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10游戏教案推荐7篇

时间:2025-01-29 作者:Gourmand

设计良好的教案应融入丰富的课外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教案中,可以设计评价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凑10游戏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凑10游戏教案推荐7篇

凑10游戏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核心。通过讲解示范、利用教具、互帮互学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养成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内容:1、排球垫球2、游戏:换物接力

版本:北京版

年级:五年级

(三)单元课次

本单元共8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的分析

排球是三大球类项目之一,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是一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很好的运动项目。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运动中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一种击球动作,是整个排球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垫球时的准备姿势、移动方法等的正确运用,对于传球、发球乃至整个排球动作的学习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及个人行为对集体其他成员的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感受排球练习的乐趣。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手臂触球部位及垫球时击球部位的固定

手型:采用叠掌式手型,击球的下部

难点:“插、夹、压、蹬”动作连贯完成、全身用力协调

夹:两臂夹紧;插:插入球的下部;压:压腕;蹬:双脚蹬地,提臂送球

针对本教材的重难点,学生易犯错误是两臂夹不紧,屈肘,上下肢不协调,上动下不动。

解决办法:学生两人一组做徒手模仿练习,近距离或向左、向右一抛一垫进行练习。

3、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五年级六班

知识、技能基础:

知道排球运动,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在知识理解、技术掌握、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身体素质特点:

心理状况处于思维活跃期,思路比较敏捷,乐于思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差。处于生长发育初期,身体素质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4、教学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五)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①掌握叠掌式手型和正确的手臂触球部位,学习正面双手连续自垫,体验“插、夹、压、蹬”的动作要领,大部分同学能在动作准确的前提下进行连续自垫。

②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提高反应速度和全身协调能力。

③通过排球基本技术教学,发挥球类运动集体性、竞争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2、主要教学环节

开始部分:①上课式,包括队长整队,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并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②队列练习,原地转发练习,裂队---并队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方位感,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准备部分:

为了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安排了健身操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趣,达到热身效果,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身体、心理上的准备。

基本部分:

(一)排球垫球

1、教师讲解示范,强调使用叠掌式手型击球的下部,在手腕十公分处击球,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动作整体的感官印象;

2、学生集体进行徒手模仿练习,目的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

3、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击固定球练习,目的让学生有正确的动作定型;

4、散点进行自抛自垫练习,目的让学生体会自垫球的动作方法;

5、两人一组进行互抛互垫练习,目的帮助学生进行脚步移动,解决上下肢不能协调配合的错误动作;

6、学生散点进行连续自垫练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垫球技术;

7、学生四人一组使用“运动处方”的练习方法,通过相互诊断动作(找出错误动作),运动处方(介绍改进措施),锻炼实践(自己练习),改进动作(进行纠正后的改进练习),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协作、自主有针对性地学练,提高学习效果。

(二)游戏:换物接力

游戏方法:

1、学生在进行接力跑的途中将手中的排球与规定位置中的小篮球进行交换;

2、再将手中的小篮球与下一位置中的排球进行交换;

3、学生持排球绕过标志物跑直线返回,将手中的排球交给下一名同学,此时下一名同学出发;

4、全组学生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接力,哪个组的最后一名学生先返回哪个组获胜。

凑10游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活动内容: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凑10游戏教案篇3

活动背景:

?指南》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去进行角色之间的交换,学习按角色的要求运用语言,又模仿又创造,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认识社会,满足参与社会的渴望,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了解理发店工作人员的劳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大胆表演,表现角色职责。

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养成轻拿轻放玩具、轻声说话、礼貌交往的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休息区的作用,是顾客排队等待的地方。

2、知道在理发店里可以洗发、理发、染发、烫发,了解洗发、染发、理发的基本步骤。

二、物质准备:

场景布置、梳子、镜子、花剪刀、卷发器、吹风机、毛巾、卷发棒等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游戏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理发店,观察、了解理发店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2、布置理发店环境,准备理发师常用的工具。

3、出示各种理发工具,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4、引导幼儿说说理发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怎么样工作和服务客人的。

5、教师可示范洗发、理发、染发等过程,师幼一起讨论,加深幼儿对理发店工作人员工作的了解。

第二阶段:

1、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游戏。

2、教师扮演各种角色,进入角色区,以各种身份询问幼儿角色,观察幼儿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原景。

3、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欢迎光临”“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请坐”“请你稍等一下”等;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活动时的音量,不要太大吵到别人。

4、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活动反思: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道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有的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凑10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

2、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3、培养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4、激发对交通警察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一些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和标志。

难点是让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图片。

2、一些交通标志如斑马线,人行横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转右转等

3、警帽,哨子。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图片并让幼儿说说交通警察在马路上指挥交通时都做了哪些手势。指导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指挥交通的动作和手势。如左转右转,停止,直行等。

2、启发幼儿说说日常生活当中在马路上如果没有交通警察会发生什么事?

3、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人行道,禁止行人通行,左转右转等交通标志。

4、引导幼儿回忆在街上见到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或交通事故,讨论在街上应该怎样走,怎样过马路,乘车时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

5、游戏,带幼儿到操场上,教师画出十字路口路线,让幼儿扮演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其他幼儿模仿司机开车的动作,在马路上行驶,按交通警察的哨声和手势停止,左转,右转,直行等。然后再轮流交替扮演做游戏。

教学反思

本人组织这次活动比较接近日常生活,所以孩子们都很认真听并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很高,接受能力也快,能掌握一些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懂得了一些交通标志,教学效果不错。在教学中设计的游戏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趣中练。

凑10游戏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

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活动反思

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高兴,并且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同时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凑10游戏教案篇6

游戏意图: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各种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感知觉的发展。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味觉训练,提高味觉感受能力。

游戏准备:

一盘切好的各色水果,如小瓣蜜桔、小角苹果、小块香蕉、桃肉等等,或是一小撮盐、糖、醋、辣椒等。

游戏玩法:

先蒙上孩子的眼睛,家长要注意应用丝巾或手帕轻轻地遮住孩子的'双眼,然后将其所准备的食物逐一放入孩子口中,要求孩子通过品尝,立刻判断出这是什么食物,并告诉家长。如孩子回答对了,再以此类推,至全部品尝完。不过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用过分刺激、辛辣的食物让幼儿品尝。在孩子答出正确答案时用鼓励、肯定的语言表扬孩子,如‘对了,你尝的食物就是梨子(或苹果)’等等。

当孩子的味觉能力有了一定基础,识辨能力渐渐增强之后,我们可以增大识辨难度,提供较近似的食物,如芹菜与韭菜,花生米与黄豆,让孩子通过品尝,说出是什么食物。爸爸妈妈可在晚餐时,提供鱼肉和其他肉类,让孩子闭上眼睛凭味觉尝出并说出是何食物。

凑10游戏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的功能与特点,知道超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2.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超市的特点和超市的食品。

3.掌握在超市购物时应遵守的文明规则。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5.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与超市联系,争取参观活动能够得到超市的支持,外出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每位幼儿从家里带2元钱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1.参观、购物前教师帮助幼儿了解参观内容和参观要求。

--提问:今天,我们要去超市参观,请大家说说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提问:你去过超市吗?超市是什么地方啊?那里有些什么啊?

选购商品时要注意些什么啊?

--小结: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超市是公共场所,是购物的地方,不能乱动货架上的东西。

2.参观超市:(幼儿在教室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小组参观超市,教师随时解答幼儿的提问)

--观察超市货物的摆放,有什么样的规律。

--观察超市收款的过程,比较和商店购物时有什么不同,了解超市购物的流程。

--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不打扰别人购物,不乱动东西。

3.超市购物。

--幼儿选择商品,自行思考、解决遇到问题。

--交费购物。

4.参观、购物后的评论。

--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超市的特点和超市购物的流程,重点培养

和提高幼儿观察后的归纳、表达能力,教师注意总结和引导。

--讨论: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你喜欢在超市购物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

参观超市的过程,归纳超市的特点以及超市购物的注意事项,帮助幼儿了解超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越多的人喜欢在超市购物了。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后可以开展创造性游戏:娃娃超市。

2.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感受超市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感受超市购物的乐趣。

【活动反思】

?方便的超市》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主题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中的第三个课题。

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地区一些著名的'超市,由于经常光顾,学生对它们的大致情况,比如所售商品、服务态度等有一些认识。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多数学生单纯的认为超市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比如他们只能说出在超市里曾经买过和见过的商品,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

在单元的背景下,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了解超市的特点及作用,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2激发学生探究商业活动的兴趣,认识到祖国经济的日益繁荣,懂得珍惜美好幸福的生活。3懂得调查、体验、探究、讨论、发表、合作的方法。