正确地将句子改成“被字句”,基础训练1。

2.练习说一件事,要求将事情的要素交待明白,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讲讲自己对所说事情的看法。

3.阅读短文,要求理解短文内容,给短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4.写春节期间发生在身边的一件难忘的有意义的事.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在下面各自拼读,再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组词,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轻声,牢记ü与jqx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拼音规则,最后让学生在音节下写出词语。

词语如下:

光明 困难 坚强

创造 领导 工具

二、教学第二题,复习数笔画查字法

1.以“嘉奖”中的“嘉”为例复习数笔画查字法的一般步骤。

①数出“嘉”字的笔画数为14画。

②从“难检字笔画索引”的十四画中找出“嘉”。

③根据“嘉”字后面的页码在字典中找出该字。

④联系“嘉奖”一词的大意,从“嘉”字的几种意思中选出“赞美”。

2.要求学生按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查后面的四个字。

“奉命”的“奉”共8画,意思是“接受”。

“奏效”的“奏”共9画,意思是“呈现”。

“注释”的“释”共12画,意思是“说明,解说”。

“囊括”的“囊”共22画,意思是“口袋”。

三、教学第三题,练习词语的搭配

可先让学生自行比较,想想括号内两个词语的区别,再选出正确的,与括号外的词搭配。

答案如下:

天空晴朗 灌溉稻田

发言热烈 保卫祖国

工作细致 反映情况

身体健康 改善生活

四、教学第四题

先让学生将所给句子改成“被字句”,再体会这样改后句意的变化,即强调了移至句前的部分。

答案如下:

1.他的视线被树丛挡住了。

2.教室里的桌椅被小刚和李民修好了。

3.拣来的石头被小姑娘洗干净了。

可补充下列练习:

1.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2.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3.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4.大雨把小英的衣服打湿了。

第二课时

教学听话·说话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各自把题目读两遍,在说明要求的关键词语下加上着重号。

2.讨论归纳题目要求。

选材要求:

①内容范围 可赞扬好人好事,也可揭露批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内容范围较为宽泛。

②数量范围 只要求说一件事。

③处所范围 必须是路上所见。

说话要求:

①想好以后再说。

②说时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③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④最后可以说说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二、开拓思路,选择事例

1.从空间位置上启发学生想开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基础训练1》。

在你上学、放学路上见到过哪些事?在你与伙伴或父母去公园、去商场购物游玩的路上见过什么事?在与父母外出旅游的路上你遇到过什么事?

2.从内容的不同方面启发学生想开去。

在路上你见过哪些好人好事,见过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忠于职守、拾金不昧等事情吗?

在路上你见过哪些令人气愤的坏人坏事?见过某些人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缺乏理想、损人利己等事情吗?

三、准备讲述

1.请同学们从路上遇到的众多的事情中确定要讲述的事。(学生汇报)

2.回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经过部分请同学们想清楚。

3.你当时见过这件事时有什么想法?也就是你怎么看待见到的这件事?

四、学生讲述

1.试说评讲。(可请一位口头发表能力较强的同学先说,教师对照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评讲,评讲后请这位同学再说一遍作为示范。)

2.指名其他同学讲述路上所见的事情,教师帮助纠正、补充。

五、小结(扣住题目要求,从材料的选择和说话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

时教学阅读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先把题目读一读,看看有什么要求。

2.归纳题目要求。

①分段,概括段意。

②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指导分段

1.默读短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归纳。每个自然段大意:

①春天,姥姥给我一片连根都没有的仙人掌,“我”对它能否成活产生疑问。

②过了一个星期,仙人掌居然活了。

③在烈日下,仙人掌依然十分青翠。

④“我”将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上,蟹爪莲长势很旺,而仙人掌却长得不如以前了。

⑤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蟹爪莲时不能忘了仙人掌。

3.看看哪些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把意思相近的归在一起,组成段落。

讨论归纳。

第一段(1—3自然段):仙人掌顽强地活了下来,长得很青翠。

第二段(第4自然段):仙人掌将养分输送给了嫁接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

第三段(第5自然段):我们不能忘记仙人掌。

三、理解短文内容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姥姥给“我”时,仙人掌是怎样的?后来,仙人掌又长得怎样?它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长成这样的?(无人照料、烈日炙烤、几天不浇水)这反映了仙人掌怎样?(反映了仙人掌有顽强的生命力。)

2.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我”把一片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之后,蟹爪莲与仙人掌各长得怎样?分别用“——”和“~~”画出它们不同长势的词语。(蟹爪莲:“活了”“逐渐茂盛”“长势很旺”“开花了”“充满生机”。仙人掌:“由碧绿渐渐变黄,刺也渐渐少了”)它们为什么会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长势呢?如果你站在这株嫁接着蟹爪莲的仙人掌前,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3.齐读第5自然段。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欣赏美丽的蟹爪莲时,不能忘记为它输送营养的仙人掌,不能忘记仙人掌在蟹爪莲成长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不能忘了它默默奉献的精神。)

4.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就像这默默奉献的仙人掌一样?(培养学生成长的教师,陪同运动员训练的陪练等幕后英雄。)

四、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这篇短文写了“我”栽种仙人掌和嫁接蟹爪莲的事,赞扬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